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东莞鞋类等企业订单忙招工难
沈阳在东莞市厚街镇开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7月份以来,他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急着找他要人的工厂络绎不绝,却不是每家工厂都能如愿。东莞的鞋类招工广告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用工需求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进入5月,数字出现了恢复性上升。东莞劳动部门对7个镇街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监测后发现,7月份需求总量已接近10万人。
与用工短缺相对应的是订单的增加,但这一切,到底是触底反弹还是短暂回暖?
劳务派遣公司,空了
沈阳夫妇的东莞市龙富劳务派遣公司在一栋三层的出租屋里,一楼办公,二楼是饭堂,三楼是工人宿舍。8月6日下午,整栋楼空空荡荡。
“全都给送出去了,一个都没剩。”沈阳的妻子沙伊诺办公桌上堆着十几张身份证,她正将工人姓名一个个输入电脑,要打出一份新的劳务派遣名单。沈阳一早出门去东城一家制鞋厂谈生意,直到下午3点左右才回来,没聊几句就接了几个电话,很快直起身说:“不好意思,马上要送十几个女工到虎门去。新客户得建立关系,我不去不行啊。”
沙伊诺的电脑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公司已派出的农民工。“七八百人吧,加上暑期学生工,大概有1100人左右。”公司最近效益不错,以往每个工人收取40元左右的管理费,现在要收60元左右。工人的收入也好了一些,“老客户还是4块钱一小时,新客户从4块5到4块8不等。”
即便如此,伸手要人的工厂仍络绎不绝,沙伊诺说现在都不敢接电话了。“都是要人的。说有吧,稀稀拉拉几个怕满足不了他们;说没有吧,人家难得订单变多,这么说太打击人了。”
就在沙伊诺说这番话的前两天,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胡哲一时说,现在东莞订单回暖,招工又出现困难“这些都是好信号!”
沈阳如今对“信号”十分敏感。去年底,金融危机的消息铺天盖地,他浑然不觉。那时,劳务派遣公司仍一片繁忙,他认为危机的影响被夸大了。“现在回想,主要是去年圣诞订单过后,工厂还有一些情人节订单要做,就算没有订单,很多厂也想熬到春节。”
春节过后,踌躇满志的沈阳从老家带了1000多人来东莞,接着又陆续来了几批。“当时想,送5000人进厂肯定没问题。”现实却一点情面不留,“整个2月份一个工人都没送出去。”夫妇俩当机立断,先后退了2000多人,还有近200人滞留。“每人每天伙食15块钱,住宿5块钱,一个月下来就要五六千。”
龙富劳务派遣公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印刷品:“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沈阳夫妻俩无疑很享受目前的忙碌,他们盼望,东莞用工回暖趋势持续下去。
“(用工)回暖是肯定回暖了”,“民工司令”张全收的声音带着疲倦。老家河南的他是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老板,曾创下有名的“全顺模式”:先将工人招进来养着,哪个工厂要人,再将工人“打包”过去,并按人头向企业收取管理费。
“手下万把人全都送出去了,现在每天几十个电话找我要人。东莞的也很多,有家具厂、玩具厂、服装厂,要300人、500人……但就算拉关系走后门也没用,我这里一个人都没有了。”
出租屋,满了
8月1日是星期六,智通人才市场循例开放的日子。早上8点开始,求职者陆续从东莞各个镇街汇集到这里。
36岁的陕西咸阳人郭展卫,一周以来第二次出现在人才市场。来东莞6年,他已从一个农民转变为熟练的注塑工人,有时候也被称为“工程师”。
郭展卫从包里掏出一张面试通知单,那是上周日第一次求职的收获。“石碣的一家电子配件厂,天天给我打电话,我不想去。”郭展卫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月薪5000元左右,这家厂只给3200元,“还要交税买社保等等,一个月到手的也就2000块钱。”他自信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进人才市场半个小时之后,郭展卫笑嘻嘻地出来了:行了。他这样有技术有经验的注塑工人堪称“抢手货”,才一会儿功夫就收获两张面试通知。他对其中一家位于莞城科技园的电子厂更满意一些,“试用期15天,工资3500(元),转正后可以拿到4500。”
“现在工作不难找”,郭展卫说。智通人才市场里人头涌动,前来招聘的企业占满了所有的展位;大大的招聘通知上,写满了“急”,“总经理现场拍板”等字样。
