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摘要: 最近外资对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有一些抱怨。正文: 中国引资环境确是变了。首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

摘要:

    最近外资对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有一些抱怨。


正文:

    中国引资环境确是变了。

  首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弱化了。中共中央早在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未来15年内,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对外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两税合一”从2004年年底酝酿,4年后才公布。结合这样一个长期视角看,中国对外资的政策显然有时间上的一致性,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按部就班地沿着既定的路线图稳步推进,并不存在对外资的故意歧视和立场倒退。这一点也充分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中国对外资的需求从“来者不拒”变为“有所选择”。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资金匮乏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经济发展质量成为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已经刻不容缓。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外资政策由引资规模为主,逐步转向以引资质量为主,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技术和安全等要素的基础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今年4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旨在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文件,对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重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的企业投资进行了限制。就具体企业而言,政策导向的转变对那些劳动密集型或“两高一资”的外资企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对那些拥有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

  再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市场,中国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国外投资者眼中,中国是具备足够吸引力的生产基地,因为中国长期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如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优良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等不是短期内就能被替代的。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另一个“磁石”。最新一次对1500余家在华外资企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跨国公司继续选择向中国大陆转移,而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仍将继续,而“世界市场”更在崛起。从2010年开始,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方向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不再集中投资产能建设,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上有更大的投入,同时也在加强二线和三线城市的营销能力。
 

2011-2015年中国马赛克市场调研与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中国引资环境的变化不是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没有改变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从来没有将吸收外资视为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或仅仅是拾遗补缺的辅助手段,而是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高度来加以坚持。衡量投资环境优劣的标准应该是持久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国的政府运行日益规范,各地的发展愿望越来越强烈,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到约95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这说明相当多的外资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为39.6%。对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企业家用脚作出了回答。用温总理的话说,“一个投资环境不好的国家,不会出现这样大批外资蜂拥而至的情况。”

  外商投资企业应该站在发展的立场来看待中国引资政策的着力点,正视变化,切实加强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提高竞争力来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对于投资政策的一些调整,外资企业应端正心态,因为健全的法律规范和开放、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对所有经营主体都有益处。不可否认,中国国内市场本身不完善之处还非常多,比如市场公平和政策透明,但绝不是只针对外资。

2011-2015年中国马赛克市场调研与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外商投资企业要跟所有中国内资企业一样,按照新的国家能源资源战略、环境要求、产业和区域政策等来发展、运营。

  与中国发展同步,外资将分享到更多的机会和果实。
 

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