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9年,在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成潮流的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兴旺的“人气”可见一斑。支撑这“人气”的,正是近年我国汽
2009年,在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成潮流的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兴旺的“人气”可见一斑。支撑这“人气”的,正是近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近几年整车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28.7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6.8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总量指标的攀升,勾勒出我国零部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零部件产业需要的不仅是规模数量的攀升,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的升级,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发展能力。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四大趋向。
趋向产业集群
2009年末,以柳州为龙头,辐射桂林、南宁、玉林的广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式启动。以开发新型、新能源汽车和发动机为突破口,培育自主品牌,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计划在3-5年内,围绕汽车千亿元产业发展,建立若干个极具特色和技术优势的专业联盟,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结成产学研集成联动的研发团队,以突出广西汽车零部件重大专项和发展重点为抓手,开展汽车及零部件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重点自主品牌3-6个,重点自主品牌产品10-20个,每年新增新专利、新成果、新技术。
2010-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分析深度研究报告
“有产业集聚的地区,其市场竞争力一般比没有集聚的区域高;有产业竞争力的区域,肯定有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相关负责人提出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活跃,正是源于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又反过来刺激了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升级。而这样的例子在国际汽车业界屡见不鲜,美国底特律、日本丰田汽车城等,无不是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产业集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
除了大型汽车集团内部配套以外,国内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依托于整车厂周围发展零部件产业;第二种是依托于开发区、汽车城发展零部件产业;第三种是依托于县域发展零部件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各种产业园区1000个左右,其中关键的集群区域或地带约100个。
在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各地建设热度不减的时候,谨防“集而不群”现象出现的呼声渐起。专家呼吁,产业集群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速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绝非简单的企业数量堆积,而应该是一个系统集群。从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制造、联合加工到最后的组装出厂,应相对于产业链条进行调整,
集群内部分工配套,形成一个区域性集合,集合中的每家企业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和较强的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建立庞大的产业集群打下良好基础。
趋向能力提升
两年前陕西汉德公司向印度AMW汽车公司进行车桥技术出口,是我国汽车总成技术的第一次出口。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在印度建立年产12万根车桥的车桥工厂,汉德公司协助AMW公司进行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并将现有适合印度市场的先进车桥技术以许可证方式转让给印度AMW公司;印度AMW公司将从完全组装整桥进口开始,逐步在印度半散件组装或全散件组装汉德车桥;汉德将逐步使汉德车桥在印度实现本土化;汉德还将协助印度AMW公司开发适应印度当地的车桥。
2009-201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汉德的尝试从一个侧面显示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在出口方面的变化。汽车零部件出口正由单一的产品型开始向资本输出型和技术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出口,开始向附加值较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转变;出口市场由售后市场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转变,自主知识产权零部件的出口比重不断加大。
汽车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