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传大成就。在这一辉煌的时期,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的陈痛,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焕发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建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先进的重大技术装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显著的业绩。
艾凯资讯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传大成就。在这一辉煌的时期,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的陈痛,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焕发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建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先进的重大技术装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显著的业绩。
到2007年,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实现了两个史无前例的实质性的重大转变,一是经济运行由粗放型向效益转变,二是科技进步由仿制型向创新转变。这两个转变带动了重机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及销售产值均突破35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08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预计接近或突破5000亿元。而在1980年时,全行业工业总产值才只有22.54亿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重型机械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一、重型机械行业深化改革,艰难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1978~1999年,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也是重型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或自行开发,研制出了一大批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具有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水平的先进产品,全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了步伐,科研、设计、工艺、制造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在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结构性矛盾,不能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加上某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陈痛”,企业在不断适应改革的环境中探索前进。
1、1978~1988年,重型机械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平稳发展。国民经济刚从计划经济“笼子”走出来,企业也得到了较宽松的环境。从1984年开始,重型机械工业进入生产平稳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时期,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1985年,出现了重型机械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高峰,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22.54亿元提高到1985年的45亿元,增长一倍,平均每年递增14.9%。1986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完成75亿元,产品产量完成90万吨。1988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2亿元,为1987年的115.5%。
2008年装卸桥进出口市场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1989~1999年,面对前几年出现的经济过热给国民经济总平衡带来的诸多矛盾,国家进行了经济领域的治理整顿。随着全国基本建设紧缩,加之国家对企业实行“拨改贷”,重型机械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生产任务不足,经济效益下滑,“三角债”缠身。1990年以来出现全行业亏损,特别是十个大型骨干企业(除大连重工外)全面亏损。直到1999年,全行业才开始呈现扭亏为盈的运行局面。
这段时期,是重型机械企业十分艰难的时期,也是广大重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锻炼成长的新时期。通过不断深化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改造,通过消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深化改革中增强了企业的潜在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
1984年以来,通过采用自行开发、国内制造以及和国外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等方式,重型机械工业为国家一大批大型重点项目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提供了大型成套技术装备。这些项目主要有:宝钢二期成套设备(高炉、焦炉、烧结机、1900mm板坯铸机、2050mm热连轧板机、2030mm冷连轧板机、制氧机等),宝钢三期成套设备(1450mm板坯连铸机,1580mm热连轧板机,1400mm、1550mm冷连轧板机等),首钢水厂铁矿1000万吨级露天开采成套设备(10m3电铲、108t电动轮自卸车等),平朔煤矿2000万吨级露天开采成套设备(16m3电铲、23 m3电铲、154t电动轮自卸车等),秦皇岛三期、四期的港口煤炭输送成套设备,第一汽车制造厂12500t前梁生产线设备,三峡工程用的世界上最大的1200t桥吊,石油裂解用的1000吨级加氢反应器以及30万kW、60万kW火力发电机组和秦山核电站需用的大型铸锻件等20多个重大成套设备。450m2烧结机、各类钢的板带材剪切设备、露天矿的大型斗轮挖掘机、堆取料机和皮带运输机等均为宝钢工程和秦皇岛煤岛码头工程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这些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完成,集中体现了重型机械产品的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能力和水平正在向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靠拢。
据机械工业综合统计年报统计,到1998年底,国家机械局归口的重型机械工业的企业总数为343个,职工总数为32.55万人,工业总产值152.18亿元(1990年不变价),产品总重量90万吨。
冶金机械制造业已具备了提供年产300万吨钢的高炉、焦化、烧结、连铸、连轧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成套设备的能力;
重型锻压机械制造业已具备了装备年产15万辆以下多种型号载重车、改装专用车、普及型微型车及轿车生产企业所需车身冲压设备和一般钢质锻造设备的能力;
矿山机械制造业已具备了提供年产2000万吨级露天煤矿、年产300万吨级井下煤矿、年处理能力 300~400万吨选煤厂和日产2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厂成套设备的能力;
起重运输机械制造业已具备了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量大面广的起重运输机械的能力,具备了1000万吨级以上的散料码头和料场成套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大型铸锻件制造业已具备了承制60万千瓦以下火电所需大型铸锻件、千吨级锻焊结构的加氢反应器、30万kW核电压力壳和重型机械等产品所需大型铸锻件的能力。
重型机械工业生产体系和科研设计体系已经形成并在不断完善,产品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进一步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二、新世纪蓬勃发展的重型机械工业
跨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等工程启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大大推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不断改善和发展。同时,国家对机械工业的管理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行业协会承担了更大的行业管理的职能,重型机械工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
1999年重型机械行业扭亏为盈,2000年以后经济运行呈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效益开始好转,并以每年增长20~30%的速度发展,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不断创造历史新高。2007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及销售产值突破36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11.86亿元,同比增长33.92%以上;销售收入约3605.29亿元,同比增长34.56%。全行业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重型机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经济目标。2000年以来重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指标情况。
2000以来重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年份 |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亿元) | 利润总额(亿元) | 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 进出口差额(亿美元) |
