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岁末,海航连逢喜事。11月30日,海航倾力打造的大新华航空正式起飞;圣诞平安夜,大新华航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隆重的挂牌庆典仪式;12月初,出于对海航持续、快速发展的关注,国内十余名经济学、管理学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对于开拓进取、持续创新

2007年岁末,海航连逢喜事。11月30日,海航倾力打造的大新华航空正式起飞;圣诞平安夜,大新华航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隆重的挂牌庆典仪式;12月初,出于对海航持续、快速发展的关注,国内十余名经济学、管理学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对于开拓进取、持续创新的“海航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共同展望了海航未来发展形势;12月28日,海航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自家门口为海南人民烹制了一席新年大餐——“感恩中国·祝福海南”《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通过央视平台再次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海南经济文化建设的成果和海航集团的发展业绩。
在2008新年到来之际,海航频频高调亮相,让人不难看出,一个源于民族自豪感而生的海航世界级品牌梦想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梦想之旅 创新之路 在以上提到的公众场合当中,海航人多次表达了为中华民族打造一个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奋斗目标,并且正在以实际行动向着这一目标迈进。 起步于1993年的海航,现在是一家拥有约600亿元人民币资产、30000余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以航空运输业为主体,与机场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商贸零售、物流等产业协同发展。海航正在以齐全的旅运和物流服务体系,以其特有的“店小二”精神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产品。 发展之路,海航已经走了15年。这条路,海航仍健步如飞。 15年前,起步于海南岛的海南航空困难重重。为了寻求发展,海航的创业者们独辟新径,带着创建世界级百年老店的梦想,走上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海航以大胆的实践成为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成为中国民航业第一家经过规范化改造的股份制企业和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 起步于新经济特区的海航,面临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民航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担负起了为中华民族创建世界级企业品牌的历史任务。他们按照规范化股份制企业的要求,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采取高起点切入的起步战略,打破地方航空公司从支线开飞的惯例,从干线入手,进入航空竞争的主航道,以差异化服务、优质品牌为兴业手段。海航在站稳东部干线市场的同时,把支线航空锁定为新的战略目标,于1995年提出打造中国最大支线航空的“毛细血管”战略,通过全国布局和纵向重组逐步付诸实施。 2000年,海航确立了“3、7、9”的发展战略,抓住国有航空企业改革和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重组的历史机遇,在民航总局和有关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先后成功重组美兰机场、长安航空公司、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山西航空公司4家国有航空企业,创造了战略引导、制度移植、文化先行、机制对接、人本投入等国企改革的“海航模式”,既实现了海航的跨越式发展,也盘活了这些步履维艰的国有企业,为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乃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成功案例和积极启示。 在实现了航空业务的初步拓展之后,海航人意识到,随着中国从“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海航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愈来愈重。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向着世界级目标迈进呢? 为此,海航制定了“打造航空主业核心业务平台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链整合与支柱产业协同发展优势”的战略。 首先,在主业的发展过程中,海航及时关注到市场细分的必要性和战略优势,逐步建立起全系列的航空运输产业集群。目前,以大新华航空为核心的航空产业集群共运营飞机约140多架、航线500余条、每周运行航班3000多个。集群下有经营国内干线的合并运行的4家航空公司;有专为高端客户服务的金鹿公务机公司;有专门为支线旅客提供服务的大新华快运航空公司;还有专业提供旅游包机服务的金鹿航空公司、专业提供货运服务的扬子江快运公司和提供高效、低成本服务的祥鹏航空、西部航空,集群内门类齐全,分工明确,海航由此实现了符合国际需求的新型管控模式。 在此背景下,海航的主业生产指标逐年攀升。2007年,海航航空运输板块各企业共实现收入153.3亿元,旅客运输量1913.47万人次,累计飞行时间41.07万小时。各项数据较上年都有明显的增长。 海航旗下的海南航空、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和山西航空合并运行5年以来,主力机型B737日利用率、小时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反映出公司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海航设计实施了“先主业、后辅业、构建战略链”的总体思路,逐步构造密接航空运输主业上下游产业的战略链,组建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向机场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商业、物流等上下游紧密关联的经营领域延伸的产业集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对海航的发展现状评价道:“海航的产业链选择非常有特色。