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2007年5月11日公开的最新报告“GLOBAL WIND 2006 REPORT”预测:尽管存在暂时的供应链困难,国际风能市场仍将持续可观的增长,平均每年将以19%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现编译如下。 2006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逾74 GW,增
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2007年5月11日公开的最新报告“GLOBAL WIND 2006 REPORT”预测:尽管存在暂时的供应链困难,国际风能市场仍将持续可观的增长,平均每年将以19%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现编译如下。2006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逾74 GW,增长了25%,新增发电设备价值约180亿欧元(合计230亿美元)。虽然,欧洲以48GW的装机容量依然保持风能领域的主要市场,但是其它大陆地区,如北美和亚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可观。
2007年5月5日至9日,在米兰举行的欧洲风能会议上,GWEC的政策和通信主管Angelika Pullen在公布报告的时候表示:“虽然我们已经目睹了过去的强势增速,但是,我们预计好戏还在后头。到2010年,风能的累积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49.5GW,是2006年末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 一、 全球风能市场繁荣导致供应链暂时性紧张 过去十年中,全球风能产业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专家预测这股发展之势没有任何停滞的势头。由于该产业的大发展主要集中于欧洲,其它地区的市场,尤其是亚洲和北美,正在快速追赶。
全球风能产业的成功及巨大发展对风机零部件制造商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如:塔架、叶轮、齿轮箱、轴承、发电机等,这些厂商在过去几年艰难地跟上产业的发展。同时,风电场开发商们不得不为订购的风机苦苦等待12个月之久,有趋势表明等待时间还将延长到18个月,甚至是24个月。
1. 尽管面临风机供应链问题,2006年成绩依旧斐然
尽管面临风机供应链的种种制约,2006年风能市场增速仍然高达32%,全球新装机容量达15000MW。为了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风能产业必须快速成熟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机组。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不少供应链的瓶颈,开发商们依然为他们工程中所需引进的风机而发愁。
专家们预测,在2007年中需求量将达到20,000MW左右,超出该产业的制造能力。同时,所有的业内工作者正努力解决供应链问题,打破瓶颈,寄希望于2009年之前克服目前的困难。
2. 瓶颈的产生因素总在产业控制之外
攻克供应链问题并非简单的提高风机零部件产量所能解决的,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大量的投资决策必须基于风能产业具备稳定且长期的市场前景,然而在很多市场中,风电工程与实际对风电的需求并不完全在产业控制范围内。
尤其是,在有些国家,风电政策框架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激励项目的远景并不明朗的状况下,制造商们难以作出重大投资的决定。美国促进风能产业发展的美国风能生产税抵减法案(The Wind Energy Production Tax Credit,简称PTC)就是一个令产业发展处于尴尬境地的典型例子,它总是不能及时跟据产业需求而及时作出调整。
在2003年底,PTC有效期到期,并未获得延长,导致市场处于不佳的状态,2004年美国新装机总量不过389MW,同时,开发商、制造商们则等待着PTC有效期的延长。2004年底,PTC终获延长,2005、2006年间,大量投资涌入,使得美国每年新装机容量皆达2400MW。这导致了大量需求风机的局面。但是,PTC的时间有效性,以及极有可能在2008年再次到期的危险,促使制造商们优先选择美国市场,从欧洲供应商处挖来原本打算提供给其它市场的风机。
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导致目前的供应链问题,其一是风机尺寸的稳定增长,现今的机组已经由原来不足1MW或2MW的单机容量大幅增长,并将在短期内发展得更大。只有一小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尤其是齿轮箱、叶片、轴承,以及塔架供应商能够满足大机组的零部件需求。这对于供应链影响重大。
其它行业发展也会影响到风能产业,如用于制造机组的某些原材料的价格、可供情况。钢、铜、碳这些机组制造必备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中国、印度这样的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对于这些材料的需求高于预期,刺激了全球市场需求,全球钢材价格同2001年相比,已经翻番。这些对于风机制造商而言,又增加了压力。
3. 风机产量正在扩大,主要集中于美国、印度和中国
虽然业界正尽力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但这个问题并不能在一夜之间化解。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们,提高产量意味着至少在两年间大量投资生产设备。在一个须更换整个机械工具来勉强满足制造需求的时代中,这并不好办。
然而,尽管投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大部分零部件制造商已经蓄势待发,逐步扩大产量以面对膨胀中的市场需求。在欧洲,这种扩张态势在持续;在美国、中国、印度,则更注重兴建新型制造设备。目前机组供应的难题将促使整个供应链从此认清市场状况,确保所有零部件的长期供应。
4.专家预测产业持续增长,供应链瓶颈将在2009年得以解决
鉴于目前大量的扩张计划,以及一拨拨涌入业界的参与者,专家预测目前风机制造方的紧张状况将最迟在2009年之前得到缓解。同时,该产业将以每年25-30%的速度持续健康成长。2006年的产业增长超过了所有人的预计,因此有理由对未来几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二、GWEC:2007-2010全球风能市场分析预测 据GWEA预测:未来十年间,全球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49.5GW,是目前的两倍多。从2006年到2010年,累积装机容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将是19.1%,而从2004年到2006年这个速度是24.3%。在2010年,年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1GW,比2006年的15.2GW超出了38%。这意味着全球风能市场年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达8.4%。增长速度原本很有可能会比这个平均速度高得多,但由于受制于制造商的制造能力,至少在近几年不能实现。 1.欧洲
