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6月29日俄罗斯“灰色清关”至今已有月余,在我国政府的斡旋下,华商们陆陆续续地取出了封闭在市场内的货物,但其间的波折一言难尽,面对当地的政策走向不稳定,我省的皮草商人们在等待和观望之余,也在俄罗斯的政策夹缝中积极找寻着出路。

河北皮革企业在俄罗斯

"灰色清关"

    自6月29日俄罗斯“灰色清关”至今已有月余,在我国政府的斡旋下,华商们陆陆续续地取出了封闭在市场内的货物,但其间的波折一言难尽,面对当地的政策走向不稳定,我省的皮草商人们在等待和观望之余,也在俄罗斯的政策夹缝中积极找寻着出路。

    ■“灰色清关”波澜再起权威发布:新关市场无我省货物

    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9日俄方关停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又称“一只蚂蚁”大市场)的余波还未散去,7月30日,地处莫斯科南区的“塞瓦斯托波尔”大市场又被关停。这两个市场内都有很多来自中国的货物,在俄华商受到很大冲击。

    我省以俄罗斯为目的地的出口企业境况如何?昨日,记者联系到省商务厅外贸处人士,他们所了解的信息是,我省出口俄罗斯的货物基本都集中在“一只蚂蚁”大市场,通过国家商务部与俄交涉后,被封货物正从市场向外运。至于新查封的塞瓦斯托波尔大市场,“河北应该没有直接送到那里的货物,但不知道有没有转运到那里的。”

    ■我省600多家企业受困“一只蚂蚁”:主要为辛集、肃宁、枣强皮革企业

    6月29日,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封,货物全部被扣。该市场是俄罗斯最大的中国货市场,据估计,在市场内经营的华商有6万人左右,遭受损失的企业约2万家。

    上述省商务厅人士介绍,其中,来自河北的企业约600多家,主要是辛集、肃宁、枣强三地的皮革企业。初步估算,这些企业有价值20多亿元的货物被扣。

    记者从辛集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被封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是辛集商户主要的皮衣集散地,其中有辛集商户超过330家、1000多人,而这330家商户的出货量占了辛集皮衣产量的80%。而我省另一裘皮出口重要基地肃宁县,在该市场拥有裘皮服装销售摊位近60个,常驻人口约80人,各摊位现存裘皮服装货值超过1.2亿元人民币,在这次市场关闭中全部被查封,被查封货物涉及18家企业及个体商户。根据大营毛皮业协会统计,在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大营的裘皮服装销售摊位近300个,常驻人口约500人,各摊位存有裘皮服装大约30万件(大部分是水貂皮服装),货值超过22亿元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因为大市场突然封闭,禁止人员进入,我省大部分企业的人员并没有取出市场内的现金,导致生活困难,吃、住等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

    ■最新动态:“货物正往外运”商户抱怨:往外运也得要钱

    7月20日,省商务厅官员随国家商务部出访俄罗斯协商此事,截至29日省商务厅官员回国,从市场中运出的货物达到总量的25%。

    不过,据辛集皮革商业城管委会主任田英申介绍,在河北企业中,辛集皮革企业被封的货物最多,到目前为止,运出的不到10%。企业正在望眼欲穿地等待。

    8月5日,大营毛皮业协会秘书长孙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他了解,大营的皮草商人已经取出了绝大部分货物,但这些货物的前景还不明朗,大部分商人还处在观望之中,只有个别商人找到了新的摊位,正在处理货物。

    记者联系到辛集一家皮革企业的老总,他说,8月4日,他的企业被封在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服装刚刚运出来一部分,但“往外运也得要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运完。言谈间,他频频抱怨“那边太没制度”。