2000 | 518.3 | 5.7 | 23.82 | -6.60 |
2001 | 658.4 | 16.1 | 27.37 | -6.66 |
2002 | 837.4 | 29.5 | 38.34 | -12.62 |
2003 | 1101.5 | 40.6 | 52.81 | -20.35 |
2004 | 1711.8 | 70.9 | 73.25 | -20.31 |
2005 | 2138.8 | 108.5 | 85.29 | -6.61 |
2006 | 2771.8 | 163.0 | 108.71 | 6.73 |
2007 | 3711.86 | 233.49 | 138.76 | 36.70 |
由表可见,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年工业总产值保持约30%的速度稳定快速增长;产品销售利润率为6.04%,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2006年出现顺差,标志我国重型机械已走出国门,开始装备世界。
1、 重型机械行业企业改制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做大做强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是两家特大型中央企业,经过不断技术改造,其精良的技术装备、强大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和加工制造能力几十年来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国宝”。
2006年底,一重集团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世界上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5000吨重型自由锻造水压机试车成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来贺信,强调这是我国1958年研制成功万吨水压机之后又一重大装备成果,将为生产大型锻件提供重要的硬件条件,极大提升电力、冶金、石化、船舶行业设备制造水平,对加快振兴重大装备业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一重集团在核电装备国产化方面屡获突破。2008年8月,一重集团又签订了4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9台蒸发器锻件的供货协议,提供给方家山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这是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历程中又一重要标志,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自主提供全套百万千瓦核电锻件的实力。
2007年10月1日,二重集团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6000吨水压热负荷试车成功,提升了该公司大型锻件的生产能力。随着我国“大飞机”产业的重新启动,2007年国家批准二重集团公司立项建造8万吨重型模锻液压机,这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模锻压机,也是中国制造大飞机的关键设备之一,项目计划建设期为两年半,由中国二重集团公司会同中南大学、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自主设计、自己制造。项目建成后,二重集团公司将形成世界最大的模锻制造能力,有望改变中国大型模锻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自主保障大型模锻产品生产。2008年6月,8万吨模锻压机研制方案在中南大学举行了设计审查会,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投资建设的大型模锻压机建设项目,可促进国内大型模锻件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为中国大型飞机的研制创造条件。
重型机械行业的其他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通过改制重组,也在不断做大做强。
大连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大连起重机械集团公司强强联合,于2001年12月完成搬迁重组改造,成立了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临港生产基地,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厂房和大量国内外先进装备和检测手段,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简捷高效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能力成倍扩大,活力显著增强,经营规模大幅攀升,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中率先崛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辉煌,正阔步迈向国际一流重工企业。2007年度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强强联合,于2006年重组为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重和沈矿两企业几十年来为我国建材、冶金、矿山、展提供了大量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北方重工集团成功并购了法国NFM公司,为北方重工全断面掘进机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市场经营增添了雄厚的实力。2007年度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0年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1958年建成投产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重),1991年进入全国最大500家和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1995年进入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大力推动下,太重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主要从事重型机械制造、液压机械制造和金属铸锻件加工等主营业务。从1999年始连续六年在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联赛中名列第二名。2006年进入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08年7月被授予首批“全国创新型企业”荣誉称号。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我国1956年建成投产的大型国有企业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矿山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50年来经过多次扩建改造,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厂、全国最大的重型机械企业之一,是中国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中南地区大型铸锻、热处理中心。2008年中信重工将以中德联合制造的合作方式,制造一台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和一台750吨米锻造操作机,投产后将大大提升该公司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2008年6月完成油压机上下横梁的浇注,设备基础于8月开挖,11月进入安装。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电站、冶金、水泥、锻压等重型机械装备和大型铸锻件的专业制造商,华东地区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厂和铸锻中心。2001年以来,该公司理顺管理,加强技改,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该公司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合作,自主研制了16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于2008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入选2008年“中国机械500强”的重型机械行业企业有19家,比2007年又增加了4家。这些企业是(按评比得分排序):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新乡市起重设备厂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力神重工有限公司。
2、重型机械制造业已形成了自己的产品、技术体系和企业群体,制造了大量的成套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重型机械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良性循环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大好局面。目前,重型机械企业有能力提供年产6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用常规流程的成套设备(包括4350m3高炉、6m焦炉、450m2烧结机、方坯、圆坯、板坯连铸机、大型热连轧板机、冷连轧板机、无缝钢管热连轧机、高速线材轧机、大型中厚板轧机及大型螺旋焊管机组等成套设备),提供年产2000万吨级露天矿、年产60~70吨级以下金属矿、年产500万吨级井下煤矿、年处理300~400万吨级选煤厂、单系列年处理能力300万吨级选矿厂、日产4000~8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厂成套装备,能装备15~30万辆轿车零件锻造生产线和冲压生产线、50000m3刨花板生产线成套设备和30000 m3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成套设备等。
