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摘要: 服装行业“些许”变动便能在这个产业掀起巨大波澜,当服装市场陷入“颓势”时,大量缝制设备企业
摘要:
服装行业“些许”变动便能在这个产业掀起巨大波澜,当服装市场陷入“颓势”时,大量缝制设备企业便陷入生存困境,而当服装产业“稍微”回暖之际,缝制设备产业便可能出现产能不足,随后,仓促提升产能进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正文:
根据缝制设备行业流传较广的一句调侃,这个改革开放来被坊间概括为“三起三落”的缝制设备产业,即便把历史上形势最好一年的销售额划归一家企业所有,这家企业也做不到世界500强。
根据全球金融危机前制定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内容,我国缝制设备产业当时制定的2010年的产值目标也仅为600亿元。
这构成了缝制设备产业的现实,规模的有限造成了产业抗压能力不足,进而导致产业的起伏频繁。也使得产业内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便开始谋求多元化经营,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无论是龙头型企业中捷、杰克、标准,还是第二梯队的上工申贝、通宇等,甚至“中产阶级”汇宝等,这些企业都有大规模涉及其他行业的投资,很多企业在其他行业的产值已超过了缝制设备产业。
这个现实也在全球缝制设备巨头身上得到体现,比如以缝制设备业务起家,目前仍是全球缝纫机市场主宰者之一的日本兄弟公司,该公司的缝纫机业务所占公司总业务比重已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仅占总业务的12%左右。
缝制设备行业的这个产业现实也在眼下的这波因服装市场复苏所导致的产能不足中得到集中体现。
首先,它可能放大了服装产业的复苏程度,尽管目前缝制设备行业都处于异常忙碌的现状,包括杰克、通宇等一大批企业都忙于生产和扩大产能。然而,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4家服装业内的主流大型企业,得到的回复仍是谨慎、观望。
以纺织服装业务为主业的富润控股集团声称,2010年迄今为止,服装业的复苏形势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该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告诉记者,服装行业尽管有所回暖,然而在他看来并不明显,因此,2010年是观望的一年,“我们并不打算在这一年里进行大规模投资。”
总销售额以千亿元计,同时,也是全球服装经销、批发和进出口贸易重要参与者的香港利丰集团最近也感觉到了市场的波折。该集团董事张家敏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今年来利丰顺利完成计划内订单,然而,过去几个星期来,受欧洲几国的破产危机影响,欧洲的订单也出现了波折和反复的情况。
2008-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
其次,在一波复苏过后,缝制设备产业因产业现实制约而反应迟缓,“危机”破坏了整个产业链的平稳发展状态,迅速呈现出产能不足的现实。更为糟糕的是,为了“弥补” 产能不足、及迅速扩充产能,眼下,国内缝制设备企业出现了牺牲质量迅速提升产能,谋求短期利润的现状。
“今年以来,国内购买了缝纫机的部分服装企业遭遇了一定的质量瑕疵。”杨隽斌表示,“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零部件的问题,很多零部件企业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后,原有的生产模具都不能再使用了,需要重新开模,而新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达不到以前的质量标准的。同时,在整机装备系统中,由于工人都是新手,加上为了赶做订单,或多或少忽视了一些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