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配套部价格主管张亚军两个月来已向上级连续递交了两份形势危急的涨价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我主要反映了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调65%后,国内钢铁企业多次调高钢铁价格,从而导致济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问题。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配套部价格主管张亚军两个月来已向上级连续递交了两份形势危急的涨价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我主要反映了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调65%后,国内钢铁企业多次调高钢铁价格,从而导致济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问题。”4月初的一天,在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会议室里,张亚军表情凝重地向记者表示。 从巴西、澳大利亚运送到我国港口的铁矿石价格究竟涨了多少,钢铁企业对此作何反应,下游企业又将如何化解成本压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路追踪,发现国际铁矿石涨价正在引发国内工业乃至终端消费品领域的阵痛,一场致力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生死变革即将破题。 钢材涨价闻风而动 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因不久前与莱芜钢铁集团合并重组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而为业界所关注。这家坐落于济南市东郊的大型国有钢铁公司80%的原料依靠进口,其中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占近80%的份额。 记者在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份内部报告中看到,由于今年2月日本新日铁与韩国浦项制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65%率先达成协议,国内铁矿石进口价格较2007年每吨平均上涨236元,再加上海运费用的上涨,经粗算原材料成本每吨上涨约400元,涨幅约15%。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在此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接连上调了三次,每吨涨价总共超过1000元,涨幅超过20%。”济钢股份生产部部长薄涛告诉记者,“实际上,钢材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记者了解到,2007年底以来,国内钢铁巨头便拉开了2008年钢材提价的序幕。其中,宝钢股份每季度就会有一次价格上调。2007年11月20日,宝钢股份公布2008年一季度价格调整政策,其中,热轧产品上调300元/吨,冷轧产品上调约200元/吨。今年2月25日,宝钢公布二季度价格上涨方案,主要产品热轧、冷轧均上调800元/吨,上调幅度分别为21%和17%。随后,武钢、鞍钢等也纷纷跟风提价,武钢还对取向硅钢每吨上调1500元到1700元;鞍钢则对大型线等产品大幅上调了市场价格。3月19日,宝钢再次上调5月份的钢材远期价格,其中主导产品热轧钢每吨涨了300元,普冷钢每吨涨了400元。 “3月份,我国钢材综合平均价格已经达到5570元/吨,同比增长了40%,并且今后价格还会涨。实际上国际铁矿石谈判价格上涨实际上只是钢铁企业抬高钢材价格的一个由头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钢材价格上涨是在放大铁矿石涨价的效应。”济钢股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市场对钢材的强劲需求使得钢铁企业在价格上享有充分话语权。 下游行业纷纷受累 “我们在钢铁企业面前几乎完全没有价格话语权。”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增东无奈地告诉记者,“企业出于生产需要,亟须采购大量中厚钢板,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在价格上没有还价可能。” 据了解,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有限公司主要为重汽集团的商用车提供车桥,每年直接从济钢采购两万多吨中厚钢板进行加工。“一年前,我们采购中厚钢板的价格大约每吨4800元,现在同样的材料价格涨了1500元,每吨达到6300元。”高增东说,虽然和济钢签有长期供货合同,但合同中从未约定钢材价格。今年以来,钢厂每半个月就会提一次价,每次一吨都涨两三百元。“不是每个钢厂生产的中厚钢板都符合我们的要求,加上运输成本的考虑,所以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这还不是最突出的。”高增东又以加工生产车桥的另一主要原料生铁为例,向记者介绍说,铁矿石涨价使得国内生铁价格从2006年年初的每吨2600元涨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特别是今年以来,生铁价格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每天都在涨,这就导致铸件成本上升很大,一些零部件企业自行化解成本上涨的60%,其余40%传导下去。 “生产铸件的零部件企业压力是最大的。”中国铸造协会秘书长张立波告诉记者,铸件企业一方面要承受铁厂传导下来的原料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他们又不得不靠挤压利润空间而自行化解压力,很多小型铸造企业由此纷纷倒闭。 作为钢铁企业的下游,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部部长刘伟对此也体会颇深。他告诉记者,今年2月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65%后,济南柴油机股份公司采购的钢材型材、板材,特别是普炭钢的涨价幅度已超过30%。其中,6毫米厚中厚板的价格从去年5700元一吨左右涨到了现在的6700元一吨,有的网上报价甚至超过7000元一吨;优钢涨幅与时间虽滞后于普碳钢两三个月,但也涨了30%左右。“在钢厂面前,我们没有话语权。”刘伟说。 张亚军之所以三个月内接连向公司上级递交了两份涨价报告,也是出于钢材、铸件价格疯狂上涨所导致的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张亚军说,去年济南柴油机股份公司的原料采购成本6亿元,其中钢铁件成本4.5亿元,如果按涨价10%的保守数字计算,今年的钢铁件采购成本就陡增4500万元,企业利润不断压缩,将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造船厂的上游老大哥,济钢也深深体会到了下游这位用钢大户兄弟的原材料成本压力。薄涛告诉记者,船板占济钢中厚板产量的1/3,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几个月船板市场价格涨幅超过1000元。“而国内船的订单量已排到2012年,一亿载重吨约用近4000吨钢材。这些钢材需求量是不可能压缩的。实际上,一些资金不足,无力承担成本大幅上涨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倒闭了,现在韩国很多小的造船厂就是这样。而一些大船厂也是靠造雄厚资金实力在维持。”薄涛补充道。 寻求内部化解途径 经过几轮钢价大幅上涨之后,钢厂的成本已经得到弥补。而由于下游行业面对的是消费者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很难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下游行业成本压力已经开始聚集。在经过半年的酝酿调价后,白色家电企业已经纷纷提价应对钢价的上涨,而钢材占成本的70%的汽车行业也大呼成本压力太重。 “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钢铁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性地位,而重型汽车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我们的成本压力似乎很难继续向下传导。”高增生说,生产载重汽车的原材料90%以上依赖钢铁,但目前重型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一汽、东风、陕西重汽等等大型国有重型汽车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产能扩张力度,一方面加紧抢滩国内重型车市场,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这就决定了重型汽车不可能将成本压力直接传导下去,只有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将生产成本尽量压缩。 同样的成本转嫁难题也摆在了充分竞争的家电市场面前。海尔集团副总裁王正刚向记者坦言,与成本上涨相比,家电价格本轮上调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我们这样充分竞争的下游行业,根本上只有通过技术创新,走差别化道路,推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消化高成本。我们最近推出的一系列节能环保的高端家电产品就是企业今后产品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王正刚强调。 “不能等着冬天来了再买衣服。”王正刚告诉记者,钢材等原料的上涨促使企业开始积极研发和寻找一些可替代原料。而早在铁矿石谈判之前,我们已经根据市场预测了钢材上涨幅度,并加大了对替代原料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此外,我们还通过全球采购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国家比较优势,争取把原料和零配件购进价格降到最低。
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