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中国小气”乃夸大之词

摘要

中国对外国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小气?近几个月来,媒体成篇累牍地刊载这样的故事,暗示在华外企将被不断上涨的经济民族主义浪潮所淹没。

目前,许多在华外企的赢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它们抱怨称,商业环境正不断恶化。中国经济的“蛋糕”不断扩大,但外企能够分享的部分,比它们的中国竞争对手要少。

毫无疑问,中国已不再渴求外国资金。但我们一直觉得,说“中国小气”是过于夸大其词。现在,我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中国没有向外企发起协同的打击行动。

正文

上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新规,降低了地方政府对相当规模的外企投资的审批难度。此外,最明显的是,中国科技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取消了4个月前出台的规定。这些规定在政府采购所谓的 “自主创新”产品上,对外企存在明显的歧视。

中国政府的退让,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外国商会的强烈抵制。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在规则制定上的一种惯常模式:作为对一条宽泛政令的回应,一些荒唐的规定不经充分咨询就起草出台。

2009-2010年中国有线数字互动电视(iTV)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分析报告

一旦出台,这些规定就会招致强烈的抗议,政府最终会明智地对它们做出一些修改。自主创新的规定并不证明中国密谋驱逐外企,而仅仅是中国规则制定中程序混乱的最新例证。

中国国务院2006年开始推动“自主创新”,该计划旨在支持本国的技术创造与商业化。随后,在2009年11月,几家部委宣布,将执行相关政府采购规定,即只采购拥有完全本土知识产权、注册商标和品牌的产品。

两周前,中国科技部撤销了该计划中争议最大的一些条款。在海外注册的知识产权如今可以在中国使用。资格鉴定不再要求注册商标与品牌第一注册地是中国。另外,有资格竞标的产品,不再需要拥有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的技术。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来自于外国公司的压力无疑起到了一定作用。它们认为,去年11月出台的规定,是一种常见的排外情绪。

中国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