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能源有限赋存与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资源高强度开发与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能源供应紧张等矛盾也日益凸显。在新的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能源有限赋存与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资源高强度开发与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能源供应紧张等矛盾也日益凸显。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使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2006年,我国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分别为:煤炭69.7%,石油21.1%,天然气3.0%。而同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28.4%、石油占35.8%、天然气占23.7%。在没有重大能源技术变革和新主体能源出现的前提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这一客观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出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能源发展之路。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能源发展路子不可重复。以英、美、法、德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路子。上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2吨,消耗着全球75%的能源。我国到2050年前后,如按发达国家人均能耗计算,乘上庞大的人口数量,能源总需求量将达到近100亿吨标煤;如按发达国家人均能耗的70%计算,也将达到65亿吨标煤,占目前全球能源生产能力的60%左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说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能源发展路子不可重复。   过去高能耗高污染的路子难以为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制度和政治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能源工业体系,保障了能源自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以能源翻一番支撑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能源多头管理,导致了对能源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低效率利用。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能源科技创新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提供了机遇。当前,许多国家重视能源科技创新,纷纷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竞相开发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并形成了一定规模。2006年,全球新能源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6%。我国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利用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水平居世界前列。能源科技的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依靠能源科技创新,开辟新的能源发展之路,可以使我国摆脱对传统工业化路径的依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   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应从更新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入手   推动传统能源利用的现代化。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至少还可使用上百年,是国家能源安全最可靠的基石。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根子不在化石能源本身,而是常规的燃烧技术不过关以及对燃烧过程治理不力。应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进行现代化加工和利用,使其获得“新生”,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又使这些宝贵的资源物尽其用。传统能源的现代化利用,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为从化石能源体系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迈进提供保障。   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模化。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这类能源有可以再生、潜力巨大和利于环保等特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据预测,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为73亿吨标煤/年,而目前开发量仅约5000万吨标煤,比世界平均使用率低5.5个百分点。应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摆到战略位置,充分利用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水电、沼气、太阳能和地热能,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步伐,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促进能源利用的高效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在开发、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全过程节能降耗。制订严格的能源资源保护和开发标准,提高生产开发效率;改变建筑和运输等重点领域高能耗的局面,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建立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消费利用结构模式,使有限的能源资源发挥更高的效能,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能耗、低排放。   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法制以及科技保障体系   构建统一、高效的能源监督管理和责任体系。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能源管理机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将目前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与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能集中起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二是构建能源市场监管体系。正确处理政府决策部门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关系,推进政监分离,加快建设组织上独立、运行上专业、责任主体明确的监管机构。三是完善能源发展的责任体系。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任务量化为硬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相关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构建强有力的责任保障体系。   奋力推进能源科技攻关。集中力量,奋力攻克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磁约束核聚变、氢能及燃料电池、太阳能高纯度硅材料技术以及大型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重大技术和装备,为实现能源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博采众长,互利共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科技创新成果。   完善有利于能源发展的价格、税收和财政等经济激励机制。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把资源、环境、安全等因素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基于能源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能源节约法律法规,将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政府机构节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加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适时出台能源资源开发监管、价格税收管理、能源企业准入退出、促进洁净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法规,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提高能效的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能源消费审计制度,在能源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强法制建设。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