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我国首份《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32家大型连锁超市中,41%的超市其自制食品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左右,但不少自制食品却存在着保质期不明、卫生不合格等安全隐患。这其中既有超市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市场监管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
【艾凯资讯】美味诱人的卤肉、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菜、制作精美的各式甜点……现如今,超市内的自制食品几乎涵盖了家庭烹饪的各个方面。对主妇而言,可以“一站式”购齐所需的菜肴,的确是既方便又省心。但这些主要依靠手工制作或现场加工的自制熟食,真能放心享用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我国首份《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32家大型连锁超市中,41%的超市其自制食品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左右, 但不少自制食品却存在着保质期不明、卫生不合格等安全隐患。这其中既有超市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市场监管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
中国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竞争对手发展局势策略分析报告
-五大问题暴露安全隐患
目前,自制食品已占据超市食品柜的半壁江山,自制食品因具有新鲜美味、按需现做、即食方便等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近期笔者与相关执法人员走进多 家超市,通过暗访及寻访等多种形式,发现超市自制熟食卫生与质量并不令人乐观。其中在馒头、烙饼、包子、面条、冷切肉、香肠、炸鸡、卤肉及各式凉菜、糕点 等食品的制作、售卖过程中,明显存在卫生、质量隐患。
“当天生产”无从考证。用包装日期取代生产日期来蒙蔽消费者,是许多超市在自制 食品售卖过程中采用的“障眼法”。现场发现,无论是消费者购买豆腐等半成品,还是馒头等主食及卤肉、炸鸡等熟食,超市工作人员都会在称量后,再通过自动打 码机打印一张不干胶纸标,这个日期标明虽为当天,但那些放在柜台里的食物究竟是哪天生产的就不得而知了。
常在超市购买自制食品的市民王女士对此很担心,她告诉笔者,每次问超市里工作人员那些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答复都是“当天的”,但有时候她下班已经很晚了,到超市采购时,发现那里的自制熟食还有很多。“会不会过期了还在卖呢?”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配料标识严重“缩水”。在某超市糕点区,笔者随手拿起一包瑞士卷,发现标签上除了名称、重量、包装日期、价格以外,并没有别的标识。尤其是没有配料表, 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更无从知晓。而据相关执法人员介绍,多项国家标准都对食品包装、标识等项目做出了明确要求,自制食品也在其约束范围内。其中,《食品标识 管理规定》指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配料清单,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 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显然,超市自制食品标识的“缩水”并不合情合理。
保质期限各自为“政”。超市自制食品往 往未标注保质期,且不同超市保质期限也不同。如同样是豆腐,一家超市规定的保质期是5小时,而另外一家超市则规定为一天。在前一家超市调查时,豆腐已在柜 台里躺了将近4个小时,不知道在剩下的1个小时中是否能顺利卖出去,而即便卖出去,消费者也并非马上下锅制作并食用。这样一来,就远远超过了保质期。笔者 就此问题询问工作人员时,得到的答案是“由于制作工艺和保存设备不一样,每家超市要求的保质期都不同。”这种答案,也让消费者无从判断。
卫生要求形同虚设。调查显示,大多数超市要求自制食品经营者实行封闭式销售管理,还专门配备有防尘罩、口罩、手套、帽子等卫生防疫设施,但执行过程却不 尽如人意。在一家超市现切现卖的熟食柜台前,工作人员的口罩仅是兜在下巴上摆个样子,而在操作过程中还一直对着食品说话,唾沫横飞;制作馒头、豆腐等食品 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没有戴手套;工作人员把用来盖豆腐用的纱布拿来擦了擦桌子,然后继续铺在豆腐上。一些促销食品没有任何阻挡地摆在开放的空间,任何一位 顾客都可以密切接触,而后又丢在一边,有的顾客还会将鼻子凑近闻一闻,其他顾客看见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凉菜售卖超过时限。炎炎 夏日,超市的自选凉拌菜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据消费者赵女士反映,她经常到附近一家超市购买凉拌菜,可是买了几次之后却发现不太新鲜,她怀疑超市卖的 不是当天的凉拌菜。而且凉拌菜是消费者自己挑选,卫生问题也不能忽视。有的顾客用完了夹子就顺手扔在了拌菜上,另一位顾客拿起来再用,不知不觉中凉拌菜变 成了“乱拌菜”。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制作好的凉菜应在4小时内销售完毕,并用指示牌明确告知消费者选购后尽快食用。但大部分超市销售的凉菜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限。
