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报讯“立体快巴”只是一个规划设想,离立项还远着呢。昨天傍晚,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表示,“立体快巴”只是“中芬生态谷”绿色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仅是备选方案之一,可能用,也可能不用。
艾凯资讯:
本报讯“立体快巴”只是一个规划设想,离立项还远着呢。昨天傍晚,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表示,“立体快巴”只是“中芬生态谷”绿色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仅是备选方案之一,可能用,也可能不用。
“中芬生态谷”由中国与芬兰合作建设,目前已选址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沟域。计划投资10亿欧元,在100平方公里的浅山区,打造一座“数字、低碳、生态”新型城市。
门头沟区科委负责制订“中芬生态谷”的总体规划,“生态谷中需要一个绿色交通体系。”张文波介绍,在今年5月27日开幕的“第十三届北京科博会”上,“立体快巴”的构想引起了门头沟的注意,并被写入“中芬生态谷”的规划中。
“因为其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营模式,符合中芬生态谷的发展定位。”张文波说,在生态谷的规划里,有这么一条道,但目前生态谷的交通模式还没有最后确定,“我们有好多种模式可供选择,立体快巴只是其中一个备选方案。”比如,使用清洁能源的电动车也是备选之一。
张文波强调,“立体快巴”只是一个规划设想,离立项还远着呢,因为它现在连产品都没有,各种产品的技术说明也没有,这是不可能立项的。
“立体快巴”要走进门头沟,首先要把车生产出来,然后进行各种测试,涉及如车辆设计、性能、道路设置等可行性、安全性问题。张文波表示,“只要有一项测试指标不合格,立体快巴就不可能出现在门头沟。如果连车都生产不出来,那就啥都不是了。”
张文波称,如果车能生产出来,而且达标,那么,今年年底,门头沟区的轨道就有望开建,预计明年7月份,首辆车将上线试运行。
“快巴创意非常新颖,但电力是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三厂公交保修专家阎铮说。
目前北京的大巴多为混合动力,动力强,比较皮实。利用电力启动,中速或高速行驶时,通过柴油加大动力,可实现节能减排。纯电动公交车,只在右安门线路上有,但耗电量大。
按照发明者宋有洲的设计,“立体快巴”采用太阳能和电力驱动,利用超级电容实现快速充电。对此,阎铮说,遇到太阳能芯板损坏,恰好又停电时,快巴就失去了动力,影响运行。而单靠充电运行,巨大的耗电量是否会影响城市电力系统,都需实践证明。
运行安全是公交车最大的保障,阎铮说,“立体快巴”的转弯还需优化。“立体快巴”虽然参照BRT交通信号原理,一旦遇到路口转弯时,快巴上的红灯会亮,轿车需等快巴转弯后再走。如果快巴车的信号灯突然坏掉,后果不堪设想。“城市道路司机闯红灯,可侥幸没事,快巴车下闯红灯,就有致命危险。”
“立体快巴现在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使用,运行安全需要论证。”阎铮说,作为新的交通运行方式,“立体快巴”充电器、道路轨道等多种市政配套设施支持,需要交通管理政策对应,也需要北京市政府的参与,发展“立体快巴”并非易事。
阎铮建议,如果北京引进“立体快巴”,最好先在旅游线路上试验。本报记者 刘泽宁
贾新光认为,如果“立体快巴”的着眼点是缓解城市交通,那么在门头沟的试点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城区与郊区的交通状况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且城区的路面情况、空中情况都太复杂了。
“立体快巴”能不能进京,有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过立交桥的问题。发明者说城市立交桥的高度大约4.5至5.5米,“立体快巴”就是利用了2米以上、4.5米以下的空间。但实际上,北京很多立交桥只有3.15米高。
北京城区有很多无轨电车,它们上面有线路,怎么解决?
“立体快巴”底下能走轿车,但公交车在底下能不能走?如果公交车能走,它得多高?还有路口红绿灯、轨道铺设等问题。
“立体快巴”基本上相当于快速公交,这个东西很奇怪,它自己占一条道,它是快了,比如汤立路,本来不堵,建了快速公交后,反而堵得不得了。
“立体快巴”吸引人的地方,一是省钱,二是建得快。发明者说每公里造价约5000万元人民币,较地铁每公里造价5亿元至8亿元低了九成,一年可建40公里,而建同样里程的地铁则需3年。
但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要想缓解交通,就要老老实实发展轨道交通,把主要的交通量转入地下。“立体快巴”就是想省钱,而想用省钱的办法解决交通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