欧洲依然保持最重要的市场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加剧,其份额将比过去有所下降。2004年,欧洲占据了全球年度市场的72%,但是这个份额在2005年下降到55%,在2006年下降到51%。预计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到2010年,预计欧洲将占据年度市场总量(9.3 GW)的44%,占据全球总装机容量(82 GW)的55%。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开发推迟至2010年左右,但是这将成为本世界下一个十年欧洲风能市场的新动力。
2、北美
北美市场在总装机容量方面继续保持第二大区域市场的地位,并将以年均24.6%的速度增长。2006年底,该地区的装机容量为9.8 GW,预计到2010年底将达到31.6 GW。从2007年到2010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市场,预计年平均装机容量为3.5 GW。虽然,随着美国风能生产税抵减法案有效期(到2008年底)的临近,市场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这个法案很可能会延期,而且来自各个州政府高层的支持不断增加,将保证市场继续强势增长。到2010年,在累积装机容量方面,美国将与德国持平。
3、亚洲
由于中国出人意料地高速发展,亚洲市场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测。未来,亚洲将以全球最高的年均增长速度(28.3%)发展。到2010年底,该地区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9GW,而2006年底这个数字是10.7GW。2007年到2010年,印度的装机容量预计为8,000MW,将成为全球第四。中国紧随其后,但增长速度最高,这期间的预计装机容量也是8,000MW。
4、拉丁美洲
2006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能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新装机容量达到296MW。从2007年到2010年,市场将快速发展,巴西首当其冲,墨西哥紧随其后。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和智利也有一定的发展。尽管拉丁美洲的潜力巨大,但是直到2010年,它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都不会太大,而在下一个十年将取得显著进步。
5、太平洋地区
2006年,太平洋地区的风能发展相当缓慢,新装机容量仅为112MW。可是,尽管政治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澳大利亚的发展将继续,从2007年到2010年,装机容量预计为1,000GW。2006年,新西兰的新装机容量很少,但是许多项目正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预计到2010年底装机容量将增加400 MW。 6、非洲 非洲仍是风能产业最不发达的大陆。在过去的发展中,两个国家占据主要地位:埃及和摩洛哥。预计这两个国家的发展会加速,而且其他北非和中东的国家也将有一些发展,从2007年到2010年,整个非洲大陆的装机容量将增加900 MW。
2006年全球风能市场报告的发布紧跟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三部分之后,IPCC公布的评估报告确定需要在大范围内展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对抗全球气候改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IPCC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气候改变问题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支出范围内得到解决,但是在大范围内展开并获得实效需要更强烈的政治意愿。GWEC 的秘书长Steve Sawyer表示,“如果全球的决策制定者想真诚地作出改变,他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的能源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得以展开。风能,是他们的首选。” 三、结论:仍需固定政策框架扶持 该报告表明风能已经快速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主流能源。然而,传统能源发电技术受大量的金融、政策、支撑结构支持,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同它们相比仍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全球风能的成功起举足轻重作用。
21世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是对抗全球气候变暖,确保能源供应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全球的决策者们正在各类国际会议中提出各种能源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此外,急需启动2012年后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谈判,即第二承诺期谈判,新指标须尽快确定以便各国政府落实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减排措施。
成功的政策框架可大大推进风力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亦能保护环境抑制气候变暖。虽然减排指标本身不能直接确保产业发展,但是可以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的催化剂,提供必须的政策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规划确定性。
近几年,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与发展目标,使国内的能源供应更多样化的同时,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然而,若期望风能成为全球的主流能源,还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行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现有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必须在以下四个重要方面提出合理措施:1) 设计完备的支付机制;2) 联网及战略性开发电网;3) 良好的管理流程;4) 公众接受度。
如果整个政策框架中缺失这些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风电产业将裹足不前。从历史角度讲,没有一个国家仅通过单一的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某个市场,而产业的成功则取决于当地、该地区、或国家层面的各种政策的共同作用。风能是一种洁净、无成本、充足的能源,能作为当今的能源问题(即: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增长中的能源需求、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一项成熟的技术正待大规模应用,风力将启动全球新兴经济的发展。时机已到,还不行动?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