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深刻变化的一年,众多太阳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其市场特点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国家加强了房产、土地的调控,不锈钢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太阳能企业在浴

2007年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深刻变化的一年,众多太阳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其市场特点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国家加强了房产、土地的调控,不锈钢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太阳能企业在浴火中艰难前行。由于行业门槛低,大部分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07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太阳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企业纷纷采取内部降耗,外部拓展的方式化解原材料压力。 二是家电渠道变革十分显著。国美在并购永乐之后,又并购了大中,传统家电渠道垄断逐步加剧,太阳能企业走家电渠道难度更大。新兴的建材市场,专卖店渠道中,品牌企业与杂牌企业同场竞技。在品牌意识较强的城市地区,品牌企业占据了主要市场容量,而在品牌意识淡化的二三级市场、农村乡镇,杂牌、傍名牌的一些企业市场容量较大。 三是市场容量已被激活。由于国家对节能政策的重视,以及数千家太阳能企业对太阳能的宣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已被激活。据07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报道,保守估计07年的行业产值已经突破250亿元,预计会超出更多。 四是市场品牌聚焦呈现。虽然中小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大,但是品牌聚焦现象已经呈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太阳能产品的时候,品牌企业已成为首选。 五是新的营销理念仍旧缺乏。市场上产品已进入同质化状态,服务战、价格战、赠品战等促销方式花样百出,太阳能企业在竞争中共同摸索属于自己的多元化营销渠道与营销方式。 六是家电品牌纷纷试水。太阳能行业的飞速发展也让众多的家电品牌相继进入,先后有光芒、华帝、海尔、荣事达、长虹、美菱等家电品牌试水。他们均采用了“城市带领农村”的策略。这些企业进入太阳能产业后,借助原有品牌、渠道、服务、营销体系等优势,迅速在连锁、商场建网布点,抢占了一线城市商场中的市场容量,获得了快速积累后,再拓展二三级市场,带动乡镇、农村市场,走出了与中小型太阳能企业截然相反的成功道路。 产业问题 在产品同质化、宣传概念化、模式同样化的环境下,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在技术问题、生产质量、售后服务之后,还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缺乏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由于没有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造成了大量的“作坊式”、“游击式”企业进入太阳能行业,傍名牌、傍名校企业大量泛滥,留下了一系列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行业信誉等问题无法解决。07年8月4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联合发起的“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研讨会”在德州召开,会上分析了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其中“市场准入标准不严”成为其中重要一条。 二是太阳能与建筑应用标准缺失。城市地区,为了保证楼层的美观性,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成为主要解决办法。但是要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时,还缺少太阳能应用在建筑中的安装、设计、施工、检验等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虽然说,我国已经拥有建筑节能标准,也有审查机构,但是绝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按照节能要求进行设计。 太阳能企业——建筑开发商——工程商——承包商——监理商,构成了房产开发的链条。这个链条每个环节都有接口标准,整套太阳能与建筑应用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太阳能在城市地区的推广。要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前提是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太阳能与建筑应用标准。
三是太阳能产品归口管理问题。太阳能产品属于环保节能型产品,要在建筑中推广,涉及到建设部门、环境部门、能源部门、发改委、规划局等,这些部门都有权过问城市地区商品房是否按照国家建筑节能政策要求实施,但是每个部门都没有用心去抓这项工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太阳能产品的归口管理部门还很混乱,多头管理最终造成无人管理的现象。“管理”二字,首先要“理”,要先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其次才是如何“管”,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国家节能政策落地生根。 四是行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问题。太阳能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责任体系建设很淡薄。行业内营销水平低下,杂牌媒体、杂牌企业到处丛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问题突出,整体上折射出行业内出现了严重的责任危机。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中国的的太阳能企业不可避免也要接受国际企业的挑战,甚至要融入到国际销售体系中去。当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诚信经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比开拓市场、建立渠道等单纯的商业工作更加刻不容缓,太阳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何尝不是如此。当前,社会责任已经被提高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企业责任竞争力已经成为继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之后,需要重点锻造的新的竞争力因素。太阳能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需要由行业组织、政府、媒体、企业、经销商等共同的努力; 五是产业升级迫不及待。太阳能产业由于其发展特殊性,不能像传统家电产业那样从世界家电产业中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营销理论、营销思想,行业概念化宣传严重,整体创新能力不够,产业发展亟待升级。同行之间需要从恶意竞争向竞合、共赢升级;服务需要从单一服务向全程服务升级;市场营销需要从价格战、促销战向策划战、价值战升级;国际业务拓展需要从“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专利出口”升级。
第1页/共2页 <<上一页 | 下一页>>

太阳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