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艾凯资讯: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创出18个月的新高,距离3%的物价调控目标和国
艾凯资讯: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创出18个月的新高,距离3%的物价调控目标和国际警戒线只有一步之遥,令市场对加息的讨论不断升温。
目前来看,通胀压力加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去年新增的9.6万亿元银行信贷投放,以及连续多月超过30%增速的货币供应虽然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也给未来物价上涨带来压力,强化着公众的通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就显示,“物价预期指数”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上升。
“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CPI、PPI将继续回升。在天气、运输、劳动力成本以及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下,蔬菜、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普涨的冲击,加上渐达峰值的正翘尾效应可能推动CPI继续上升,并于6、7月达到年内高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说。
通胀风险已引起我国货币当局的关注。相比以往的例行报告,央行在日前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更多篇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报告认为当前外需还在恢复之中,国内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经济总体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价格上行的压力也在增加。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4月份物价上涨超预期,通胀压力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加息压力加大,是否加息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速,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我们注意到四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出现大幅上扬,这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快速增加,如果上调贷款利率,将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好转会造成打击。考虑到国际资金流动等因素,加息并不是当前央行货币工具的首选。”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P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市场预测未来PPI还将呈现持续涨幅扩大态势。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蔓延,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不能排除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而考虑到投资减速等原因,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呈现逐季下滑,央行将会谨慎动用加息工具。
“近期央行加息的必要性有所降低,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仍会以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窗口指导为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说。
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春节后已连续12周在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通过这些数量型货币政策,不断回收市场流动性。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对未来货币政策进行展望时指出,今后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事实上,在提高针对性方面,今年以来我国对房地产信贷、地方融资平台方面所开展的利率精准调控,较好地实现了既抑制资产泡沫、管好通胀预期又避免实体经济受较大损伤的目标。
在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场对加息预期逐渐强烈,在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当日我国股市高开低走,沪指收跌近2%,而近期股市更是连续收阴创出新低,显示出市场对可能加息的担忧和恐慌。
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来看,CPI在向3%的国际警戒线接近的同时,也已连续3个月站在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这意味着居民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已经为负。在这一背景下,有机构分析师指出,二季度加息已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