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前,首批270辆达到欧洲三星碰撞标准的中华骏捷出口德国,并通过了德方(HSO)验收。奇瑞年底将贴牌出口欧美市场……一系列举动表明,“中系车”正在大步走出国门。这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消息是不是暗示着,“中系车时代”就要来了? 上周一,我
日前,首批270辆达到欧洲三星碰撞标准的中华骏捷出口德国,并通过了德方(HSO)验收。奇瑞年底将贴牌出口欧美市场……一系列举动表明,“中系车”正在大步走出国门。这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消息是不是暗示着,“中系车时代”就要来了? 上周一,我们抛出“迎接中系车时代”话题,联手成都全搜索网站开展“你眼中的中系车”问卷调查,调查涉及自主品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消费信心等。截至上周五,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消费者的823份有效调查问卷,764人表示愿意购买“中系车”,占参与调查者人数的92.8%。其中,83.2%的人认为“中系车”与“德系车”“日系车”抗衡只是时间问题。那时间会是多久呢?据调查显示:56.5%的消费者选择5年以上,只有13%的消费者认为是3年以内。 [消费者眼中的中系车] 产品决定品牌 在调查中,83%的问卷在喜欢的品牌和喜欢的车型调查中都保持了一致。奇瑞、华晨、比亚迪、吉利是四个消费者提及率最高的品牌,消费者喜欢的车型和喜欢的品牌也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品牌之中,其中,奇瑞A1、华晨的中华酷宝、比亚迪F6、吉利的金刚是消费者最受欢迎的车型。荣威550、奇瑞瑞虎、比亚迪F3、骏捷也有较高提及率。虽然这几款车并不是这四大品牌的市场主力,但它们是各自品牌最新技术的代表。 现状分析: 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看法,主要来自于它的形象代表———也就是最新技术成就和品质的车型,酷宝、奇瑞A1、比亚迪F6都是三个品牌的得意之作,吉利虽然还有远景这一扛鼎之作,但是金刚却风头更甚,因为有不错的销量而获得了消费者的更多关注。 虽然A1的销量还不及QQ、F6的销量远远比不过F3、酷宝只是一款小众产品,但是现在的自主品牌都清楚要改变自主品牌低质低价的形象,就只有拿出过硬的产品来说话,而从这些新一代自主品牌车型身上,我们确实能看到中系车的进步。 在受欢迎程度高的四个品牌中,奇瑞有最完善的产品线、吉利有单品销量很好的自由舰和金刚、比亚迪有F3这根台柱、而华晨则依靠稳扎稳打的作风和较好的车辆外形受宠。 遗憾的是,拥有最高端自主品牌车型的一汽红旗、奔腾则很少被消费者提及,可能是因为HQ3本来就销量很少,而奔腾虽然销量不错但没有摆脱马六的影子的缘故。上汽荣威、MG系列则一开始就弱化了自主品牌这个概念,凭借外国血缘,它们被很多消费者当作合资品牌。长城的首款轿车精灵给人印象不错,但是在品牌上面还有一段路要走。刚刚涉足轿车领域的江淮、风行也需要在扩大知名度上下更多功夫。 目前还靠性价比取胜 在“你认为中系车目前的最大竞争优势”这个选项中,记者特意将价格和性价比作为单例选项,让人高兴的是,57.1%的消费者选择“性价比”,只有31.6%的人选择“价格”,说明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性能品质还是有一定的认可度,仅有9%的消费者选择了“技术”选项。从调查来看,中系车目前还没在技术和品质上取得优势。 现状分析: 近年来,自主品牌都争先恐后宣布转型,其实目的就在于打破仅靠价格优势取胜的局面,高性价比虽然是各个企业产品都希望获得的评价,也是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要真正赢得市场,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还在于技术。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王自亮认为“中系车”成气候需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中系车”一定是建立在自主品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相当的品牌基础之上。 “光以价格竞争不是中国的未来,我们要提升技术、提高质量,成为技术领先、服务良好的企业,这种转变只有通过创新来实现。”吉利总裁李书福曾发出这样呐喊。吉利之所以近年来投入巨资开发BMBS技术、CVVT、自动变速箱等技术,就是为了能成功转型。 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过:“以前说多生孩子好打架,那是为了健全产品线,好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现在产品线已经建立起来,就要求精、要生产好产品,要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满意度。”奇瑞掌门尹同耀在A3完成十万公里公开测试的发布会上表示,奇瑞要打造自主国际品牌,关键一点就是要推出可以抗衡合资和进口车的车型,他很自信地说A3就是一个开始。 “中系车”的技术和品质正是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所在,也是消费者最介怀的地方。正因为这样,中系车目前还停留在靠价格 优势取胜的层面上,而汽车企业的另外一个产品———服务,依然是自主品牌的软肋。自主品牌在规范化、销售网点的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还是有不少功课需要做。不过瑕不掩瑜,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自主品牌推出了自己的服务品牌———例如奇瑞的“快·乐体验”、海马的“蓝色扳手”、吉利的“细微关爱”等等,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打消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车型的品质顾虑问题,一些品牌还推出了超长期限的保修期,确实也赢得了不少人心。 假以时日,我们相信“中系车”最终可以摆脱仅仅依靠低价参与竞争的局面,而更多地用技术、品质、服务去打动人心。 中系车前途光明 自主品牌厂家应当感到欣慰:因为这次调查中92.8%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中系车。如果这些消费者都能转化为中系车车主,那自主品牌车型就不会是只占目前乘用车市场20%多的份额,而可能是50%、60%或者70%。虽然业界曾经有人打趣地说,中系车能超过25%就是胜利,因为它要和德系车、日系车、韩系车、美系车、法系车等等分市场,但这绝对不是自主品牌企业所希望的结果,因为在很多自主品牌企业看来,本土作战的自主品牌如果连50%都达不到,那就是失败。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努力。 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有另一个数据说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的距离。只有13%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自主品牌可在3年内达到同“德系车”“日系车”分庭抗礼的地步,而56.5%的人则表示,自主品牌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一水平。虽然“中系车”何时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还得看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进度,但是这至少可以一个侧面看出,消费者对“中系车”和“德系车”“日系车”之间的差距大小的判断。 毋庸置疑,自主品牌企业正在迅猛发展,而不可忽视的是,国外品牌企业并没止步不前,也在加速发展,虽然对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一个量化指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品牌对自主品牌造成的压力显而易见,合资产品下行,对于主攻中低端市场的“中系车”造成了很大压力。而“中系车”想要上行争夺市场,则面临品牌形象、技术门槛等诸多困难。 不过,最近的系列政策让自主品牌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消费税调整显露出来的“抑大扬小”的政府导向、油价上调给小排量车型带来的新机会、对环保节能车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鼓励也给自主品牌创造了一个同国外品牌竞争的机会…… 而“中系车”也不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固定发展模式;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理念,上汽收购罗孚知识产权和设备的借势发展,华晨、奇瑞邀请国外公司参与外形设计、联合开发的模式,这种兼容并包的发展方式,必将为“中系车”开拓一片新天地。 “中系车”不能只局限在中国市场,而要走出去,我们看到,“中系车”是出口的绝对主力,而奇瑞、长城、吉利在不少国家的市场拓展也极其迅速,并且取得了不小成绩:2007年,中国汽车出口创汇超过3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2%,进出口贸易顺差高达96.86亿美元。 曾经受挫但又越挫越勇的华晨近期终于打开了出口发达国家的缺口,日前,首批 270辆达到欧洲三星碰撞标准的中华骏捷出口德国,并通过了德方(HSO)验收。奇瑞年底将贴牌出口欧美市场……一系列举动表明,“中系车”正在大步走出国门。 记得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通用全球总裁瓦格纳在细致观看自主品牌展台和展车后如此评价:“也许,未来五年之内,它们之中将诞生我们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或许,这个时间会更短。” 我们期待瓦格纳的预言成真。市场分析企业品牌调查技术消费者车型自主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