2007年重型机械行业新产品与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取得了可喜业绩,新产品产值918.77亿元,同比增长40.96%,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26%。大型冶金重大装备方面:一重集团研制成功2150mm和2130mm冷热连轧机,二重集团制造的“轧机之王”——5米宽厚板轧机在宝钢顺利投产,西重所研制的1600mm以上的10套大型板坯连铸装备近期相继投产;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的7.63米焦炉机械和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太重集团研制成功了900吨架桥机和35M3、55M3大型矿用挖掘机以及1800~2040KW大功率厚煤层电牵引采煤机;中信重要开发了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沈重集团的∮11米全断面掘进机;上重的船用组合曲轴;沈矿集团的YGC2000/120顶堆侧取堆取料机;上海建设路桥的采煤用采高6米液压支架等等,显示出极限重型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取得新业绩。
此外,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努力为国防和尖端科学的发展服务,多年来为航空工业提供了上百万件各类铸锻件,为我国宇航事业和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科技成果丰硕,体现重型机械行业独具的创新属性
2001~2008年,重型机械行业共申报300余项科技成果,经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93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93项。
“十五”期间,重型机械行业共有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这充分说明,重型机械行业是以研制国家所需重大装备为已任,它的每个产品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孕育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创新是重型机械产品的属性。
4、重大装备出口出现喜人的变化
2007年重型机械产品出口发生突破性变化,在物料搬运机械包括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方面和矿山设备包括石灰石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出口的基础上,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出口出现喜人的变化。出口尼日利亚900mm冷连机成套设备一套、出口印度1800mm热连轧机一套、出口泰国1700mmHC薄板冷连机一套、出口波兰2250mm大型板坯热连轧成套设备一套、标志着我国重型机械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其自主化冶金装备不但装备本国,正在走向世界,基本实现了重型机械产品走出国门的愿望。
5、不断推进名牌战略并获得初步成果
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中重型机械行业企业产品有2类8个产品,它们是:
桥、门式起重机械
DCW牌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TZ牌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卫华牌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破碎粉磨设备
磨煤机
沈重牌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SEC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济重牌 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球磨机
LK牌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破碎机
山宝牌 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006年度重型机械行业有1个产品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即:
集装箱起重机
ZPMC牌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重型机械行业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的有5类13个产品,它们是:
减速机
泰隆牌 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NGC牌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泰星牌 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TZ牌 太原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LK牌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重齿牌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DHI牌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恒星牌 杭州减速机厂
仓储自动化物流系统
昆船牌 昆明船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音飞牌 南京音飞货架制造有限公司
水泥回转窑
LK牌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水泥立式辊磨机
沈重牌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水泥辊压机
LK牌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重型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重型机械工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力争全行业整体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世界经济大国,已走完了“重化工”的经济发展期,发达国家已经把重型机械制造业塑为国力形象的“大制造业”之一。重型机械制造业本身所创造的经济指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显得不十分重要,或者说很小的比例,但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装备,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在发达国家,把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作为避免受制于其他国家的装备制造能力,而其自身经济效益高低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它是保障国家对外政治地位、对内经济安全实力的表现。20世纪40~80年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重型机械制造业为载体、向以服务业为重心的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方向发展。
把重型机械制造业向“大制造业”的主向转化,其涉及的概念和领域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和整合。
国际上除俄罗斯外,很少有与中国重型机器厂相同产品结构和规模的企业。像德国的西马克、德马克公司,日本的三菱重工、日立造船、石川岛播磨、神户制钢所,法国的CLI,韩国重工等公司,他们的产品结构十分宽广,是从炼钢、铸锻件到设计制造发电设备(火电、核电、水电、燃气轮机)、冶金设备、水泥设备、石化设备、起重设备、土建钢结构、大型柴油机等,并承建工程项目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其技术水平、工艺装备以及规模、效益都强于我国重型机械企业。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型机械行业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
1、采取“重组”措施,扩大企业经济规模
为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有足够资金投入创新能力的建设,企业必须扩大规模。目前国内最有效的扩大规模的措施就是国有企业强强“重组”,或者是兼并“重组”,或者搬迁“重组”。重组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经济规模,而且可以实现企业资本多元化,还可以加速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2、立足重现,跨越重机,实现重机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
重型机械企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大技术装备,企业长期以来效益低下,为此,重机企业在保持单件小批提供国家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应强有力的开辟具有重型机械特征、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决策进入大型全断面掘进机领域、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风电机组领域、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进入轧辊领域、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大型挖掘机领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进入低温余热发电领域等等。这些不仅给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以经济带来重大的变化和提升,而且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走出中国、装备世界
我国重型机械企业在实现扩大经济规模和调整产业结构后,针对世界贸易存在的经济和技术壁垒障碍,为了自身发展,不但产品要走出国门,资本和技术也将走出国门,建立跨国公司。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于我国重型机械未来15~20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重型机械行业不仅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会有更大的作为和贡献,我国重型机械装备也会真正迈进国际。
来源:中国重机通讯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重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