导读:  2000年以来,旱半夏成为药市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身价节节攀高,从2000年春季的26元~28元(公斤,下同)到2001年春季升为30元~32元,2003年春季升至35元~38元,再由2005年冬季的40元~42元,升为2006年春季的45元~46元,再创历史新高。  

  2000年以来,旱半夏成为药市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身价节节攀高,从2000年春季的26元~28元(公斤,下同)到2001年春季升为30元~32元,2003年春季升至35元~38元,再由2005年冬季的40元~42元,升为2006年春季的45元~46元,再创历史新高。

  旱半夏适合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丘陵环境生长。近几年很多地区开垦荒山,修路造房,砍伐山林,乱挖滥采,导致旱半夏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量锐减。而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追求疗效,多用旱半夏作投料,出口也更加青睐野生旱半夏。但2005年的旱半夏市场并不太活跃,产新陆续上市后,来货增多,大单成交量却不多。

  种植面积增加
  近年来,价格上涨使得旱半夏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除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外的各省区都有引种,面积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由于旱半夏价格连年上升,各地生产者纷纷到产区和药市抢购种苗,旱半夏种子也随之身价倍增,由2005年的40元~42元升为2006年春季的45元~46元。从产区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四川、山西、山东等地的旱半夏产量大幅增加。

  用量徘徊不前
  目前,旱半夏年销量为500万~580万公斤。从某种意义上讲,种植生产的发展是弹性的,而药用量则是刚性的。在旱半夏产量增加的同时,药用配方量却徘徊不前,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以水半夏代替旱半夏的制剂配方很流行,这对旱半夏的销量影响严重。

  随着各地产量的提高,2005年的旱半夏市场基本呈现供需平衡状态。但在今年旱半夏新货面市之前,各药市都还有一定库存量。据此品种的专营大户讲,亳州市场的旱半夏库存不少于120吨,安国市场也有近百吨的库存。目前的情况是,2003年的陈货没有销完,2006年的新货又即将入市,而且今年产量大大超过去年。新、陈货数量相加,必然使旱半夏市场走向供略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旱半夏价格将渐趋平稳。
春季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