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核心提示: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消费现状,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需求预测,我国钢材品种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消费现状 1.我国粗钢产能与产量 2000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需求的增长,钢铁工业发
核心提示: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消费现状,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需求预测,我国钢材品种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一、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消费现状
1.我国粗钢产能与产量
2000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需求的增长,钢铁工业发展加快。按粗钢计,国内市场自给率2005年达到并超过100%后,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超过90%,2007年自给率达到111.3%,市场占有率达到98.8%。但是,近年来,我国钢铁综合产能开工率均未超过90%,2007年为86.8%,国内市场总体上已供大于求。幸运的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钢铁材料的需求增长,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我国出口钢铁产品带来了机遇,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
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生产和消费的结构,对今后的发展作出一个正确判断。
2.钢材产量中重复材量影响度
重复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用商品材(含进口)在同一企业或不同企业进一步加工为商品钢材,在统计中造成的钢材产量重复计算。粗钢产量和净进口钢坯(锭)组成了国内粗钢资源供给量,按主要钢铁企业综合率计算所得钢材实际产量与统计产量(含进口钢材的深加工产品)的差在逐年扩大,这种现象已经对国内钢材及品种市场生产消费趋势、行业、企业发展决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订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年来,重复材的影响度越来越大,至2007年已经扩大为23.4%。
(1)对钢材生产消费情况的影响
2007年按统计计算,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为51883万吨,而扣除重复材后,钢材消费量为41200万吨,两者之间的差距达10683万吨。
扣除重复材后,2000年以来,我国粗钢、钢材实际(表观)消费平均增长率为17.7%、18.2%。2007年比上年分别增长12.0%、12.3%。
(2)对钢材品种生产消费的影响
重复材影响度较小时,对钢材品种生产消费结构判断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重复材影响度的扩大,对钢材品种结构判断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已经产生不符合实际的结果。
2007年,扣除重复材前,长条材、扁平材、钢管的生产比重分别为47.7%、43.0%、9.2%。由此得出的不确切结论是:长条材生产比重下降很大,扁平材比重增长过大。实际情况却是:扣除重复材后,三者的生产比重分别为54.6%、35.4%、7.5%。
重复材的存在也使我们对国内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判断产生了错觉。以2007年为例,扣除前,长条材、扁平材、钢管的消费比重分别为 48.0%、44.2%、6.6%。扣除后,三者的实际消费比重分别为55.7%、36.0%、8.4%。这一错觉的结果对指导行业、企业乃至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将产生不利影响。
(3)扁平材品种生产消费量与结构
通过对近年来扁平材品种的生产消费量进行重新调整可以看出,2006-2007年扁平材生产总量超过消费量,国内供求平衡是建立在出口基础上的。而对比热轧宽钢带、窄带、中厚板、特厚板等8个扁平材品种扣除重复材前后的生产消费量变化,也可以看出重复材的存在使扁平材品种的生产消费结构产生了明显不同。
(4)结论
考虑以扁平材为原料的焊接钢管,调整后我国钢材品种的生产消费结构为:2007年,长条材、扁平材、无缝钢管生产比重分别为54.6%、40.6%、4.1%,消费比重分别为55.7%、40.6%、3.7%。
