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按7+3口径,不含信息与通讯、金属制品、汽车及航空航天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2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58.6亿元,出口创汇26.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3.2%、32.5%和131.7%,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7+3”优势产业之一。按照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国家、省有关振兴装备制造业意见,结合当前形势和四川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经过“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是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代表。目前,四川省有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有东方电气、二重集团、成飞公司、资阳机车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冶金化工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石油钻采、铁道机车车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带动了一大批地方配套企业发展,初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重大技术装备“1+8”工程发展格局,与上海、东北(黑龙江省、辽宁省)并称为国内三大重装制造业基地,在国内重装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2008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按7+3口径,不含信息与通讯、金属制品、汽车及航空航天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2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58.6亿元,出口创汇26.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3.2%、32.5%和131.7%,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是目前最有希望率先突破千亿元增加值的“7+3”优势产业。
专栏一: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1+8”工程
“1”——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8”——8大重点产品链:大型清洁高效发电成套设备;大型冶金石化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机车车辆;大型石油钻采成套设备;航空航天和空管成套设备;数控机床;大型节能环保成套设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竞争国际化,国内各省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装备产业的重要时期,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问题和差距又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和设计集成能力较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产品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产业前瞻性研发成果不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2%,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制造环节,研发设计与工程承包、商贸物流、维修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在国内外分工中居于不利地位;二是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航母型”装备企业集团。四川省只有1家过百亿、3家50-100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缺乏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企业集团;产业集聚度低,外协配套能力弱,协作形式松散,尚不具备形成产业联盟的有效资本纽带。三是产品链延伸程度不够,发展不均衡。“1+8”工程中的8大重点产品链还不够完善,尚需进一步扩展延伸,部分产品链发展较慢,优势产品相对较为单一。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大件运输通道、天然气管道建设滞后于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件运输通道不畅、保证率低,运输成本较高,大件运输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五是基础配套能力较弱,制约产业发展。基础元器件、原材料的自主化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尤其是大型锻件已经成为四川省重装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面临形势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发展趋缓。但我国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快了全球装备产业分工的调整,为承接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和技术引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综合分析,四川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且机遇要大于挑战,四川省以重大技术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应抓住机遇,加快提振。具体来讲,一方面,目前四川省的装备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破坏严重,德阳、绵阳等装备工业重点市损失惨重,重建压力巨大;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四川省部分装备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较快,新增订单萎缩,企业开工不足,部分产能出现过剩,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较为严重;装备产业对宏观经济变化滞后反应的特点使下一阶段全行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在严峻的挑战中也孕育着发展机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将始终为四川省装备产业发展提供长期利好;金融危机造成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有利于推动四川省装备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灾后重建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两个机遇”将为装备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钢铁、有色等原材料价格的低水平运行,有利于装备产业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增大盈利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振兴目标,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抓住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双重机遇,以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为振兴重点,以重装基地、产业带和特色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8条优势装备产品链,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基础配套件水平;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川省装备产业率先止滑回升提振发展,成为四川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千亿增加值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装备自主化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充分利用实施重点建设工程、灾后重建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机遇,以近3年内新开工建设重大工程所需装备产品为对象,争取国家部委和设计、建设、业主单位支持,大力开展装备自主化和配套本地化,进一步提高“四川造”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
