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
1、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农业受“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在2500万亩以上,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68%左右,局部地区受矿山和冶炼厂的影响和危害。污染面积可达到1/3甚至50%以上。而根据对我国130多个湖泊近期调查结果表示,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有51个,占39%, 1996年80%的湖泊总N、P超标。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污染而造成的农业减产只是一方面,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还会影响人类健康,造成土地的损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其后果难以衡量。农药污染在我国主要是有机杀虫剂,含砷、汞的制剂六六六、DDT等农药的使用,其理化性质稳定、残留期长。这些农药已经使用30年,且用药量大、使用范围广。截至1979年累计已使用6664万吨,其中DDT有50万吨之多,长期使用农药及化肥,必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且大部分营养元素随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致使水质下降,同时农药化肥过多施用,以协议挥发物质如NH3、NOX等也会污染大气。农药、化肥残留在农产品中进而在人体中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8%;土地沙漠化日趋严峻,全国土地沙漠化已达262万km2,并且每年还在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森林被砍伐,草原过渡放牧,土壤盐碱化面积已达1.35亿km2;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海洋生物捕捞过度,我国已有15%?20%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而且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日趋频繁。致使部分农村地区脱贫难度力口大,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2、绿色壁垒的挑战
绿色壁垒,也称作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人限制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虽然成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其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但是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还有其另一重要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绿色”、“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一些发达国家就把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问题用一条绿色的纽带捆绑在一起了,绿色壁垒就成为了一些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们采取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的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0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的种种形式对外国的进口实行限制,其中对食品进口的要求更为严格。1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定了标准,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的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标准规定不断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冲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生态农业必然受到强烈的冲击,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不少国家出现由原来设置高额关税转而通过提高环境和安全标准的技术要求,来阻止我国农产品的进入。
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