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行业运行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继续下降。  2005年我国工程机械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约有1000家,产品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有22家,销售额为501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额的65%,比2004

  目前行业运行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继续下降。
  2005年我国工程机械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约有1000家,产品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有22家,销售额为501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额的65%,比2004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5亿元以上企业有31家,销售额为 561.8亿元,占全行业的72%,比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企业有105家,销售额达735亿元,占的全行业98.5%,比2004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据协会统计,十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分行业排序基本保持铲土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和配套件这样一个格局,混凝土机械行业始终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从生产量看,铲土运输机械行业始终是产销量的大户;混凝土机械行业位居第二,但其生产集中度逐年上升,仅三一和中联两个企业就占据了全混凝土机械行业销售额的50%左右。   据协会统计,”十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利润总额分行业排序有升有降,混凝土机械行业先增后降,但还是基本保持了老大的位置。从效益上看,铲土运输机械行业属多干少收,道路机械是干了不收,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和零部件是少干多收。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利润主要由三一和中联贡献,其利润占行业的92%左右。五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2%,而2005年降至3.3%。   (2) 盈利企业数量减少,亏损企业数量上升
  在2005 年统计的204家企业中,盈利企业数量由2004年的165家下降到156家,亏损企业由2004年的44家上升到48家,亏损面达23.5%,而且有继续扩大趋势。昔日的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例如宣化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新黄工、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重工、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利勃海尔(大连)有限公司、吉林恒业工程机械(原四平工程)、北京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北京起重机器厂、锦州重型、宝鸡双力叉车集团、厦门叉车总厂、南京工程、徐工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均出现巨额亏损。工程机械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3) 热点产品产能过剩,产品低价无序恶性竞争局面依然严重
  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中,中等功率、常规产品优势比较突出,但产品趋同率高。部分企业却还在交叉争上项目,分割市场,只看到这类产品市场规模大,但看不到竞争的残酷性,形成行业内生产严重过剩后的内耗现象,热点产品生产能力已明显富裕。近两年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进入了一个调整发展时期,多数产品产能过剩。部分企业为争取市场,片面压低价格进行促销,低价无序恶性竞争进一步使企业盈利能力大大下降或产生亏损。目前我们工程机械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率都超过120%,有些产品已高达200%,产能过剩的产品有拖泵、搅拌车、摊铺机、推土机等。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就地办厂,把国内剩余生产能力逐步向国外转移,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出口,规避反倾销,又有利于售后服务,对巩固已开拓的国际市场更加有利。   (4)出口高速增长,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大
  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经历了一个由逐步发展到加速提高的过程,“十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额一直持续二位数以上增长,从2002年以来,更是达到 40%以上的增长速度,贸易逆差逐年缩小,从最高年份(1995年)的11.2倍下降到2006年实现了贸易顺差。2005年工程机械进口额占国内市场总份额从最高年份的41%下降到13年来的最低点19%;而出口额占国内销售总额从最低年份的3%上升到2005年的18.4%。   有关专家提醒,当一个行业或产品的出口增长率达40%~70%就属暴涨期,当持续一段时间后,将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危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贸易壁垒手段逐步弱化或取消,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被使用。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以维护国家或地区整体安全、保障人类或动植物安全和保护环境等理由,不断采取技术法规、标准、认证、专利等手段,提高市场技术门槛,对中国大批出口产品构筑贸易壁垒。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142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762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7.5%,居第三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格外关注,使中国屡屡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角。2005年有18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63起,涉案金额21亿美元。据有关专家预计,2006年我国的涉案金额将达到50亿美元,主要涉及家电、化工、钢铁、汽车零配件等领域。因此,在当前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形势下,我们行业应保持一个清醒和理性的认识,增强防范国际贸易摩擦纠纷的意识和手段。去年发生的手动搬运车的反倾销案给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敲响了警钟,反倾销已经向我们走来,如何及时防范和化解可能发生的反倾销诉讼,维护产业安全,做到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的前置化,是协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之一。通常,我们有些企业在得知国外可能对我国产品提起贸易救济措施时,第一反应就是尽快将手上的订单发出,造成了一种 “抢出”的局面,使得本来就不小的出口增幅在短时间内迅速冲高,反而给对方以口实,使其加快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如果将应对贸易争端的环节向前提,在协会得知相关信息后可以对企业进行适当约束,让出口增幅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会对贸易摩擦起到缓解的作用。商务部在2006年7月成立进出口价格举报中心,对压价出口的恶性竞争企业建立“黑名单”,并在协会调查认证后采取相应措施。另外企业要注重制订长远的出口发展战略,拓宽出口区域,以避免短时间集中出口造成不利的局面。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工程机械企业需要注意和防范包括如二反二保(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技术壁垒、政治、金融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种风险。   另外,企业增加出口后,海外欠债也成为“利益玫瑰”后的“风险荆棘”。在很多国内出口企业看来,发达国家的市场比较安全,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进出口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为了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降低交易成本,往往要求国内出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交易方式,因而收汇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了。然而企业面对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的诱惑,出于对大客户、老客户的过分依赖,迁就,缺乏必要的警惕,放松了对其贸易项下的风险控制,造成风险过分集中。企业大量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出口货物,虽然促进了出口额的大幅上升,但也带来了大量逾期应收帐款,有的企业欠款率甚至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企业平均0.25~0.5%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海外的呆坏帐正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至今累计发生的海外逾期应收帐款已经超过了1000 亿美元。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5%以上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日本和韩国的信用保险覆盖程度已经达到30%,而在我国这一数字尚不足6%。因此,善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使出口企业达到规避贸易风险的目的。   (5)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侵权风险增加。