2、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建立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企业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国际合作的途径,加快对国外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扩大成套装备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实施海外项目中提升适应当代国际发展需要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3、坚持整机发展与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以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围绕整机产品的配套需求,进一步扩展延伸产品链条,努力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攻克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研制瓶颈,开发特种原材料,改变基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4、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专业化配套企业相结合。发挥重点装备企业在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专业化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新、深”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5、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依托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对四川省明确发展的14项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组织联合攻关,争取在当前国内急需的一批重要成套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产品的自主化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围绕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1+8”工程,通过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加快提振的基础上推动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的全面提升。
(三)调整和振兴目标
1、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到2011年,四川省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00亿元,增加值12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占四川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实现千亿增加值产业发展目标。
2、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延伸。进一步提高“四川造”装备产品的质量水平,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在稳定传统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并不断延伸市场半径,提高市场份额。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1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均值达到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1+8”工程重点企业全部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开发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以上,重点企业争取完成1-2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进步项目。
4、基础配套水平得到提高。基础元器件研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用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且基本满足省内市场需求,关键原材料、特种原材料实现重大突破。
5、组织结构实现优化升级。着力培育特大型装备企业集团和特色配套企业集群,力争到2011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企业1户,超过100亿元的企业5户,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深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8条重点产品链,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提振
1、大型清洁高效发电成套设备。围绕辽宁红沿河、福建福清及宁德等核电站建设工程需要,以东方电气、二重集团、三洲川化机、川开电器、核动力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加快推进二代改进型、第三代AP1000和EPR核电成套设备的国产化与自主化进程,研制并批量生产二代半全转速和半转速100万千瓦及以上等级的核电汽轮机、发电机,核电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堆内构件、主管道、主泵等核一、二级主设备及100万千瓦核电常规岛辅机高压加热器、除氧器、低压加热器等产品,东方电气要在2011年形成年产百万千瓦级核电常规岛设备8套、核岛主设备5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围绕近期国内相继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场建设工程,以东汽、东电两家主机企业为龙头,以整机生产和关键零部件研制为重点,研制变频装置、增速齿轮箱、双馈式发电机、直驱式发电机、各类轴承、液压控制系统和润滑成套设备等产品,加快打造超百亿风电完整产品链,到2011年产出2300台兆瓦级风机、200亿销售收入;围绕四川省溪洛渡、向家坝、内江白马循环流化床(CFB)等重点项目建设,以东电、东锅等为龙头,研制生产巨型水电机组,形成77万千瓦级世界最大水电机组研制和批量生产能力;开发大容量、高参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的火电机组,推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工程建设,加快实现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设备的批量化生产和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研制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国家大型循环流化床研制基地;积极开发光伏电池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研制,引进消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制太阳能热发电成套装备。到2011年,四川省形成更为完善的水、火、核、气、风、太阳能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研制生产体系,生产供给能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
2、机车车辆产品。围绕当前开工建设的铁路客运专线、西部干线铁路、煤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项目,以南车资阳机车、南车眉山车辆、南车成都机车、成都飞机公司、资阳南车电力机车及新筑路桥等重点企业为依托,以6轴交流传动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通用与专用货车、磁悬浮机车车辆、列车控制系统与牵引传动系统等轨道交通设备自主化为重点,配套研发高档次紧固件产品、高速养路机械等产品。到2011年,形成年产各150台大功率电力机车与内燃机车能力,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3、石油钻采及石化成套设备。围绕国家和四川省石化振兴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二重集团、四川宏华、空分集团、蓝星机械、科新机械、自贡高阀、大业高容、金星压缩机、通达压缩机、大川压缩机、四川精控阀门、岷江机械等企业为依托,以推进千万吨炼油、对苯二甲酸和大化肥、石油钻采成套设备自主化等为重点,研发400-1000吨级加氢反应器、煤气化关键设备、煤液化装置,大型乙烯、甲醇、化肥和烧碱等化工大型成套装置,特大型空气分离设备、低温压缩机、车船用CNG成套设备、DBS系列变频电动钻机、海上石油钻采平台、关键泵阀、热交换器、大型LNG贮槽研发和大型天然气液化设备等。到2011年,石油钻采及石化成套装备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以上。