毫无疑问,国内钢材市场消费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带动,但不科学使用钢铁材料的问题进一步推高了国内消费需求。通过对比我国钢材市场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可以看出,钢材消费增长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增长。2007年我国万元GDP(按1990年不变价)钢材消费强度约为0.179吨/万元,高于上世纪末消费强度。
这是因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种质量调整还没到位。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国内钢材品种结构存在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潜力,需要通过转变使用、生产观念,加强相关措施来达到目的。如建筑中所用的螺纹钢筋,Ⅱ级强度为335Mpa,Ⅲ级为400Mpa,而Ⅳ级可达500Mpa。采用高级别螺纹钢筋可以明显节约钢筋使用量,我国2007年400Mpa及以上螺纹钢筋比例为32.2%。大力推广使用400MPa及以上螺纹钢筋,按增加40%—60%使用量测算,至少每年可降低钢筋消费量600万-900万吨。线材方面,大力推广使用PC棒、钢丝和钢绞线后,假设按增加20%—40%使用量测算,每年至少可降低线材消费量600万—1200万吨。
如仅考虑线材、钢筋科学用材假设成立,则2007年长条材消费比变为53.3%,可降低2.4个百分点;扁平材消费比提高到42.8%,提高2.2个百分点。不仅大量节约使用钢材,而且也调整了对国内消费结构的判断,并会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二、我国钢铁产能与钢材品种需求预测
今年受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委托,我们开展了《我国国内钢材需求总量研究》课题。在此谈一下有关情况。
1.钢铁产能预测
根据目前钢铁工业发展和重大改造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来看,预计2010年我国钢铁综合产能约6.65亿吨左右。开工率可能会略低于现有水平。 1990年以来,我国钢铁综合开工率呈波浪式趋势,特别是新世纪以来,2002年开工率一度达到92.3%,但随着形势发展,开工率下降,2007年为 86.8%。这种波浪式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密不可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按当年价,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55.6%,这在全世界是仅有的。
2.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特点,预测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钢材需求量为4.7亿—5.2亿吨,平均4.9亿吨。对应的钢需求量为 4.95亿—5.54亿吨,平均5.2亿吨。这一预测结果是参考了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状况作出的。不确定因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什么程度及对钢材消费的影响。
(1)主要用钢产业消费需求预测
我国钢材消费集中于建筑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交通运输业用钢三大类,其2007年钢材消费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92.45%,预计2010年将占88.7%—94.86%(平均值91.78%。根据不同的需求总量计算)。其中建筑业(不包括交通、石油管线、海洋工程)2007年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49%,工业约占37%,交通运输业占5%,预计2010年分别占47.2%、41.57%、4.0%。工业生产用钢将有较大幅度提高。预计2010年,工业中的机械、汽车、农用车、造船等行业对钢材需求仍将有较大增长。
通过对2007年我国扁平材品种生产消费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总的扁平材生产能力(不包括窄带钢和迭轧薄板),设计能力是17293万吨,实际生产16892万吨,实际消费15183万吨。这里有两个问题,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主要钢铁企业里的热轧薄板和冷轧薄板的量实际很少,但在统计中有1000万吨的量,因为去年钢铁企业热轧薄板统计出来是36万吨,冷轧薄板统计出来是298万吨,那么接近600万吨和900万吨的量是怎么出来的,怀疑也是重复计算。如果扣除这部分,那么实际生产量就不到16892万吨,应该在15800万吨左右,消费量应该在14200万吨左右。这样扁平材去年的综合开工率也就是90%。没有想像的超过100%。这里有一个因素,就是当年投产的能力,没有在当年全部达产。
(2)用钢产业对扁平材需求结构预测