-多元经营留下管理漏洞
调查发 现,很多超市租赁柜台都有独立的营业执照,但同样的租赁柜台,自制食品却没有相应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制食品在监管环节上还存在 着需要改进之处。大中型超市如此,一些小型超市更不容忽视,在一些乡村小超市,经营的熟食是进场经营商的特定卤货,但除此产品外还存在非该经营者的凉菜, 这些产品的质量到底如何不得而知。据介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超市自制食品经营方式多元化,有的承租给个人或单位,有的是食品公司提供半成品, 超市人员进行现场切分加工,这种经营方式无疑会留下管理漏洞。
一般食品从生产到进入消费者口中,要经过两个环节,即生产和流通,而超市自制食品把这两个环节合二为一了,很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另外,一些租赁柜台规模小、分散、缺乏统一性,难免有个别承包者见利忘义,企图在食品卫生上蒙混过关。
有关人士指出,为防止出现管理“真空”,超市、联合经营的厂家、承租的个人以及监督部门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维护食品质量和安全。超市作为第一责 任人,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把好租户入店关,提高经营门槛;对食品制作人员要进行统一培训、管理,以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 制作水平,同时更要加强现场监管。而厂家和承租的个人作为第二责任人,应承担自己提供的半成品、成品以及原材料的卫生安全责任。要认真落实进货验收制度, 把好进货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与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监管部门则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处理违规事 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消费安全。
-标准缺失,全程监管亟待完善
据了解,目前针对超市自制食品有两个规范,一个是卫生部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个是商务部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但它们都属于行业管理, 而不是行政管理。对于质量问题,质量检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标准。散装食品在生产中有标准,而自制食品和散装食品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没有标准,因此无法检 测。行业没有标准,企业也没有标准,要真正实现全程监管,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数百种食品必须取得 生产许可证、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但这一规定却没有将超市自制食品纳入范围,监管上一直存在漏洞。而在采访中,有关超市的负责人告诉笔 者,超市卫生状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有好有坏,目前,多数超市执行的是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并未对超市自制食品的生产销售提出具体的卫生标准, 希望统一的行业规范能够尽早出台。
-选购超市自制食品有讲究
面对琳琅满目的 超市自制食品,许多消费者总是挡不住其诱惑。那么,面对超市的自制食品,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选择口碑较好的大型超市。一般大型超市经营的自 制食品,加工与销售完全分离,有四面密闭的独立售卖柜,并有专人售卖;同时有防尘、防蝇设施,使用消毒器具,因而应成为消费首选。
注意查看标签。要注意选择标签标注齐全规范,生产日期、保质期真实完整的产品;同时要观察包装是否破损。对标签不完整、包装破损的尽量不要购买。
最好选择新鲜的、刚出锅的产品。购买熟食以新鲜、刚出锅的产品为好,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贮存;食用前务必要再次煮熟、杀菌,并在2小时内进食;隔餐、隔 夜或冷藏的熟食,食用前一定要加热,预防食物中毒或其他疾病;卤货容易存在亚硝酸盐、色素等成分,不要经常吃,买回去后最好再重新加温。
凉拌菜尽量少买少吃。由吃凉菜引起食物中毒的例子并不少见,消费者要尽量少买少吃;对色彩艳丽、味道奇特的凉菜最好不要购买;对买回家的凉菜最好再增加一些醋、蒜等调味品,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杀菌作用。
增强卫生安全意识,改变不良消费习惯。作为消费者,既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鄙弃一切不良习惯,做到文明购物;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真 识假能力,做到合理选购食品,科学消费食品。如不要购买裸露摆卖的熟食;在购买食品时,不要随意触摸;对于购买的散装食品,应要求营业人员称量,切勿直接 动手。另外,要警惕超市的打折促销活动。一些超市针对马上过期的食品往往打折促销,此类食品安全指数不高,消费者切勿贪图便宜而大量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