4、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围绕国家和四川省冶金振兴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二重集团为龙头,推进大型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研制并批量供给大型板坯、异形坯连铸坯机、大型热连轧机、大型宽厚板轧钢机及H型钢轧机、大型薄板坯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复合铸造高速钢轧辊等技术含量高、成套性强的各类冶金轧机成套设备和重型铸锻件。到2011年,大型冶金成套设备产品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5、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围绕当前地震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组织资阳机车南车隧道、成都神钢、四川长起、邦立重机、长江液压、新筑路桥、四川建机、自贡运机、普什重机等企业,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工程施工机械,研制和批量生产全断面掘进机、隧道挖掘机和装载机、液压挖掘机、8T~130吨汽车起重机、LTM1160汽车吊、大吨位轮式装载机、小型多功能装载机、新型压路机、平地机和中小吨位液压传动装载机、CE60吨位以上大吨位柴油驱动和电驱动液压挖掘机、大型塔吊,大吨位摆碾机、多功能材料履带式摊铺机及其系列产品,道路养护机械制备,施工物料运输车、曲线管状带式输送机等。到2011年,形成20台套隧道掘进机生产能力,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6、航空航天和空管成套设备。围绕国内机场及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成飞集团、一航成飞民机等“大飞机”研制及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为依托,重点研制大飞机机头及部分前机身部件,自主研发高档公务机,积极开发直升机、民用支线客机、通用飞机和发动机及机载设备。以川大智胜、九洲、081电子集团等企业集团为依托,积极推动新航行系统建设和国家空防空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地面成套空管系统设备,大力发展机场空管系统成套装备产品;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
7、数控机床。以国家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为契机,组织普什集团、四川长征、普什宁江、成都量具刃具、广泰实业等重点企业和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西南交大等科研院所联合,重点研究开发铣车复合及大型曲轴复合加工中心产品系列,开发、完善数控机床专机,开发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新结构(横梁移动)龙门加工中心系列、新结构(墙体式)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和柔性制造系统、控制系统等。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100亿元以上。
8、大型节能环保成套设备。以东方锅炉、成发、东方日立、华西能源和中国工程物理院、中国西南市政工程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积极发展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型变频器和垃圾与废气、煤层气、瓦斯、余热余压以及桔杆等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和装备成套能力;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瓦斯、沼气等废气发电的大中型燃气发动机;重点开发研制烟气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成套设备和技术,提高烟气脱硫脱硝处理技术装备成套能力;研制与发展烟尘治理、固体垃圾处理与中水回用、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与成套设备,提高批量生产和成套能力;提高为大型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装备、污泥利用和处理的成套装备、控制和监测系统的能力。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100亿元以上。
(二)提高基础件配套产品水平,努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1、大型铸锻件。以二重集团为龙头,加快推进8万吨模锻压机项目、环缎、快锻项目和轴类件项目等新建项目的建设,组织实施大型关键铸锻件自主化,对国家急需的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70万千瓦级及以上等级大型混流式水轮机组铸锻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大型轴承圈锻件、风力发电主轴、水电电机轴、冶金轧辊等锻件产品,有关企业要化大力研制,尽快实现优质的批量生产。
2、关键零部件。以四川长液、一航凯天科技、日机密封、天马轴承、普什驱动等为重点,组织实施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包括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为高速动车组、精密数控机床、风电设备、发动机、柱塞泵和大型压力容器等配套的高精密轴承,密封件、密封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泵、阀、马达等。
3、基础工模器具。以普什宁江机床、四川长征机床、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普什模具、成都量具刃具、成都工具所、成飞集成、自贡硬质合金、广泰实业、森泰英格、成都科华重型轴承、天虎工具等为重点,加强对数控刀具、量具及其他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开发研究,组织实施模具、刃具、量具(量仪)自主化,包括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档模具标准件,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效、高性能、精密复杂刀具及合金材料,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控制器件等。
4、关键原材料。以攀长钢、812厂、惊雷科技等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关键原材料自主化,包括核电蒸发器用“U”型管、核燃料组件、金属复合材料等。
(三)推进8项重点工作,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加快四川省装备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协调央属、地方企事业单位紧密融合,逐步形成设计、制造、工程承包和设备采购的核电联盟组织,培育建设中国核电国产化基地;加快整合省内数控机床产业资源,克服产业散、小、弱、低矛盾,积极推进四川省建设西部最大的中小型高档数控机床研制与生产基地;以产权为扭带,在太阳能发电、大型环保设备、大型精密机床维修等领域积极组建项目投标联合体;支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建立健全产业配套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改进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领域,培育一批高、精、特、新、专、深的配套企业,加快推进四川省核电成套设备、风电整机、隧道掘进机、大功率电力机车等产品省内本地化配套体系建设,以二重集团为龙头、地方骨干企业为补充建设国家重要的大中型铸锻件产品基地。
2、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1+8”工程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东方公司中央研究院、二重集团大型铸锻件数值模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都)总部加快建设进度;积极推进省内装备制造企业与核动力院、西南交大、58所、省机械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及有关军工企业展开技术合作;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数控机床、大型铸锻件等重点领域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积极探索以产权为纽带的创新联盟运作等新模式;加快重型、大型燃气轮机与燃气发电机,2.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风电系列产品,百万千瓦级核电成套装备的设计与制造,隧道掘进机与大功率电力机车等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为主,实施“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港”建设,打造中小配套企业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3、加快实施一批重点装备项目。大力推进东汽异地重建、蓝星、川矿等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加快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项目、成飞大运飞机机头研制项目、资阳机车大功率电力机车、神钢迁建、东电中速电机、九洲集团空管系统科研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加快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和升级,组织实施一批对四川省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改重点项目;按照国家装备产业振兴规划要求,向国家推荐、上报一批产业链长能带动四川省配套装备产业和原材料订货的重大技改项目;加快承接一批装备产业缺失或薄弱环节的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四川省;深化与部分央企的战备合作,争取央企在四川省布局建设一批大型装备基地项目。
专栏二:重装创新研制专项
——百万千瓦级核电研制专项
——兆瓦级风电设备研制专项
——大型工程施工机械研制专项
——大飞机配套研制专项
——大型节能环保设备及新材料研制专项