  ■我省皮革企业受重创:辛集70%企业濒临停工

    此次“灰色清关”,给我省皮革企业带来的损失巨大。

    据介绍,这一事件使得辛集市皮草制衣企业遭受重创,70%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记者了解到,此次莫斯科封闭市场事件给大营皮毛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有些商人的摊位费交了一年的,可只有半年市场就关闭了,按照季节,莫斯科的裘皮服装销售市场正在从淡季转往旺季,但是此次事件造成了皮草商人货物的积压,这会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经此事件,还流失了很多客户。另外,大营皮毛产业总产值的80%以上来自对俄贸易,此次事件造成人心惶惶,大营工厂里已经生产出来的货物不敢发货了,有些企业手里的原料皮张也不敢加工了。

    除了这些损失,在莫斯科的我省皮草商人还经常受到盘剥、敲诈甚至抢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有限度解除封闭后,几个大营皮草商人雇佣当地人到市场里取货物,突然警察来了,中国人吓得都跑了,当地人也拉着货物跑了,再找这些当地人就找不到了。

    ■“灰色”探因:“没制度”、低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没制度”恰恰可以看作是这次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的通俗表达。这次的风波,正是因为俄罗斯方面对于国际贸易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而各国企业又存在侥幸心理、通过“灰色清关”将产品送往俄罗斯才造成的。

    业内人士介绍,“灰色清关”这种非正常贸易模式是历史形成的。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商品供应极度匮乏,为了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允许清关公司代办进口业务,货主缴纳一笔费用即可。但随着进口需求的增加,这些清关公司往往与当地海关官员“官商勾结”,在清关过程中不如实申报,导致许多货物报关后难以拿到报关凭证,在俄罗斯销售就有“先天不足”的法律缺陷。

    大营毛皮业协会秘书长孙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货物走“灰色清关”也是无奈之举,俄罗斯的海关效率很低,如果走正常渠道,一箱货物半年都到不了,裘皮服装是季节性很强的商品,等到终于到货了,销售的季节也过去了。

    “但是这些货物怎么是走私呢“孙平华说,“灰色清关”运作了几十年了,成千上万吨的货物运过去,说走私太夸张了,俄罗斯当局很清楚这个情况。

    肃宁县库氏皮草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当地有也很多企业都通过“灰色清关”销往俄罗斯,一般是貂皮和獭兔皮的服装。“去年俄罗斯就封了几个仓库,要整顿灰色清关,大家都知道这样风险高,但多少年来都是这样走,一是没有关税,便宜,二是不用报关,方便。”

    ■“白色清关”:最大障碍“关税太高”

    在此次事件后,我省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出口俄罗斯的企业走“白色清关”即正规清关的路子,以谋求对俄罗斯贸易的长远规划。据悉,三地商务部门及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培训当地企业,研究对俄贸易如何规避风险,如何使在俄人员、营销以及货物合法化等问题。

    辛集皮革商业城管委会主任田英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次“灰色清关”事件看,往后俄罗斯的国际贸易肯定会逐步正规化,这要求企业必须转“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俄罗斯的关税太高,是企业转“白”的最大障碍。“俄罗斯的关税体系跟国际惯例不一样,它的税额太高,能占到出口货物总值的40%以上。”田英申说,“而美国最高占6%,如果合理避税的话能达到4%。这差到哪去了?”他说,如果俄罗斯方面的关税降不下来,将是阻碍企业出口的最大难题。

    ■应对之策:多方开拓外贸市场

    省轻工行业系会秘书长李志伟则认为,这次事件,意味着我省皮革出口将“被逼着”考虑产品的升级和转型。他表示,我省的皮革商品主要走中低端市场,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也是如此,正是产品的低附加值、低利润率导致产品只能走“灰色清关”,冒着风险赚钱。

    对于产品升级问题,田英申说,这很难,一个皮革企业至少需要两三年才能走完这个过程。不过,这将是一个方向。现在,辛集皮革的方向是,一是鼓励面向俄罗斯走正规清关手续,二是开辟欧盟和美国市场,三是打开国内市场。

    大营毛皮业协会秘书长孙平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这次事件的教训就是不能一条腿走路,目前大营皮毛主要面向俄罗斯市场,应该引导企业开辟日、韩、欧美等新的国外市场,还有引导企业关注国内市场,在服装的款式、风格上,适合国人的消费习惯。

河北皮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