在三大类钢材品种中,2007年扁平材消费结构是:长条材占55.1%,扁平材占41.5%,无缝钢管占3.5%。在扁平材41.5%中,建筑占三分之一,机械汽车占三分之一,其他行业占三分之一。到2010年,这种结构会发生一些微小的变化,即在建筑业里面消费的扁平材要下降0.1%,机械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汽车要提高不到两上百分点。
(3)2010年我国热轧扁平材供求预测
产能变化:2010年我国热轧宽带钢、中厚板、宽厚板等总体能力可达28705万吨,比2007年增加11262万吨。其中的中、宽厚板能力7710万吨,比2007年增加2880万吨;热轧宽带钢能力20995万吨,比2007年增加8532万吨。
主要产业需求:2010年产业需求19670万吨,加其他需求合计22400万吨(按钢材需求预测最大值口径),比2007年增加5650万吨。其中的中、宽厚板占扁平材总需求的比重为55.49%;热轧薄板带占扁平材总需求的比重为44.51%。
(4)中厚板轧机产能组成
中厚板轧机能力2007年末4530万吨,2009年末上升为7160万吨。从类型看,4000mm及以上轧机产能由2007年的 17.3%上升为2010年的29.6%;3000mm及以上产能由43.9%下降为39%;2800mm及以下产能由38.8%下降为31.4%。
从地区看,东北地区中厚板轧机投产274万吨,在建及规划540万吨,占全国比重10.7%;华北地区投产1469万吨,在建及规划490 万吨,占比重26.1%;华东地区投产1610万吨,在建及规划990万吨,占比重34.1%;中南地区投产990万吨,在建及规划730万吨,占比重 22.6%;西南地区投产110万吨,在建及规划220万吨,占比重4.3%:西北地区投产50万吨,在建及规划120万吨,占比重2.2%。
(5)热轧宽带钢轧机产能组成
热轧宽带钢轧机2007年产能为12463万吨,2009年达20995万吨。按地区分,东北地区2007年底2372万吨,在建及规划 963万吨,占全国比重16%;华北地区2007年底3269万吨,在建及规划4260万吨,占比重36%;东北加华北即环渤海地区占52%;华东地区 2007年底3689万吨,在建及规划1516万吨,占比重25%;中南地区2007年底2170万吨,在建及规划1253万吨,占比重i6%;西南地区 2007年底389万吨,在建及规划540万吨,占比重4%;西北地区2007年底574万吨,占比重3%。
如果在建项目2010年全部建成投产,就要注意存在的风险,重复建设和布局不合理将带来供大于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面对。
三、我国钢材品种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
1.积极主动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
2007年热轧窄带钢重点企业落后产能占47%,热轧薄板重点企业落后产能占4%,热轧硅钢片重点企业落后产能占54%。供求不平衡首先是结构性的,供大于求最大好处是为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创造了条件。今后的竞争可能是重点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若重点企业淘汰落后和低档次产品能力约1882万吨,加上其他企业,争取用宽带钢替代45%—50%,平均可淘汰或替代2240万吨。当然淘汰落后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2.调整热连轧机组生产结构,平衡供给
这是钢铁企业自己能做的。热连轧机生产结构为:2007年供下工序用料的热轧薄板占总能力的32.7%,也就是转为冷轧产品的只占三分之一;厚度小于3mm的热轧薄板卷占15.1%,厚度大于等于3mm的热轧中板卷占52.2%。
调整热连轧机生产结构,一方面生产薄规格板材可消耗部分产能,另一方面直接减少中板卷产能。增加薄板卷生产比重后,可降低供给能力630万 -1183万吨(平均按900万吨考虑),减少中厚板供给2405万-4236万吨。薄板带供给能力最大约1亿吨,与需求相比较为合适。但要做到这点不太容易,因为有的企业没有冷轧,生产的热板卷大部分又是中厚板。而在一部分企业中,如宝钢、华菱、马钢、鞍本、武钢等,供下工序用料比重比较高,有的达 50%以上,如果都这样,热连轧机的供给能力就会大大缩小。
中厚板也存在这个问题。大部分中厚板轧机干的都是很普通的非合金钢材,用先进装备生产低档次产品不合算。现代化宽厚板轧机、热轧宽带钢轧机装备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可更高效、低成本的生产窄规格、高质量要求的中板(卷),使中板轧机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按中板轧机淘汰40%—50%产能,可减少2000mm 以下中板能力约800万吨。相应可扩大热连轧机组和宽厚板轧机产能供给。
热连轧机生产薄规格产品有没有市场?从国际钢铁协会统计的情况看,从1997—2006年,热轧钢材增长了65.7%,涂镀层板材增加3735万吨,也增长了40.7%。因此,从市场需求来说,对薄板及其延伸产品的生产消费还应有信心。
还可以通过控制重复建设、调整建设进度来避免供求失衡。按现有建设安排和规划,4000mm以上宽厚板轧机产能将达到2830万吨,2000mm级热轧宽带钢轧机产能将达到6870万吨。这需要引起注意!
