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10月份,国内铜市场运行呈快速下行趋势。受美国次贷影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整体经济放缓明显。世界各国为挽救金融市场,纷纷出台举措,但目前收效甚微。国内外市场上恐慌情绪蔓延,悲观预期加剧,投资者、消费者大幅抛盘,铜价承受了严

2008年10月份,国内铜市场运行呈快速下行趋势。受美国次贷影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整体经济放缓明显。世界各国为挽救金融市场,纷纷出台举措,但目前收效甚微。国内外市场上恐慌情绪蔓延,悲观预期加剧,投资者、消费者大幅抛盘,铜价承受了严重的暴跌打击。国内市场铜价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国内需求疲弱的状况下,一改高位运行态势,行情也是急转直下,直线狂跌,上演了一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惊人一幕。 预计后市,国内铜市场价格仍将呈现疲弱的格局。一方面,美国次贷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动荡不会在短期内缓解。世界整体经济的放缓不可避免地会冲击铜市场的消费需求。国际原油价格、美元变化等因素会影响铜价的拉升,不利的外部环境将制约铜价的上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新政,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新政,旨在“调结构、促内需、保增长”。而政策的效果值得期待。 笔者判断,在目前风起云涌、 变化莫测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回稳状况下,近期内支撑铜价快速拉升的条件不具备。因为整体市场需求的疲软,新产能还要释放。在这种供求状态下,铜价还将受到承压。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预计后市仍将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但跌势将有所减缓。 一、10月份国内铜市场特点 本月国内铜市场形势特点主要呈现“三降”: 一降:资源增幅继续下降 2008年1-10月份,全国铜新增资源量为438.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7%;净增资源量为429.2万吨,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新增资源和净增资源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增长。但与上月相比继续呈下降趋势,降幅为0.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均超过30%以上。 国内生产继续呈现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10月份,全国铜产量完成29.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8个百分点。1-10月份,铜产量累计完成307.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环比增幅回落2.7个百分点。这已是今年7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产量的持续回落。 进口贸易有所上升。本月全国进口未锻造铜不论是与上月还是与同期相比都有所上升。据海关统计,10月份,全国进口未锻造铜15.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2%。环比上升24.9个百分点。1-10月份,未锻造铜的累计进口量为131.1万吨,同比下降10.2%。与上月累计相比,进口未锻造铜降幅缩小了3.7个百分点。因此,本月进口贸易有所回升是资源保持稳定增长的主因。 二降:市场消费需求趋降 2008年10月份,国民经济总体仍呈现趋降的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8.2%,再创近六年以来的单月新低。今年1-10月累计增加值为14.4%。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下降4.1%,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表现出整体经济仍在回稳。 从铜消费市场来看,铜材产量增幅继续回落。10月份,全国铜材产量63.6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今年1-10月份,全国铜材累计产量639.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3%。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环比回落2.1个百分点。 在与铜市场消费相关的其他产品中,本月只有电力电缆产量不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是增长的。10月份,电力电缆生产为170.5万千米,同比增长14.8%。环比上升1.2%。其他产品如交流电动机和变压器等产品同比上升,但增幅均是下降的。10月份,全国交流电动机生产完成1682.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增幅回落6.6%%;全国变压器产量10079.2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9.9%。增幅回落21.4%。 而像汽车、发电设备等产品本月产量同比已出现负增长。10月份,如全国汽车产量为73万辆,同比下降0.7%,环比产量减少6.2万辆;全国发电设备生产963.4万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3%;环比产量减少525.5万千瓦时。下游铜相关产品的下降意味着铜市场消费整体呈现趋缓的势头。 由于市场消费趋缓,使库存水平较前阶段有所上升。