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分析指出,未来20年中国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20年拆一半以上住宅估计过分,还可能影响城市文物保护。8月7日,陈淮再次在海口精确解读他的“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得拆一半”说。

     中国城镇发展中四个阶段中有三个阶段是在特殊的不正常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决定了“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就是得拆一半”……中国的旧城改造城市化进程在十年前就已经大规模展开了,但是,在旧城改造方面中国远没有走到头。

    近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分析指出,未来20年中国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20年拆一半以上住宅估计过分,还可能影响城市文物保护。8月7日,陈淮再次在海口精确解读他的“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得拆一半”说。 

    在陈淮看来,中国的旧城改造城市化进程在10年前就已经大规模展开了,“我们还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到20年得拆了重建。”

2009-2012年螺纹钢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陈淮分析指出:中国城镇发展中四个阶段中有三个阶段是在特殊的不正常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这决定了“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就是得拆一半。”

    陈淮在“城乡一体化:趋势与挑战——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农村改革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说,未来五到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有四个主要目标。第一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这正是当前正在做的,要扩大廉租房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简单说就是实现人人有房住,而不是大多数人有房住和得到改善 ,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第二,解决农民工进城的住房问题。第三,要解决中国城市中危旧房、老旧房改造问题,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第四个任务,我们要完成老百姓住房从脱困期向改善期的转变。 

    1949年以前的住房是在战乱和小农经济的情况下形成的,这样的城市根本就和现代大机器发展不相适应。1949年以前的房子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就是要拆。

    1949年~ 1979年建的房子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是战备房、过渡房、简易房,很多成了棚户区,除有历史文物价值的 ,其余无保留价值。一个是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形成的工人新村。今年低端保障房建设580万套,300万套是廉租房,280万套是棚户区改造房,其中“棚户区”指的就是上世纪50年代工人新村。

    1979年~ 1999年建的是“房改”房的主力房源,他们最大的优点是基本上是成套住宅,这是历史进步,当初是为了满足脱困而建的住房,当时鼓励单位自建住房,因此谈不上什么规划,拆了围墙就建宿舍,是受到鼓励的,虽然不符合规划,但是历史功绩不可埋没,开了中国大规模给老百姓建成套住房的先河。但是到今天不少房子有三十年房龄了,再有五到十年的发展,老百姓有从脱困型到改善型住房的需求,这些房也要改建。

    陈淮认为:“只有 1999年以后的房子,才是城市中真正能够长期保存的一些建筑物。” 

    “‘三旧改造’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陈淮表示,中国的旧城改造城市化进程在十年前就已经大规模展开了,但是,在旧城改造方面中国远没有走到头。“三旧改造”会不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住房?在陈淮看来,这已经不需要讨论,拆旧盖新,除了公共建筑、商业设施之外,自然有更多的更好的新房提供出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对陈淮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造成中国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限,很多住房比如筒子楼都没有独立的洗手间,也没有电梯。未来城市房地产开发不能总是向新区扩展,而是要在存量土地上进行改造。

    恒大地产董事局副主席李钢认为,三旧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助力器”,但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拆迁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同时会导致房价将走向新高,因为三旧改造的地点都是城市的核心地段,目前这块的土地供应量基本上是没有了。
 

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