3.替代进口扁平材,增加国内供给
2007年进口钢材1687万吨,其中板材1429万吨,占84.7%。各种薄板带材占进口钢材的60%,按替代50%左右考虑约430万吨,考虑进口品种结构和生产安排,测算约需热轧宽带钢产能1100万吨左右才能满足替代要求。中厚板(带)和焊管(国内生产增加原料供应)占进口钢材的 16.3%,按50%考虑约140万吨。以上合计可增加国内热连轧产能供给1240万吨。
2007年我国进口板带材每吨平均1142美元,出口719美元,价格差423美元,替代进口有经济价值。
总体上,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消化和降低扁平材富余产能超过5000万吨,可大大缓解供求不平衡的矛盾。问题是,淘汰落后、替代落后和替代进口扁平材不会一帆风顺,必须采取其他更有效措施,才能确保供求的基本平衡。
4.增加扁于材直接出口的可能性
2007年,我国折粗钢出口量占钢产量的比重达14.7%,继续下去,必将带来一系列难题。大量出口受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而且国内外市场都在变化,出口市场的不稳定性更应引起注意,出口战略的研究要摆在重要位置。
但我们并不认为出口钢材是禁止的!总体上,我国钢铁产品已经具有一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还将不断提升。但进出口扁平材品种和质量仍有差距,必须调整出口结构和目标。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加快扩大板材产能。发达国家大进大出,进口低价值产品,出口高价值产品。对比2007年主要国家(地区)三个热轧板材品种的进出口平均单价,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进口产品单价远远高于出口单价。
如果按2007年出口扁平材数量2832万吨,焊管463万吨计,分别占总出口量的45.2%、7.4%,今后保持不增加的话,这样,扁平材的供求矛盾将不突出。如果不能大量出口,则上述减少的出口量均需在国内市场消费。
我们直接出口面对的挑战是:国家政策的容忍度和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策略是,扩大间接出口和满足下游用户产品升级与技术进步的需要来调整产能供给。
5.成为外贸出口用材的坚强后盾
2007年外贸出口达到1218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701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7.57%,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外贸出口产品消费钢材是国内市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成为外贸出口产品的坚强后盾是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
据调研测算,到2007年下游产业外贸出口产品消费钢材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10.9%,折粗钢占钢总产量的比重为9.6%。
结论:我国直接和间接出口钢材折粗钢约占粗钢总产量的比重约为24.3%。
在下游产业外贸出口中要注意一些问题:有些产业属出口导向型,要特别关注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影响;一些产业属国内消费拉动型,出口影响小;一些产业属出口成长型,应特别关注。不要“搭错车”、“上错船”!
