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的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科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的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又一次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目前,我国正处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性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7亿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广大农村摆脱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现代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农业农村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1、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农业机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中的实体要素之一就是生产资料,而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又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马克思对于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在《资本论》中指出: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社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生产。”“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按照工具使用的不同,人类社会农业生产的历程经过了三次大的革命。以开始使用原始的农业工具如石刀、石铲、石锄等原始工具为标志,人类经历了第一次农业革命,由随食物的多寡而不断迁徙的采集狩猎生活状态过渡到相对稳定的原始农业生活状态。以广泛使用木犁、畜力和金属工具为标志,人类经历第二次农业革命,由原始农业过渡到古代农业或传统农业。以机械、电子、激光、航空、原子能等现代物质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经历第三次农业革命,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从我国农业农村的的现状来看,我国正处在第三次农业革命的初期,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是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心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水平。但相对于全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相当滞后,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农村仍然使用传统的生产资料,生产力没有得到根本的解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偏低,保有量不足,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据统计,200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7.26亿千瓦均约0.4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728.3万台,台均负担面积105.9亩(7.06hm2),大中型拖拉机167.6万台,按大中型拖拉机计算,平均每台负担面积1092.5亩(218.5hm2)。同比美国(以大功率或特大功率拖拉机为主)是540亩(36hm2),日本时30.12亩(2.08hm2),低于我国每台机具负担的面积。其他机具的相对保有量更低。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的社会事业就难以得到较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要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实践以人为本渴望农业机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广大农村,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农业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首先,农业机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以粮棉油作物为例,一个农业劳动力如果单纯只用人力最多能耕种2-3亩耕地,假设每亩纯收入1000元(实际上平均难以达到这个水平),总纯收入只有2000-3000元,按人口平均应属于相当贫困的群体;如果假以畜力,也最多只能耕种10-20亩,纯收入10000-20000元,按人口平均很难进入小康阶层。这些还不能包括防洪抗旱、防虫治病所需的人工。如果利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一个农业劳动力能过承担的面积则可以扩大到500-5000亩甚至更多,收入也将远高于目前城市一般工人的水平。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农民邬北峰兄弟俩,家里只有2台机耕船,1台步进式插秧机,却承包水田400余亩,自己耕种之余还利用机械为周围的农民服务,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其次,农业机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真正实现舒适生产、快乐劳动、体面生活,健康生活。农业机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起五更,睡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一整天”的状况。农业机械化必将极大改善中国农民的生存问题,提高中国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必将极大提高中国农民的健康水平。穿黑皮鞋插秧、穿白衬衣耕地,听爵士乐割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之事。现在,农业机械生产商在机械设计上已经开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机械操作的舒适度已经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在不远的将来,农民驾驶着带有减震、密封、恒温等装置农业机械行驶在空气新鲜、漫天碧透的田野上,谁能说不是一件快乐惬意之事呢?再次,农业机械化是从土地中解放农民的首要条件。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其动力系统是传统的畜力和人力不可比拟的。农机的使用,将最大限度的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土地的紧密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民生和吃饭问题变得从未有过的轻松,这就是最大的“以人为本”。农民从土地的紧密束缚中解放出来后从事二、三产业或劳务输出,必将极大促进农民增收,从而使中国农民和农村建设小康社会之路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农民离开农村后的土地有偿交给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使用,让机械化去耕作,实行集约化经营,将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但会动摇,反之更加牢固。   3、农业可持续发展亟需农业机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森林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耕地只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2%。而且,由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耕地荒漠化加快,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加之城镇化发展占用大量耕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农业机械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1)农业机械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化肥、农药、集中圈养是农业增效的重要措施,但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三大主要污染源。施用化肥是实现农业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传统的表施或浅施,化肥很容易挥发。阴雨天施肥可以防止化肥挥发,而一旦遇上大雨,则化肥很容易被雨水冲走,氮素肥料如碳酸氢铵、尿素等,氮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7%和37%。流入小溪或池塘的化肥,对地表水形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既能把化肥的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促进农作物增产,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农药防虫治病是实现农业抗灾保丰收的重要关键。而传统上利用技术含量低的植保器具防虫治病,由于药物没有得到充分的雾化,造成喷洒不均匀,有的作物茎叶没有喷洒到位而没有起到防治的作用,有些形成较大的水珠或干固于作物之上形成药物残留,或滴进地里形成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污染。利用高性能的植保机械,能够将药物予以高度雾化,既可以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无污染。畜禽集中圈养是畜禽养殖上的一场革命。然而,如果粪便处理不当将会成为当地地下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利用农业机械将粪便进行收集,加工成有机肥料,就可以变废为宝。   (2)农业机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以及连年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耕作层越来越瘠薄。同时,由于化肥等无机肥料的用量增长,使得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肥力下降,土层板结加快。使用先进的土地耕作机械,实行深耕、精耕,使用保护性耕作机械,改良土壤耕作层,能够增加耕作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利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械收获,并随之将秸秆粉粹还田,让过去一烧了之污染环境的玉米、小麦、水稻、高梁、大豆等秸杆还于田里,变成腐殖物增加耕地的有机质,变废为宝,从而提高地力,减少过量无机化肥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3)农业机械可以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农村每年粮食种植产生6亿多吨秸秆,(不包括生产蔬菜水果产生的秸秆和残枝),畜禽养殖产生30亿吨左右的粪便。利用机械及相应的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循环利用。利用家用型秸秆气化炉将农作物秸、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转化为燃气,像液化气一样燃烧,经济方便,节能适用,使用安全,洁净卫生,完全可以取缔传统燃料,代替液化气,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利用有机肥料生产机械 把秸秆粉碎,进行快速发酵制造有机肥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绿色食品越来越走俏的今天,有机肥料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利用碳化机械和设备在秸秆过剩地区建设炭化厂,可“消化”大量秸秆,生产中热值燃气供居民使用;产木焦油供工业使用。把秸秆炭化获得炭粉,与化肥混合施于农田中,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使粮食增产。利用机械将秸秆粉碎进行喷粉燃烧发电,或压块燃烧发电,可以 “消化”掉大量秸秆,而且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开发秸秆类煤化应用技术 。有试验表明,将10%的秸秆粉掺入煤炭炼焦中,可增加煤气产量,焦炭无明显变化。除此之外,利用一定的机械和设备还可以将作物秸秆制作成钢材枕垫和复合板等,减少木材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机械也可以把其他的农业副产品如畜禽粪便制成有机肥,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生产。   4、社会全面进步离不开农业机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容否认,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还存在一些突出尖锐的问题。如粮食产量自1998年来,连年下滑,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农业发展的基础脆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增长年均不足4%,远低于同期国民经济近10%的年均增长率;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也严重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和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造成目前农业、农村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现代农业主要内容和根本标志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低下,无疑是一条重要原因。当前,由于国家投入的相对不足,自我更新发展能力的严重不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有资料显示,在中西部地区,一个县,甚至一个地市州,都没有一台较为先进的耕作、收获或其他先进的农业机械;农民耕作方式仍然简单、传统和原始,劳动强度极大,劳动生产率极低;局部地区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几乎为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在20%以下,在少数地区几乎为零。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必然导致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各种社会事业自然难以得到发展。
农业途径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