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商务部在今年4月给了我们一组不好看的数据,在我国长期产品贸易顺差之下,我国服务贸易却长达18年逆差,而且服务贸易逆差额度是逐渐增长的。而其中逆差最大的是运输服务业(主要在物流领域)。中国不是已经有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三大龙头企业了吗?
商务部在今年4月给了我们一组不好看的数据,在我国长期产品贸易顺差之下,我国服务贸易却长达18年逆差,而且服务贸易逆差额度是逐渐增长的。而其中逆差最大的是运输服务业(主要在物流领域)。中国不是已经有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三大龙头企业了吗?
是的,但相对于我国数额巨大的物流服务需求量,我们三巨头的运力不过九牛一毛;相对于外资班轮在中国远洋运输市场的份额,我们三巨头的份额不过九牛一毛;相对于日欧综合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控制能力,我们三巨头更多是运输打工者。根本原因是什么?差距在哪里?
也许,谈论中国物流业所有问题,都需认清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性历史问题。中国现代物流起步晚,市场化不充分,产业集中度不高。上世90年代初,我国 开始发展外贸,核心是出口加工贸易。但豁然打开国门,我们连集装箱班轮都没有,出口进口都没有腿。这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被安了外资物流的腿:
2011-2015年中国厢式货车市场发展前景动态预测与战略投资盈利分析报告
按照国际惯例,出口贸易应该按照CIF或C&F条款,出口方指定运输、货代等物流商,但因为我们无船可指定,就被迫使用FOB条款,由进口方指定物流商。在进口贸易中,按照国际惯例,我们本应根据FOB条款指定物流商,但我们无合格物流商可指定,只好根据CIF或C&F条款,让对方指定物流商。由此,产生了无论中国进口还是出口,都由外方指定物流商,这也形成外资贸易、生产、海运等企业的战略捆绑,构筑了供应链的铜墙铁壁。遗憾的是 中国并没有及早补上短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出口加工)的核心“以产为纲,以量为先”。导致产业经济结构的失衡,造成工业生产和物流 服务的腿不匹配。
而外资也垄断我国贸易物流市场,如在华南物流市场,欧洲传统物流巨头马士基一家曾垄断近30%远洋海运份额,远超中远、中海、中外运的三家份额之和。而新兴的日韩等物流巨头,也通过产业链联合围猎垄断我国新兴物流市场——如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垄断我国的汽车物流市场和能源矿产物流市场。这是一种隐蔽的围猎,日本财团通过参股渗透中国能源矿产的上家(比如巴西和澳洲的三大矿石企业),间接拿下海运物流业务,造成进口铁矿的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与他们签 定运输合同,而且一签就是20年至30年的战略捆绑。这样中国海运及物流企业只能做分包商,争食日欧海运巨头扔的面包渣。可能不相互价格血拼,可能还抢不 到。
中国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