与国内其他航空公司不同,海航是相关多元化发展,海航能充分发挥航空、酒店、旅游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效应,这是非常重要的。海航今后还需整合整个产业布局的资源,不仅发挥产业的协同效应,而且要使协同效应最大化,在这个基础上再把产业做大做强。海航在谋划航空业发展的时候应更多地关注结构性的调整。” 在良好的产业协同运营基础上,海航集团提出了成立大新华航空的构想。 2007年11月30日正式起飞的大新华航空,是海航实现世界级目标的重要一步。客货协调、干支联动、境内境外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以大新华为核心的航空企业群已经构建起来。已成为中国民航第四大航空集团的海航,将依托“大新华航空”这个主要战略平台,为建设“民航强国”贡献力量,完成创建中华民族世界级航空品牌的历史使命。 从参与民航改革和创建“创新型企业”的角度来看,海航的自身变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证券导报》曾报道,被称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造榜专家”和“盘点大师”,并成为体现“一个时代的体温”的最佳温度计的《新周刊》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发布了一份名为“1996—2006十年新锐光荣榜”的榜单,海航成为唯一一家上榜的航空企业。 2007年年底,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航会坚定不移地朝着‘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目标迈进,我们有信心在十七大之后的5年内,创造一个中华民族的世界级航空品牌,争取早日步入世界航空20强!” 诚然,海航一直没有停止改革创新的步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陈峰就海航收购扬子江物流,进军海运业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是一个大物流的时代,中国的物流业方兴未艾。纵观国外先进的生产流通方式,空运和海运可以优势互补。我们进军海运业,可以使我们的决策更具主动性,适合海运的可以用自己的轮船运输,适合空运的用我们的飞机来承载,形成一个互补的大物流链条。” 2008年,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区域一体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方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已经到来;2008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开局之年,是中华民族企盼已久的奥运年。中国国民经济仍将高位运行,奥运商机给航空、旅游、地产、物流、商业等第三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海航与千万个拥有兴国梦想的中国企业共同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背负国人创建“民航强国”的期望,海航的创新发展之路不可谓不宽广;海航实现世界级目标的旅程,不可谓不壮美。 公众海航扎根海岛 起步于一隅的海航为什么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民航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并一跃成为国内第四大航空集团呢?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在不同场合多次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海航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背景,这样的时代给了海航成长壮大的机会;第二,随着中国民航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行业的发展更趋健康、规范,给许多新思维提供了发展和展示的空间;第三,海南特区的改革环境,给海航提供了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动力和舞台。此外,与之相关的国家政策,包括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渠道的拓宽,也为海航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海航身处海南,却乘改革之风,业成于中国,放眼于世界。美丽富饶的海南岛,曾经孕育了无数曼妙的财富故事,当然,也淹没了许多人的创业激情和梦想。海航人,无疑是幸运儿。 1989年,为解决海南岛内日益紧张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刚刚建省的海南省决定筹办自己的航空公司。1993年,海航的创业者以有限的资金起步,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抓住改革开放和民航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下,通过银行融资、在国内外发行股票等多种可行的资金手段,成功度过了创业阶段。从那时起,海航人就确定了创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以此回馈社会、回馈海南。 “海航立志成为世界级企业,但并非仅仅有世界级的经营指标就可以跻身世界级企业行列,它还要拥有世界级企业的外延和内涵。”海航人感谢社会给予的支持,同时,也在认真地回报着社会。 海航取得成功,正是由于他们在改革之路上的每一个步伐,都是以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民族的愿望为出发点。由此看来,海航的“幸运儿”称号,确非上天恩赐。 不久前,在组织员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时,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再次强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应该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怎样才能不虚度一生? 