  “十五”期间,虽然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了,但是借鉴国际先进产品进行技术移植或重新“克隆”的较多。虽然改变了机型,其中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开发力量薄弱,投入的开发资金有限。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企业集团技术开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水平的提高。但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型施工成套设备国产化率很低,如大型煤田的剥离开挖和大型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用的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铁路、公路、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等用的大型架桥机、大型箱型混凝土梁转运机、盾构机与“TBM”全断面掘进机成套设备,高等级公路大型沥青混凝土再生成套设备三大领域主要依靠国外直接进口,或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生产;二是国外工程机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在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监控、精确定位与作业、发动机燃料控制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了工程机械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产品达到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和防范因过渡进口而对本国产业造成冲击的有效手段。贸易壁垒中80% 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每年有70%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40%的出口产品因此受到影响,损失金额达200亿美元,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   保护知识产权是世界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我们企业必须学习和掌握国际通行的规则,尊重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切忌模仿他人,以免发生贸易纠纷。入世三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对“WTO后过渡期”的核心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规范企业的出口行为,抵制海外市场价格战,实施合作共赢的行业战略,应对和化解WTO后过渡期的市场冲击,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有序、健康的发展。   (6) 基础部件研发水平低,发展明显滞后于主机。
  根据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和三包期内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一般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200~300小时不等,而国际先进水平达到500~800小时;不采用进口发动机的大修期寿命只有4000~5000小时,国际水平达到8000~10000小时,功率超过200kW大型产品达到近20000小时。可见产品可靠性和大修期寿命是我国工程机械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工程机械整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低,60~70%故障来自于零部件及发动机,首先是柴油发动机,是工程机械工作的心脏,是衡量整机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其次是液压元件和传动变速箱等部件,是否漏油和工作可靠,是影响整机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从基础零部件做起,才能提升整机产品技术水平。   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进入国际生产大国行列,但总体竞争和发展后劲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目前国内高端用户和出口产品配套的基础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随着出口贸易磨擦的加大,势必要受到国外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制约。因此工程机械今后振兴发展的重心应放到基础技术和基础部件上来,提高自主开发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逐步走强。   工程机械“十一五”发展趋势
  2006年3~4月,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呈现出“非常规”增长,其中占工程机械市场总销量60%以上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起重机四大机种的增长更是让人始料未及,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供货紧张的状况。这种状况最早出现在华东市场和西南市场。之后,“供货紧张”的状况开始波及到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到4月份,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很多机种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有些品牌甚至出现了“断货”。目前,迅速攀升的产品销量再一次突破常规,将两年来处于低迷状况的工程机械行业重新拉到了一个新的增长高度。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仅仅在沉寂了一年半之后,又开始迅速进入下一轮景气增长周期?从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月度监视的8种产品来看,截止到2006年6月底,主要产品的累计销量增长24.6%,其增长率是2005年的3.9倍。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的装载机和叉车仍保持较强的增长发展走势,2005年处于停滞状态或销售下降的汽车起重机、液压挖掘机、推土机表现在强劲反弹走势,大幅增长,同时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产品也有较好表现。另外商品混凝土机械部分企业在5、6月份出现供不应求状态。   市场需求旺盛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企业应该千方百计抓住这个机会创造更多的销量和利润。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可以尽量增加产量,而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3)做好市场需求预测,提前安排生产,这需要企业在市场管理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
  (4)要为用户提高设备回报率、缩短投资回收周期等方面多做点儿文章,市场增长不仅仅依赖于销售渠道畅通,应更深层次地看待这个问题,整个利益链的循环畅通更为重要,用户手中的设备不能发挥最好的效益,必然影响二次购买。我们企业到了该考虑如何真正帮助用户提高设备效益的时候了。关注服务质量比关注销售额更重要,企业首先是要做好,而不是要做大。   那么目前这种“高增长”的情况能持续多久将是很难判断的,但有一个基本判断是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将保持长期增长。因为中国对建设的需求非常大,特别是近期的基础建设、能源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都是拉动工程机械市场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工程机械的发展主要基于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工程机械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比较明显,也再次显示了工程机械市场发展趋势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有着密切的联动作用。2006年开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逐月攀升,前五个月就达到30.3%,其中东北地区达到39.81%,中部地区 38.33%,西部地区32.10%。这种情况与中央提出的要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发展西部的方针有关,为投资迅速增长增加了温度,仅一季度我国放贷规模就已经达到了全年放贷目标的一半,这与中央提出宏观调控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控制在20%以内,改粗放型发展向节能降耗与效益型模式发展的发展思路并不相符合,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务院和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近期,中央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亮起红灯;下一步将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固定资产增长比较快和信贷增长比较快是相关联系的,所以适当地管好信贷这个闸门仍然是防止固定投资反弹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些都说明由此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警惕和担忧,政府很可能再次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所以与之有密切关联的工程机械行业一定要关注宏观调控的变化。但整体而言,从国家“十一五”规划来看,未来5年,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将呈现较快发展,但不会是平稳上升,很可能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趋势。
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