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下半年以来,中国玉米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表现为现货价格步步高升与期货价格低位徘徊的反差;另一方面表现为关外主产区国家临储拍卖库存庞大、成交低迷与关内加工企业需求粮源趋紧、价格高企的迥异。

 

下半年以来,中国玉米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表现为现货价格步步高升与期货价格低位徘徊的反差;另一方面表现为关外主产区国家临储拍卖库存庞大、成交低迷与关内加工企业需求粮源趋紧、价格高企的迥异。

    大连玉米主力1001合约自6月5日受国家低价拍卖临时储备玉米并给予用粮企业补贴的传闻影响行情大幅下挫以来,1,630元/吨一线似已成为其难以冲破的马其诺防线,期价弱势徘徊,反弹乏力。与此同时,玉米现货却是一路高歌,以笔者跟踪调查的山东聊城某粮站玉米收购为例,其价格同期由 1,670至1,680元/吨大幅上涨至当前的1,810至1,820元/吨。就山东地区而言,包括饲料及深加工在内的玉米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普遍运行在1,830至1,840元/吨,高者已达1,860元/吨。

    近4,000万吨的玉米库存,在当前粮源趋紧、现货价格居高不下的市场形势下,临储拍卖理应成为玉米市场供应的主渠道。但直至第四次临储玉米拍卖结束,分别为37.2%、47.91%、41.66%与36.39%的成交比率与从1,600元/吨逐步降低至1,578元/吨的成交均价却表明,临储拍卖难当此任。而从当前民间市场看,尽管价格已升至年内最高,但因消耗殆尽,事实上收购量很小。未来一段时间,一边仓满囤流,一边供不应求或将成为中国玉米市场独有的奇特风景。

    一、现货市场分析

    上半年的低迷受制于中国玉米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一方面,创纪录的产量与结余库存形成强大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税收政策调整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阻断了中国玉米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更为重要的是,养殖业效益的大幅滑坡导致饲料玉米需求大幅缩减,致使玉米价格长期难以走出低谷。仍以上述粮站为例,从玉米收获直至2009年5月中旬以前,其收购价格持续徘徊于1,300至1,480元/吨之间,而山东地区加工企业进厂价也一直维持在 1,350至1,520元/吨之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玉米市场重新启动。

    首先,养殖业复苏促进了玉米的饲料需求。以笔者跟踪调查的六和饲料某分公司为例,饲料产销量由3月时不足设计能力的60%,至5月中旬达到满负荷,其后四次提高饲料出厂价仍供不应求,企业甚至不得不超负荷生产,需求的增加推高了玉米价格。该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大致可以看作是饲料行业复苏的一个缩影。

    其次,市场复苏推动了玉米深加工重要分支至至淀粉、糖类生产大幅增加。由于该类企业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开工率严重不足,短时间内的大面积开工迅速增加了玉米需求,推涨了玉米价格,目前山东地区加工企业玉米进厂价普遍涨至1,820元/吨以上。

    最后,东北玉米难入关,加剧了玉米供应的紧张。正常情况下,进入高温季节,正是东北玉米大举南下以弥补关内不足的时候,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粮源皆为临时收储所控,市场粮源短缺导致关内玉米价格高企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临储拍卖率、价出现双低,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多数玉米加工企业并不适合参与拍卖。玉米加工企业多为规模小、存货周转快的中小型企业,对大宗买入、长期储存的存货周转方式不适应。对于关内大多企业来说,长途运输更令其担忧。二是出库难抑制了需求商参与拍卖的热情。三是仍有部分库存充裕的主产区玉米需求企业期待拍卖底价进一步降低。

    以上因素决定了临储拍卖对市场的影响,除非的确出现粮荒,否则,玉米加工企业不会以参加临储拍卖作为自身原料供应的主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低迷的临储拍卖并不代表中国玉米现货市场的方向。但毫无疑问,临储拍卖对于大连玉米期货行情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期货市场分析

    6月上旬大连玉米期价的放量暴挫缘自临储玉米拍卖即将开始并将给予玉米加工企业以适当补贴的传闻,近期大连玉米的持续低位徘徊同样与临储拍卖成交低迷不无关系。由于大连玉米与临时收储政策执行区域的相同及同处主产区的地位,而该地区超过70%的玉米已被收归国有随后进入国储拍卖,决定了大连玉米期价与临储拍卖价格的一脉相承,完全陷入政策市的轨道既显无奈,也是必然。这种完全成为政策价格翻版的期货行情对于期货市场及相关玉米企业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仅体现政策的期货价格与以需求为主导的现货价格相去甚远。从笔者前述的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情况可以看出,当前玉米期价与现货市场行情背离程度较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情格局对以价格自由波动为生存基础的期货市场发展形成强烈的抑制作用。

    第二,过度平稳的期货价格导致企业套期保值热情大大降低。作为相关现货企业,掌握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信息无疑是其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但对于玉米企业来说,一方面,临储玉米拍卖面临出库难等问题,价格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作为政策价格翻版的玉米期价与现货失去关联,套期保值交易很难获得收益。事实上,这也是较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失衡至至机构及企业投资者比例严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期价波幅收窄,交投陷入低迷,这是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必然结果。

    三、未来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当前玉米市场期现背离严重,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仍要看到未来市场的希望所在。依笔者之见,未来影响玉米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天气与产量。从前期生长状况看,初夏东北地区的多雨与低温寡照曾对玉米的早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前期黄淮产区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虽然新作玉米播种面积略增,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与中华粮网均预期新作玉米产量为1.63亿吨,较2007/08年度略减。玉米价格能否走强,8月份的天气是关键。

    第二,政策与需求。下半年以来,国内玉米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促成了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扬。值得注意的是,此番玉米价格的上扬是从山东开始的。玉米市场有涨看山东、跌看广东的惯常说法,是否能得以验证尚待观察,但涨价是因需求好转无疑。从政策角度看,临时收储是玉米市场影响因素的最大变数。

    第三,国际市场影响。2007年年末税收政策调整客观上阻断了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但国际市场终究会对国内行情产生影响。 2009年下半年以来,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得以恢复,意味着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日益紧密,国际市场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市场。从CBOT 玉米连续合约长期周K线图来看,CBOT玉米已于2008年12月上旬及近期两次探及300美分/蒲式耳低位,底部形态基本确立,而近期出口形势的大幅好转与原油等 相关商品大幅走强也为其提供了较强的反弹动力,强势反弹行情似已形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连玉米并无下跌空间。从投资战略上讲,逢低建立中长线多单风险极小。一是因为单一区域、单一供应渠道拍卖不足以缓解遍布全国的加工企业原料紧缺;二是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而政策推动价格上涨可期;三是未来产量尚存减产变数。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临储存量毕竟较大而交投趋旺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大连玉米的反弹之路将是曲折漫长的,投资者需要严格控制好仓位并保持良好耐心。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