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后一个时期乃至“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将对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产生何种影响?汪玉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汪玉凯指出,20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后一个时期乃至“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将对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产生何种影响?汪玉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汪玉凯指出,2006年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在前几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十个方面的特征和趋势。

  第一,行政体制改革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2006年开始,行政体制改革将真正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而国家体制改革策略的变化将会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影响,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政务公开、构建阳光式政府将受到进一步重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管理障碍、体制障碍,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解决。

  第二,“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将成为共识。所谓“大集中”,就是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发展道路。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这种“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并可能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相对有效的建设思路和选择。

  第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受到重视。过去,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共享的最根本的障碍不在于技术、电子,而在于管理,也就是人们说熟悉的“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今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有望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种重视,将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从管理层面、体制层面得到明显改进。

  第四,协同政务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协同政务代表着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代表一个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实现形式。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有关电子政务的网上审批,就有各种各样的实现模式。伴随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升,将有更多的、以协同政务为核心的“网上串联、并联审批”服务模式出现,并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

  第五,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将朝着构建统一门户网站的方向发展。今年元旦,代表中国政府的统一中央门户网站建成并开通运行,各方反映热烈,这无疑对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既然中央政府都构建了一个统一的门户网站,那么各个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可能得到改变。由此可以设想,今后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构建统一门户网站的行列中来。

  第六,“条条”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将实现互动、良性发展。近几年来,中国政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纵向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强劲。这些以部门、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水平,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尽管现在从防止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关注“条条”和“块块”的整合,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要抑制部门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从更高的视角,认识“条条应用”与“块块应用”的关系,并在管理、技术实现整合的基础上,使部门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实现互动、良性发展。

  第七,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国家为了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与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大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建设。这些在探索中积累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将会在全国推广,并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等单位将会启动一些新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将会突出顶层设计、“自主创新”以及产品国产化等关键问题,为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第八,IT管理将受到广泛重视。如果IT管理水平不高,IT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则会对整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今后有关IT管理的问题,有可能成为人们进一步关注的话题,并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了“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目标,一旦这种整合被提上议事日程,必将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第九,“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电子政务的“服务”说到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党政机构内部的组织、公务人员的服务;二是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提供的服务。今后这种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这种价值表现在电子政务的服务手段上,将更加丰富多彩;电话、手机、信息亭、电视等多终端接入,将加入到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行列中来。

  第十,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也将有新的突破。无论是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标准,还是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都将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集成化的安全解决策略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视电子技术标准的同时,政务本身的标准,也将被提上重要日程;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包括《电子政务法》、《信息公开条例》等立法的要求更加紧迫。

  汪玉凯最后指出,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大信息服务业的有效支撑。如电子政务的外包趋势,将为运营商和IT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而随着政务应用的深入,业务应用系统将越来越丰富,也将为大量自主研发的软件商提供用武之地。总之,电子政务的发展既对信息服务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他们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如何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