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6年机械行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出口额快速增长,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 一、运行特点 1.生产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我国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
2006年机械行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出口额快速增长,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 一、运行特点 1.生产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我国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增幅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在所监测的95种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85种。其中,大中型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汽车产量均超过2005年。发电设备中,燃煤发电设备生产9569万千瓦,占总产量的87%;大型火电3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燃煤发电机组总产量的76%。汽车中轿车产量387万辆,同比增长36.5%,约占汽车产量的53.1%;自主品牌轿车98.3万辆,占轿车总产量的25.7%。 2.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我国机械行业主营收入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利润总额3023亿元,同比增长37.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8%,比2005年上升了1.5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99次,增加0.17次;亏损企业数同比下降3.7%;亏损企业亏损额基本与上年持平,同比增长0.3%。机械行业效益水平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有4个:(1)市场需求旺盛;(2)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3)钢材价格持续回落使生产成本有所下降;(4)回款情况较好、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水平。此外,国家相关出口政策的调整也有利于机械行业的出口。 3.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2006年,我国机械行业新产品产值1.1万亿元,同比增长34.5%,增幅提高23.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3%;数控机床占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的比例15.2%,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重大新产品的研制成功,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提供了急需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减少了设备进口,提高了我国机械行业为国民经济建设供应装备的能力。 4.机械产品进出口首次实现顺差。2006年,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2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进口1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出口1424亿美元,同比增长36.3%。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行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8%,较2005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行业进出口总额的35.6%,较2005年上升了0.23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之比由2003年的1:1.32变为1:1。 5.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较2005年有较大的增加,投资额同比增长45%左右。其中,购置设备金额占总投资额的43.7%,厂房等建筑工程占40%。投资增速较快的分行业是:石化通用、重型矿山、通用基础件行业。机械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因城市扩张导致工厂搬迁,择址建新厂;(2)产品升级,再造流程,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和能力;(3)少部分为生产能力的简单扩张。 二、存在的问题 1.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部分行业出现亏损。近两年,机械行业利润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2006年,在钢材价格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由于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自年初大幅上涨导致电工电器行业中用铜、铝较多的产品出现亏损,钢芯铝绞线生产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 预计2007年主要原材料价格和供应基本平稳,但是仍需继续关注铜等有色金属价格的动向。2.冶金、发电等常规机械市场需求逐渐回落。在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逐渐缓解的情况下,发电设备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2008~2009年将出现订货不足,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利用率将逐步下降。由于冶金、水泥等行业生产规模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总量快速扩张的空间缩小,常规冶金、水泥机械产品需求将开始下降。 3.基础配套产品技术水平跟不上主机的发展需要。目前,机械基础配套件一直是机械整机产品技术发展的软肋。液压件、变速箱、柴油机、检测仪表、自动控制装置等关键配套产品,性能低、可靠性低、系统集成性差,困扰着主机生产企业。基础配套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历史上机械工业重主机轻配套,虽然目前机械基础件的生产规模很大,但是低附加值产品占比大,在重大装备、大型设备、汽车等要求可靠性高的产品上装机不多,多采用进口配套解决。 (2)基础零部件研究涉及的基础理论广,但是目前科技投入非常少。科研机构改制后,应用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无人承担,技术储备已将用尽;实验室变成了工厂,新产品开发艰难,无能力在行业推广新技术;而企业的技术力量主要应付生产,无力从事研究工作,实验室开动率低。 (3)国家政策导向中,强调发展主机的多,对基础零部件的支持和引导政策较少。 4.忽视机械工艺的提高。机械工业重产品、轻工艺的观念至今尚未改变,仅有的科技投入主要放在产品完善上,企业对生产工艺的理论、技术开发以及推广应用重视不够,新技术、新工艺更新较慢。政府和行业在铸、锻、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各工艺环节的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缺少引导性的政策措施。 5.对外贸易摩擦增多。随着我国机械产品出口能力的增强,国外市场份额扩大,贸易摩擦的风险增加。2006年,针对我国机械产品出口案件增多,如欧盟对原产于我国的振荡压缩机(包括每分钟最高生产2立方米体积流量的振荡泵)开展反倾销调查,美国对我国向其出口的手动搬运车加征反倾销税等。 三、2007年趋势预测 2007年,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对机械行业发展有利。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逐步入位以及国家出口导向政策,为机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预计2007年机械行业可以保持20%左右的增长。重点企业的产品订货量可以满足2007年上半年快速增长的需求。但是,随着近几年拉动机械行业发展的电力、钢铁、水泥、煤炭、石化等传统市场需求增幅逐步回落,加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对机械装备需求将有所放缓,发电设备、重型矿山、石化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增速将出现有不同程度回落。随着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在“十一五”第一年陆续开工,2007年,大型工程机械的销售也将从高峰开始回落,输变电和用电产品、农业机械、机床、汽车、通用设备、环保设备仍将稳步增长,轴承、液压件等机械基础产品也将保持增长态势。进入“十一五”的第二年,进口设备将有所上升,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机械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将保持基本平衡。
行业分析预测设备行业产品我国增长生产机械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