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是粮食、油料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油料生产大国。民以食为天,不断发展粮油加工,提高粮油加工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粮油加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是粮食、油料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油料生产大国。民以食为天,不断发展粮油加工,提高粮油加工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粮油加工机械及其前后延伸和配套产业大有可为。
我国粮油加工机械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许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已经享有很好的声誉,有的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加入“世贸”的新形势下,我国粮油加工机械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引进吸收和高速发展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都是按照国家计划来指导配套。当时国内主要的粮机厂各有侧重点,几个部属粮机厂更是分工明确。如:无锡粮机厂定点生产面粉加工机械的磨粉机;长治粮机厂主攻高方筛;安陆粮机厂生产碾米设备;永登粮机厂负责生产清理设备;甚至象关风器、风机、输送设备这样相对通用型设备也有各自的定点厂家。部属各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也是泾渭分明,各自为战,相互沟通与交流甚少。这也是导致后来大多数粮油加工机械企业产品单一,配套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
我国粮油加工机械行业在加快改革创新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加工、碾米加工、油料加工等成套设备和技术。国外粮油加工机械制造领域的王牌企业,如瑞士布勒、日本佐竹、意大利GBS等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他们的进入加快了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成套设备的生产和技术配套能力有了重大突破,促进了全行业的发展。
三、1998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后至今
1998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企、民企、“军转民”、研究院、外资等百舸争流,整个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期。特别是,不少行业内知名的民营企业是在国企改制或退出后发展起来的。他们凭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的积累,加上机制灵活,不仅继承了在行业内是原定点设备生产厂的领先地位,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走在行业的前列。
例如,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异军突起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由十多个原粮食部安陆粮机厂骨干,以股份制组建的公司,2005年资产超过亿元,销售收入 8647万元,上交税金523万元,超过了原安陆粮机厂最辉煌时的业绩。特别是它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现在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展到28家,去年粮机的销售额超过4个亿。湖北安陆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变化是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行业近几年发展情况的缩影。
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形成了与国际同行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一份最新资料显示:全国规模以上粮油和农业机械企业为1470家,企业资产669.6亿元,全部从业人数约为41 万人,可以生产包括制粉、制油、碾米、饲料、淀粉、加工、储运、粮食食品生产等的所有机械设备,特别是生产高品质粮油食品所需的设备基本实现了自给,在不少关键设备上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技术。
虽然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的局面还十分突出。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行业生产集中度比较低。二是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产品。三是缺乏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行业内的协调与沟通,相互压价,低价竞争。四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端市场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十分重视并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粮油加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