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4月以来汽车市场的逐步降温,汽车业界的头脑冷静下来。为了寻求从量到质的转变,让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如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而这正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之一。

艾凯资讯

       去年3月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以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的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部分政策惠及车型甚至出现供不应求、企业长时间处于加班加点的局面。去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今年3月,170多万辆的月产量创了纪录。

  随着4月以来汽车市场的逐步降温,汽车业界的头脑冷静下来。为了寻求从量到质的转变,让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如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而这正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之一。“十二五”、“十三五”,10年的时间,中国能否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

  国家把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纳入整体规划,说明这一仗并不好打——除了调整产品、技术、产能结构外,汽车集团间的兼并重组、自主创新、市场结构以及产业链调整更是需要企业谨慎执行、国家政策支持的难题。

2008年北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第二季度市场跟踪分析报告

  ●国产汽车仍是“油老虎”

  技术与产品是汽车企业的立足之本。在发改委和工信部看来,中国在汽车技术方面仍未解决高油耗的问题。

  据统计,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6200万辆,消耗了13480万吨成品油,占全国汽柴油总产量的63.2%,比2008年消耗净增加1600万吨。其中:车用汽油消费量为6260万吨,占汽油产量7192万吨的87%。2005年至2008年,中国实施了第一阶段乘用车油耗限值标准,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从2002年的9.11升下降到2008年的8.13升(第二阶段限值标准为百公里8.6升),而欧洲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为6.6升,日本则只有5.9升。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说,“十一五”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的炼油能力,几乎全部被新增的汽车消耗了。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乘用车车型中,能够达到中国第三阶段油耗限制标准的车型较少。2009年生产的1.6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中,达到第三阶段油耗限制标准的仅有50万辆,约占7%。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2020年燃油缺口将近1.3亿吨。

  ●小排量车  数量太少

  在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卢希看来,目前国内汽车的产品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大排量轿车、运动型乘用车比例过高,小排量汽车比重过低。业内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应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呼吁汽车业尽快建立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完善油耗标准体系,推动节能环保型汽车产品普及,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工作,为不断提高的汽车排放标准打下基础。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各级政府应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启动示范,提倡政府公务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汽车企业要积极主动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从原材料、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据了解,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0年版)》的鼓励类产品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其中包括能源型动力电池、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充电设备等。同时也相应提出了技术指标要求。

  科技部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倡导单位之一。科技部部长万钢说:“经过十年一剑的历程,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从开始研究开发的阶段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去年的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在三年内建成年产50万台的电动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5%的比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说,完成这个目标很艰巨,但三年做不完可以用五年。

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