2008年10月份,上海期货交易所各周的铜库存量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但总体均高于前两个月的库存水平。10月份第一周,库存量为2.57万吨;第二库存量为3.48万吨;第三周为3.11万吨;到月底库存维持在2.48万吨的水平。从期货库存趋势来看,本月库存水平虽然较前两个月有所上升,但与去年同期库存相比仍是处在较低水平,库存量不到去年同期的45%。表明在今年整体经济趋降的情况下,市场消费明显趋缓,市场整体供应和需求均处在弱势运行。 三降:市场价格大幅狂降 2008年10月份,在全球石油、股市、黄金等价格下跌的狂潮中,基本金属不仅未免于难,而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灾区”。伦敦三月期铜价格9月底在6000美元/吨附近,进入10月份后是一路狂跌。24日当日下跌270美元,收于3770美元/吨,创下三年以来的最低点。10月份的累计跌幅高达30%以上。 沪铜同步下跌,且表现得更加剧烈。自国庆节后,沪铜得到了12个跌停板。10月沪铜以50490开盘,成为全月的最高点。全月最低价为30550元。月末收于31400元。较上月末跌幅超过40%。 10月份,国内铜现货市场价格走势也是一路猛跌,大幅狂降,欲有势不可挡的势头,让人惊心动魄。本月7日,日均价跌破50000元/吨;16日,日均价跌破40000元/吨;到2 7日险些破三,最后以31675元/吨的价格止跌回稳。月末以34800元/吨收盘。全月,上海现货交易市场铜月均价格为39545元/吨。与上月相比降幅超过三分之一,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近40%。 二、影响10月铜价走势的主要原因 10月份国内现货市场铜价走势表现出狂降的特点,即现货市场铜价在上月末的57000元高点位置直线下行,到将近月末时跌至31000元的位置。虽后四天略有上升,但仍在 33000元附近徘徊。欲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韵味。而呈现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美国金融风暴继续蔓延,全球股指持续大幅下挫。虽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但效果甚微。市场恐慌情绪和悲观预期加剧,投资者的大幅抛盘,使铜价承受着严重的暴跌打击。 二是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和美元的走高,打压了铜市场人气。至今国际油价已由今年7月份的147美元/桶,跌到目前的50美元/桶以下。OPEC已两次宣布紧急削减日产量,但仍未止住下跌的势头。这种市场环境助推了铜价的快速下跌。 三是需求疲弱及经济下滑风险加大的忧虑主导着市场。前阶段期市、股市基本金属价格的快速下跌已开始影响到企业经营。在目前这种局面下,许多下游企业已不敢大量采购,惟恐价格继续下跌。而有存货的企业也开始大量低价抛售现货。这使整体铜市场陷入极其低迷状态,市场价格遭受重压。 三、后市形势预测 预计后市,国内铜市场价格将呈现暴跌后的疲弱格局。 主要理由有: 从国际形势看,美国金融危机不会在短期内缓解,而且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会小。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业等铜消费的下游行业在近期内难以走出低谷。全球能源及大宗工业品消费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各国救助方案也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效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世界经济整体趋于放缓的格局在近期内已成定势。 从国内形势看,一方面,美国经济的衰退,世界经济的放缓,将对继续对未来国内出口加工企业的订单构成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如我中心监测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中的有色金属行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自今年6月份以来一直在50%以下。而到10月份上升到54.3%,其指数的这种走势笔者正在密切观察。目前我国外贸政策已实施了转向,有关部门已出台提高部分铜产品出口退税率,但复杂多变的外贸环境和不断恶化金融市场,将给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难度。同时,目前国内需求也处在疲弱的局面,整体经济增长幅度也在趋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铜价的上升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旨在“调结构、促内需、保增长”。而国务院出台的4万亿元拉动内需十大措施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在第二条。这其中包括完善农村电网。此项举措将给电网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带来直接的利好。而这些行业都是铜的主要消费行业,这无疑给铜消费市场带来机遇。 总之,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放缓,中国经济回稳的形势下,国内铜市场在近期内将呈现弱势格局。目前政府已启动的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新政,其政策效果值得期待。但近期内支撑铜价快速拉升的条件不在。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还在稳步增加。在这种供需状态下,铜价还将受到承压。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预计后市仍将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但跌势将有所减缓。
市场增长国内产量月中综述同期去年现货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