像郭展卫一样,许多民工正在陆续返回东莞找工,一度空了下来的出租屋又满员了。
李小华是东城金玉岭新莞人居住小区的二房东,小区离莞城科技园只有10分钟路程。他手上有50间出租屋,从6月份开始渐渐都租了出去,租客基本是附近工厂的工人。
“除了顶楼的9间太热没人要,其他全部租出去了。”李小华笑着说。8个月前,他却很难笑得出来。从去年9月份开始,租客一个接一个地退房。“10月份租出30多间,11月份20多间,到12月份就只租出去19间。”
心里直发毛的他只能跟大房东商量,整栋房子的租金从一万多一降再降,一直降到6000元每月。“房屋的租金也从280元掉到了现在180元,只能求一个温饱。”
智通人才市场公共关系部高级经理蔡小梅则拿出了一个数据:目前入场招工企业数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求职者数量恢复至七成。“以前四五个人抢一个职位很正常,现在基本上是1:1。大的经济形势很难判断,但是从生产到营销一条流水线的招工确实多了。”
谈回暖,早了?
阴影似乎正在变淡,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戴秀英的玩具厂一样幸运。沈阳从自己劳务派遣公司的生意就能看出来:“60%复苏,40%还是老样子。”
东莞美丽华鞋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张恒,又向沈阳要临时工。沈阳称“真的没人了”,张恒说:“我不管。现在订单多了,你不帮我找临时工;将来订单又变少了,你也别往我们厂塞工人。”
并不是所有的工厂都接到了充盈的订单。20岁的何林在厚街镇一家家具厂上班。去年年底,“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他只好回家,今年又重返厂里上班。但订单仍然不多,每天也不用加班,何林看着隔壁鞋厂的工人眼馋,“今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又要找工作了。”
记者走访东莞13家企业,虽然不少企业的订单增加了,但所有人对使用“回暖”这个词汇都显得小心谨慎。在虎门镇龙眼村开办发具厂的张细说,这个引进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村子,目前工业区里面还有一半是空的。
受访企业都将订单的增加归功于传统旺季的到来,目前也多为急单,“一般提前两三天就要货,要的数量不多,要等卖好了再追加订单。”有企业并未因此增加人手。东莞光庆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经理董小姐称,虽然公司出口订单增加了约10%,但目前并没有招工计划。“毛织大概增产了20%,印花则增加了30%,这应该是传统旺季带来的,暂时没感觉经济转暖。”东莞市石排新合利玩具厂最近订单增加了30%,厂长黄良根说,最近有尝试招工,但是很难招到人;另外也担忧招多了,“员工没事做,没工资发。”
7月是个分水岭,这个判断的另一层含义是:如果在这传统旺季仍然接不到订单,企业可能距离倒闭的命运越来越近。7至9月份,通常是中国生产加工出口玩具、礼品、衣服、鞋帽等商品的高峰期。
东莞美丽华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巩伦贵解释说,这主要与欧美市场的消费习惯有关。“圣诞节、感恩节和万圣节三大节日都在年底,老外也要买东西过年。”今年他的鞋厂接到很多马靴的订单。
在曾经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巩伦贵看来,一切变化源于市场。“去年市场不好,所有企业都在拼命清库存。现在清完了,所以又要下订单。”
官方公布的数据验证着企业经营者的说法。广东省外经贸厅最近对110家企业问卷调查显示,6月出口订单比5月增长或持平的企业占70.9%。来自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4日数据显示,广东7月发电量同比增长7.0%。
黄埔海关统计称,上半年东莞市鞋出口1.2亿双,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但是6月份出口量跌幅为今年以来单月最低,7月跌幅有望继续收窄。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5.7亿美元,还有21%的增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对于东莞用工回暖的说法“比较保留,还不非常确定”。他提出疑问说,企业用工数量增加,甚至人手不足,这个现象到底有多普遍?加工企业订单增加,到底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说回暖,为时尚早。”
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