——特色优势装备产品研制专项
4、加大对国际国内装备市场的拓展力度。做好省内重点工程设计、业主、建设单位的衔接工作,积极推荐、争取四川省装备企业为成都地铁、80万吨乙烯及千万吨炼油、60万千瓦CFB、“川气东输”和川东北天然气开发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部分配套设备;积极协调南车资阳机车“大功率燃气发动机”在川煤集团的首次试用和南车眉山车辆以拉铆钉为代表的紧固件产品进入航天、航空及军工领域;积极落实部省协议,协助做好铁道部资阳机车500台大功率机车等物资采购工作;鼓励出口企业争取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出口产品研发资金等,推动东方电气、四川宏华等重点出口企业继续巩固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包括巴西、伊朗等新兴市场,跟踪进入欧美市场。
5、加快推进装备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四川省工业“7+3”产业规划中装备产业布局规划,依托德阳经开区、广汉经开区、资阳机车工业园、泸州长江机械工业园、自贡板仓工业园等工业园区(集中区),进一步推进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在四川省形成发电与冶金装备、石油钻采、动力机车、工程机械、发电锅炉等特色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依托南车资阳机车公司在资阳规划建设船用动力及铸锻件基地,依托核动力院研发设计资源和大型核电站核电设备集成采购优势在成都市规划建设核电设备配套产业基地,依托普什集团设备与资金优势在宜宾建设大型结构件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园区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带动效应,吸引关联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体系建设,提高装备产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
专栏三:——部分特色装备产业园区
德阳以发电、冶金为重点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园区;
成都以航空航天及空管设备为重点的空天产业园区;
自贡以发电锅炉、机械制造为重点的板仓工业园区;
资阳动力机车产业园区;
泸州工程机械产业园区;
广汉石油钻采产业园区。
6、切实做好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保障。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和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切实做好在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应保障,在资金融通、产品配套、技术合作、项目对接等方面做好协调和服务;切实改善大件运输保障条件,2009年启动现有大件公路的改造加固和岷江航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力争两个枯水期完成整治工作,确保当期德阳重装基地大件产品的运输需要;抓紧实施岷江渠化工程,全面改善大件运输条件并建立大件运输通道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大件运输畅通。
7、加快推进装备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四川省目前在大型发电装备等重点产品链领域的比较优势,以东方电气、二重集团等龙头企业为重点,联合国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率先建立行业标准中心,加快推进四川省装备产业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抢占国内行业标准的制高点。
8、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装备制造重点企业以装备制造为核心业务,发展与之相关的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及售后维修、咨询等增值业务,逐步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四、专项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确定的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国务院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四川省的实际和当前的发展形势,提出以下专项措施:
(一)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
由省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和省本级核准(审批)项目,在立项前要先征求省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支持使用国产特别是省内自主创新的技术装备,在项目的报批文件中须附有设备采购清单,项目咨询评估阶段需对设备采购方案进行评估,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设备招投标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自主创新设备采购方案的落实。
(二)加大产业技术进步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重大科技专项等资金支持,协助中央在川装备企业争取国家资本金注入;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不断增加财政引导资金数量,调整和优化省重装专项研制资金使用方向与结构,认真执行3年装备产业技术进步项目计划,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组织实施好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
(三)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
根据国家关于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文件精神和政策措施,建立四川省鼓励使用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在省重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国产首台(套)装备使用补助,对使用省内企业国产首台(套)设备(包括成套装备、单台设备、核心部件或总成)的省内项目业主单位给予必要的资金补助。
(四)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加快装备企业上市融资步伐,支持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利用并购贷款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得关键原材料供应或零部件生产技术;创新金融支持,鼓励有订单但资金链紧张的装备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订单融资等金融产品度过资金难关;支持大型装备企业财务公司进一步加强集团资金管理,发挥财务顾问职能,完善金融功能配置,促进集团公司发展;充分利用装备产业链特点,鼓励中小装备企业开展联贷联保业务,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装备企业发行集合债。
(五)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严格执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设备国内采购率的有关规定,鼓励由省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的省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省自主创新的装备产品(包括首台首套产品);鼓励企业通过BOT、融资租赁、贸易融资、进出口信贷等方式融资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带动省内装备产品销售和出口;指导和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点,建立营销网络,特别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进一步提高海外市场份额;加强对重要客户的走访,加大对“四川造”产品宣传,增加用户对四川装备信心。
(六)建立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适时向社会发布装备产业发展的各类信息,包括政策导向、项目核准、联合重组、产能利用、进出口、产销及库存等信息,认真做好四川省装备产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信息服务工作,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土地预审等提供指导。
五、行动计划实施
本行动计划期限为3年,实施期是从2009年至2011年,以2009年作为启动年,以后每年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
附件:1、有关部门工作分工表
2、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
3、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名单
4、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项目表(技改)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项目表(创新、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