陈峰认为,在中国人的时代,要做好三个准备:一是全球的视野,即做任何工作都不能仅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认识,要放到全球的视野来考量;二是要从国际标准和世界规范的做事方法重新审核我们的规章和制度,企业的管理方法要与国际接轨,各项工作的标准必须改为国际标准;三是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弘扬民族自豪感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在参与讨论海航的发展前景时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海航国际化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基础业务的国际化,二是资本的国际化,三是人的国际化。 这与海航打造中华民族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中国要在世界强国之林立于不败,必须拥有一批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的国际化民族企业品牌;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强国”,必须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运行品质和服务水平的民航企业。海航人一直致力于此,以实干博取“幸运”的垂青。 成立大新华航空,是海航承担民族强国重任的关键一步。 自始至终支持着海航的海南省政府,肯定了海航的国际化目标。2005年,海航开始筹建大新华航空之际,海南省政府再次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为大新华航空的第一大股东。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汪啸风在当时的入资签字仪式上表示:“12年前海南省政府用买不到一个飞机翅膀的1000万元投资海航,12年后用15亿元投资海航,这充分说明了海南的发展。” 这样,大新华的根也牢牢地扎在了海南,它将在海南人民的呵护下,振翅高飞;将海南人民的骄傲和中华民族的梦想,用远渡重洋的大新华航空的机翼伸向世界。 海航自1993年成立以来的14年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营品质,取得航班正常率7连冠和“旅客话民航”8连冠的优异成绩。通过持续的积累与发展,海航已具备了运营大型国际化航空公司的专业能力,已经成长为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并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为大新华航空的成功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方晓宇在大新华航空挂牌庆典仪式上表示,海航集团是在海南成长起来的,具有良好运营品质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优秀企业。海航过去14年的发展历程是海南大特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次海航组建大新华航空的壮举,正是海航集团对海南省委今年年初提出的“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再创特区辉煌”理念的具体实践。大新华航空顺利投入运营,将成为海航打造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新起点。海航始终是海南人民为之自豪的企业。 如此高的评价,对海航来说,虽来之不易,也属实至名归。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在2007年10月参加十七大会议期间,也曾不无感慨地说:“在充满改革的大环境中,海航不断寻求自身发展机会,按照改革的思路,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实际上,海航的成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民航改革的缩影,是海南大特区改革的缩影,中国民航的企业重组、机场重组、中外合资,这一系列举措,海航都率先在行业里做了”,“海航一直坚定不移地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不断地在这种潮流中为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快速发展的同时,海航坚持“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的企业文化理念,将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到战略高度,不断探索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扶贫、慈善事业的模式,设立扶贫专项基金,10多年来累计向公益事业投入近3.5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带动效应的社会公益工作体系,是中国民航第一家“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还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企业”等称号。 近年来,海航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海航人回报社会的决心和理念。他们先后开展了“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动”、“饮水思源,为海南人民打100口‘至善井’”、“扶贫先扶智”等公益活动,设立海航高校奖学金、关爱环境,支持海南岛海防林建设以及为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残疾人联合会、慈善总会、红十字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妇女发展基金会、环境保护协会、高等院校等单位和个人提供援助。在决策者的领导下,海航探索了一条综合扶持的扶贫工作新思路,实行“输血”和“造血”并重,扶贫先扶智;探索了一种“海航带动、社会参与”的慈善工作模式,宣传了公益理念,引导了社会风气;探索了一条社会公益工作与员工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子。 无论是办企业还是做公益,海航人都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已经主动承担起了中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历史责任,坚决地履行着扎根海南、服务中国、影响世界的历史使命,向着中华民族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之目标不断奋斗。
     来源:中国民航总局网站
瞄准海航世界级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