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两拓购并”背景下的中铝入股力拓,使很多人开始反思并购中的“全球范围内产业垄断”和“弱势一方如何反垄断”问题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做‘受宠若惊’,中铝公司花这么高的价钱参股力拓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如此”,被问及如何看待中铝“以小

“两拓购并”背景下的中铝入股力拓,使很多人开始反思并购中的“全球范围内产业垄断”和“弱势一方如何反垄断”问题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做‘受宠若惊’,中铝公司花这么高的价钱参股力拓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如此”,被问及如何看待中铝“以小搏大”入股力拓时,力拓亚洲及中国区总裁路久成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北京时间2008年2月1日,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公司)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SPPL,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了力拓在英国的上市公司12%的现有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并且使中铝一跃成为力拓第一大股东。总部位于伦敦的力拓,是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铝业生产商,在全球矿石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而2001年才正式成立的大型国企中铝公司,其综合规模虽在世界铝业中排名第三,但2000亿元的资产总规模与力拓1400亿美元的市值(2008年2月初)相比,无疑仍差距巨大。而中铝“区区”140亿美元的投资便让力拓“受宠若惊”,除了例行客套之外,也与去年以来必和必拓这一“全球矿业老大”对力拓一波三折且至今悬疑的收购密切相关。 “两拓并购”牵动各方神经  必和必拓欲以超过10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力拓的消息最早始于2007年初。消息一出,业界为之震动,因为市值超过1900亿美元、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必和必拓,是全球矿业“老大”,其一旦与力拓这一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合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煤、热煤、铜生产商,铁矿石生产将超过这一领域领头的巴西淡水河谷,全球铁矿石垄断的供应格局也将更加明显。对于业内不少企业特别是铁矿石买家而言,这当然是个“让人焦虑”的消息。世界经理人商业频道[http://biz.icxo.com]“幸好”这一收购过程并不顺利。必和必拓的出价在屡次被拒之后,其最近一次提案是在2月6日凌晨,价格是“以3.4股换1股进行有条件要约收购”;而仅仅半天之后即下午4点,力拓便再次拒绝了必和必拓的这一提案。力拓亚洲及中国区总裁路久成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这一提案是有条件的,即必和必拓要先得到全世界10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批准才能进行这次收购,否则收购无效:“我们董事局在必和必拓没有进行任何行动之前就否决了这个条件,而且觉得以3.4股换1股,是大大地低估了力拓的潜力和价值”。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必和必拓提出要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英国收购委员会的时间要求,保留其在未来六个月继续收购的机会。而此前甚至传出了如果其收购要约被力拓拒绝之后,必和必拓可能考虑实施恶意收购的消息,似乎必和必拓对力拓志在必得。与此同时,一旦收购完成将会受到重大影响的世界钢铁业人士纷纷对这一事件表示了担忧。国际钢协秘书长伊恩克里斯莫斯代表全球钢铁企业表示,此项交易会将铁矿石的定价权集中到少数矿业公司手中,从而阻碍竞争。他呼吁有关的反垄断部门对这项交易进行审查;而欧洲钢铁生产商日前也警告,将反对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企图,欧洲钢铁生产商联合会表示,已起草拟向欧盟委员会竞争部门提交的初步文件,上面列出了欧洲钢铁生产商对这一交易的担忧。   中铝快速“出手” 就在各国仅仅表示“关注”的同时,中铝出手了。 从2007年12初确定入股力拓的目标,到2008年1月31日完成力拓12%股份的收购,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中铝公司便完成了海外特殊目的公司注册、资金准备、法律申报材料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动作之快,出乎各方预料。针对此次突袭,中铝高层曾表示,公司对力拓的重要战略投资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看好矿业前景,也看好力拓的价值和其管理层实现股东价值的能力。   然而,尽管中铝反复强调入股力拓的商业目的,但仍无法阻挡外界对其背后国家意志的联想。毕竟,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铝的收购资金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而国开行的股东之一,便是掌管主权财富基金的中国投资公司;而中铝入股力拓的时间,也距英国收购委员会规定必和必拓提出收购要约的最近期限(2月6日)不到一周。中铝公司总经理肖亚庆对于“时间如此接近”的解释是“纯属巧合”;而力拓的路久成则在说出“受宠若惊”之后表示,“中铝现在是力拓的第一大股东,而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股东利益。”  与此相关的另一业内重要新闻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已与亚洲除中国以外的主要钢铁企业达成铁矿石基准价协议。在上一财政年价格基础上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中国企业依惯例也不得不接受这一定价。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中国2008年铁矿石进口增量将达到4000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锦刚分析,这意味着今年进口总数超过4亿吨。如果按照铁矿石基准价上涨65%计算,中国钢铁企业在2008财年的成本将上升100多亿美元,而去年中国钢企的炼钢生铁成本已同比上升百分之三十多。可以想象,如果两大矿业巨头最终达成合并协议,必将加剧世界范围内铁矿石、铜矿、氧化铝及煤炭资源等的垄断程度,并将从矿产品采购渠道、铁矿石价格及铜冶炼加工费等方面进一步挤压中国企业——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中国钢企对铁矿石的进口依赖超过50%。引发多重思考  虽然有人认为要想阻止“两拓购并”,12%的持股比例还嫌太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铝入股力拓使其在“两拓购并”中有了发言的机会,“至少中国作为力拓的主要股东,可以投反对票”。 与此同时,“两拓购并”背景下的中铝入股力拓,也使很多人开始反思并购中的“全球范围内产业垄断”和“弱势一方借助国家力量反垄断”问题。 首先是产业垄断愈演愈烈。事实上,近年全球铁矿石价格连续大幅上涨,便与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和力拓在铁矿石领域的三分天下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三家企业已占据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0%,这一背景下,若必和必拓与力拓再次合并,其对全球铁矿石供需双方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也是本次收购备受关注,并被国际钢铁协会及欧洲钢铁生产商广泛诟病的重要原因。中铝火速入股力拓,也再次引发了类似“主权财富基金”入场时的讨论,即如何评价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行为中隐现的国家意志?这其中,有弱势一方针对全球产业格局高度垄断威胁的反戈,也不无强势一方针对后发国家崛起的阻截,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受阻、华为收购3Com被拒等。而无论如何评价,事实上都绕不开两点,一是全球化背景下跨国资本已具备的惊人能量;二是资源有限背景下的大国博弈。
钢铁铁矿石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