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通过第一组数据,我们可以毫无争议地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再看第二组数据,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中国距离工程机械制造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无法不正视自己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扣问造成第二组数据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2008年,挖掘机世界总销量为45万台,我国企业销量为2万余台,仅有5.9%,销售额占比不到4%;装载机总销量为25万台,我国企业销量为16万台,占全球销量的2/3还多,但利润额却少于另外的1/3产品。

    核心配套件受制于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企业曾引进过力士乐的液压件技术,但非常遗憾的是此次技术引进并没有像装载机、推土机的技术引进那样形成产业规模。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主机企业对于国内配套件产品的态度是想用而不敢用。一些企业曾经在一些高端机型上用过国产的发动机,然而其结果是产品故障率明显提高,企业只好被迫将产品批量召回。

    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飞平说,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单单是探索如何提高配套件水平的问题,而是要探索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据了解,日本的川崎已经在浙江建厂。中国的核心配套件再不快速崛起的话,受制于人的局面将更难改变。

    上游环境有待改善

    在关注行业制约瓶颈时,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些较为基本的工艺技能的提升问题。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贡英建说,铸件工艺也不应被忽视。企业的配套件多需从外部采购,但结构件多是由主机企业自行生产。铸件工艺和加工工艺水平无疑是主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

    记者曾采访过一位拥有5台旋挖钻机产品的用户,在购买时,他要求企业用进口钢材制作钻杆。在问及原因时,他很直率地说了一句,国外钢材做的钻杆更结实。在相关主机制造企业方面,大家也坦言,目前中国的旋挖钻机与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主要就在动力头和钻杆方面。而这两方面涉及的最重要因素最终落在了材料上。

    并不是旋挖钻机一种产品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起重机行业,产品质量受材料制约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大吨位的履带式起重机,其关键部位的钢材往往依赖进口。此外,在别的工程机械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中,也多多少少都必须使用到一些进口钢材。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尚龙说,200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消耗钢材达1700万吨。从这么巨大的消耗量中可以看出,如何解决上游材料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制约,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说,目前,中国企业造出的产品总要比国外同类产品重几吨甚至几十吨,材料制约问题所涉及的已经不再是工程机械的一个行业,还包括了我国的钢铁行业和冶金行业。这些基础工业在高端产品上的水平匮乏使得处于其下游的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制造水平,需要的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多个上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坚实。

    谁有能力搞投入

    没有钱、没有人才、没有实验设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想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所面临的问题可谓非常严峻。

    研发队伍不稳定,缺乏人才是工程机械企业所面对的又一个棘手问题。山推工程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张立银说,高新技术企业要求企业30%的人员为大专以上技术人员。但对于目前中国的制造行业来说,一线的生产工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点很难实现。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行业内技术人员之间攀比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能在企业拿到多高的薪水。贡英建说,目前国内的科研人才能够拿出一些在国内还算先进的科研成果,但这些成果一拿到国际上却不具备竞争力,由此可见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说,面对金融危机,有没有引进合适的人才也许将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抓住机遇的重要标准之一。

    制约行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高性能实验台及试验方法缺失。一个好的实验台需要千万级的资金投入。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建设自己的实验室。白飞平说,国内企业对实验平台和检测平台投入明显不足,各企业的综合性试验台会有一些,但可靠性试验台很少,而且数据积累非常不够,试验装备不过关,这使得产品创新无从谈起。

    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艺等诸多问题都是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各个企业都在上马自己的研发项目。这部分投资对于单个企业来讲,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开支;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讲,却是重复建设。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发展方式,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本系列报道将继续予以关注。

 

工程机械行业突破瓶颈制约方能由大变强。 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