6.满足用户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要求,平衡产能
汶川地震推动了高强抗震建筑钢材的使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了生产环保生态型钢材的推广。今后的要求是:更高性能钢铁产品,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强度汽车用钢,Si超过6.5%电磁钢板等;对生态环境无(少)污染钢铁产品:无6价铬酸盐表面镀锌钢板,无铅镀膜钢板等;抗腐蚀性能强、使用噪音等公害少的钢铁产品:Eco-Pile(生态型钢板桩),透水型钢板桩等。
(1)建筑业
我国建筑业钢材消费占全国消费的比重,2007年为54.9%,比最高的2004年下降1.6个百分点,这还是由于工业用钢增加所带来的,并不全是自身的下降。中国最大的钢材用户仍将是建筑业。
我国城市化率2007年是44.9%,2010年将增长到47%。城市化发展必然促进钢材消费增加,一方面钢筋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钢结构会出现大量使用趋势,会向着高强度、高性能发展。
在建筑钢材中,要研究开发新品种和更新经营服务理念。我国中厚板轧机生产高强度钢板的比重还比较低。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如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很重视建筑用钢的研发。
(2)工业化—社会与经济发展标志
工业生产所需钢材数量的增长并不按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下游行业的升级换代、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等对钢铁材料的要求将逐步发生质的变化,消费品的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等,都会对钢铁材料的使用理念发生变化。
①汽车
汽车要节油,需采用高强度钢,但到2007年,我们高强钢的采用率为11%,而发达国家在60%以上。我国科技部组织有“汽车轻量化联盟”。计划第一阶段到2010年,使“轻量化”联盟企业货车减重300kg以上,轿车减重8%—10%。2010年后,预计将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汽车轻量化水平(即:减重20%左右)。经过努力,我国汽车单耗水平已从2002年的第辆2.2吨—2.3吨,下降到目前的1.8吨—1.9吨。
从汽车用钢趋势看,2007年汽车制造占72%,维修占18%,零部件出口占10%。2010年则依次为70%,19%,11%。今后汽车维修和零部件对钢材需求比例提高,需要生产出更符合汽车要求的先进材料。
②家电
近年来我国家电生产与出口均呈增长势头,出口所占比重较大。如2007年电冰箱国内销售4397万台,出口1933万台;洗衣机内销 3556万台,出口1341万台;空调器内销8014万台,出口3199万台:冷冻箱内销1157万台,出口556万台;微波炉内销6289万台,出口 5148万台。可以看出,上述产品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一半以上都是出口。有的家电企业冰箱报价27000元,洗碗机10000元,其所用钢材肯定不是普通产品。
近年来,家电产品用板材厚度逐步降低,如电冰箱箱体、洗衣机外壳、空调室外机用板等,一般都减少厚度10%—20%以上,从而使钢材单耗也下降10%以上。
由于钢材价格提高,在家电制造中将很重视提高钢材使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③船舶制造
中国船舶制造技术演变路线为,由3级水平的分段建造、预舾装,向4级水平的壳舾涂一体化发展,再向5级水平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发展。船舶下水前的舾装比例由目前的60%向80%—90%发展;单元组装比例由15—20向30—35个单元发展。这种变化对钢铁材料以及加工配送概念,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目前韩国造, 船业,造船工艺向大型分段、舾装发展,船型向高附加值船舶发展,吨位向大吨位发展等。有人作过调查,全球VICC船2010年运力可能会到4.42亿载重吨,而2007年是1.48亿载重吨,要增加3亿载重吨。船板需求较大。
但是船舶对钢材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个是单耗要求下降。与日本、韩国造船钢材消费相比,我国平均消耗系数只达到他们90年代末水平。另一个对品种规格的新要求。日本典型船舶用板宽度大于4000mm的占40%(按使用板材数量计),而我国2005—2006年所用板宽大于3560mm的仅占 0.3%,预计我国2010年可达到40%左右。
④油气管道输送
油气输送管道对扁平材的使用量比较大,同时管线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螺旋焊管和直缝焊管对扁平材厚度、宽度的使用趋势看,如果要满足发展要求,不是一般水平能够胜任。从厚度看,不适于窄带钢。除品种规格外,性能上也提出更高要求,目的是要节材,提高输送能力,降低成本。X80的壁厚比 X70的壁厚减薄2-3mm,采用X80比X70节约管材14%。这些质量要求对钢铁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钢管发展中应注意,2001年无缝钢管与焊接钢管比为49.9:50.1,改变了过去无缝钢管大于焊接钢管的关系,这是扁平材进步的表现。无缝和焊接钢管均在2004年后实现了国内市场生产满足率大于100%。市场占有率均超过了96%。无缝钢管于2003年实现净出口,焊接钢管2004年实现净出口。
(3)交通运输业
从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发展规划看,对钢铁行业有很大利好。但在建设时也会千方百计提高水平,节约钢材。如浦东机场一期和二期比较,一期单位用料是212公斤/m2,二期降为187公斤/m2。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给钢铁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市场,这可能会解决我们一部分能力供大于求的问题。但也要注意品种质量要求,如桥梁用钢对焊接性能、强度、韧性等已提出不同要求,甚至对将来提供的钢种都提出了不同要求。
现代化钢铁工业要满足我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必须满足不断提升的材料要求,通过生产高质量钢材品种使产能发挥控制在合理水平,缓解预计的供大于求矛盾。
7.推进重组战略,实施专业化生产,调整供给
联合重组成本逐步提高。从世界发生的部分并购交易看,2006年吨钢交易成本的平均值为1035美元/吨,2007年则上升为1404美元/吨。
随着国内联合重组的进展,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11.5%上升到24.1%;1000万吨以上企业由35.2%上升到36.8%;500万吨以上企业由53.9%上升到55.6%。联合重组是降低成本、提高谈价能力的重要手段。钢铁行业面临的是原料高度集中,用户高度集中。全球十大汽车公司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5%,全球十大家电公司占市场份额的80%。因此,抵御市场风险,应走战略联盟之路。
解决供求不平衡,更重要的是“掌控力”。当近期全球薄板价格下降时,欧美的钢铁企业通过减产保价。而亚洲薄板产能分散,一家企业的减产行动难以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也难以得到别的企业响应。从薄板产能集中度看,北美前5家企业为73%,欧洲前5家为73%,而亚洲前5家为57%。在亚洲各国和地区钢铁企业薄板产能集中度中,新日铁、JFE集团占日本的72%,台湾中钢占台湾省的83%,浦项钢铁集团占韩国的90%,而宝钢占我国的 15.3%,鞍本占11.7%,武钢占6.2%。供大于求价格走低时,钢铁企业必须联合行动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价格。
钢铁产业集中度在产品结构上,每个企业生产比重低,对组织专业化生产不利,对参与市场竞争不利。因此,重组目标之一是专业化分工。我们对比了30家企业几个品种的市场比重。
——100万吨产量以上的企业中、厚板带生产比重,总计占全国总量的85.9%,其最大生产比重不超过8%,一些主要企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比2006年更加分散。
——普通商品薄板主要生产企业占比重也是如此。年产50万吨以上主要生产企业薄板带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62.2%,最大的15.5%,其中部分重点企业也有所下降
——年产10万吨以上涂镀层板带主要生产企业,总计占全国生产比重为45.7%,最高企业14.7%,其中部分主要企业也有所下降。
我们要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市场占有率。专业化分工的基础是技术整合,像日本NSC、JFE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或股权置换,把企业联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成长性,也就是利润、销售额等增长;另一个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最关注的就是技术。技术也是文化整合的一部分。
8.延伸企业发展战略
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规模都在增长,在全世界都能排到200名以内,但放在一起竞争,最后可能都是“纸老虎”!规模不代表一切!因此,在延伸企业发展战略中要搞产业链,将产业链延伸与市场相结合。
日本美达王公司对钢铁生产的解释已经与我们的概念完全两样。在他们的整个产业链中,钢铁生产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对上下游产业链的经营。如美达王为了占有中国市场,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跟用户进行战略合作。钢铁生产企业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我们要作重新思考。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在中国,由三井物产出资的独资和合资企业已经达到110余家,遍布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投资的范围包括了有色金属、钢铁加工、食品、汽车产品等领域。钢铁加工领域,具备300万吨钢材加工能力。三井物产在中国参股的钢材深加工企业超过20家。韩国浦项也是这样。他们的战略思想很明确。
国内像宝钢、鞍钢、武钢等钢铁企业,这几年也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与浦项、三井、美达王这类公司相比,在对上下游企业、目标区域市场和目标用户之间的战略合作上,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战术方面还存在差距。我国钢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亟待形成较为完善、系统地合作战略、布局战略!这种战略不仅是生产规模。
钢材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