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6年,全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运行较稳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10.5%,增速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电力消费 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高于GDP。2006年,
2006年,全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运行较稳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10.5%,增速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电力消费
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高于GDP。200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248亿千瓦时,增长14.0%,增幅较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用电增长9.9%,第二产业用电增长14.3%,第三产业用电增长11.8%,居民生活用电增长14.7%。用电结构由2005年的3.0:75.4:10.2:11.4转变为2.9:75.6:10.0:11.5,第二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继续提高。从逐月累计用电增速的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呈现前低后高、逐月加快的态势,全年累计增速比1~2月累计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25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
工业用电增速继续高于全社会用电,重工业用电增速继续明显高于轻工业用电。2006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4%,其中重工业用电增长14.9%,分别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0.4和0.9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高耗电行业用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和化工四大高耗电行业用电合计增长17.2%,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用电增长25.1%,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建材行业用电增长15.4%,增速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用电增长19.6%,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化工行业用电增长10.3%,增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用电增速明显加快,南方地区用电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华东、华中地区用电增速出现回落。华北地区用电增长最快,达到17.1%,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西北地区用电增速提高最多,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达到14.5%。东北地区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10.0%,但仍然是用电增长最低的地区。南方地区用电增长12.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华东地区用电增长达到14.8%,位居各地区第二,但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华中地区用电增速为12.1%,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
分省来看,全国有25个省份用电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用电增速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内蒙古(30.6%)、宁夏(24.7%)、海南(19.3%)、山东(18.8%)、青海(18.1%)和江苏(17.2%),后6位的分别是北京(7.1%)、上海(7.3%)、黑龙江(7.3%)、吉林(9.1%)、西藏(9.4%)和甘肃(9.7%)。
随着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统调电网用电负荷增速高于用电量增速。2006年,全国主要电网统调最高负荷合计为3.86亿千瓦,同比增长16.1%,高于统调用电量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华东、华北电网最高负荷分别突破1亿千瓦。
电力生产与供应
新投产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降。2006年,全国新投产装机容量达到1.02亿千瓦,其中水电1092万千瓦,火电8913万千瓦,核电100万千瓦。至2006年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6.22亿千瓦,同比增长20.3%。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新投产机组容量达到8300万千瓦(包含蒙西370万千瓦)。
全国累计发电量为28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其中,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发电量4167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5.1%;火电发电量235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
随着供需形势的进一步缓和,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21小时,比上年减少了203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434小时,同比减少23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633小时,同比减少233小时。
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电网输送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全国新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5145千米、变电容量15531万千伏安。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投产26914千米、变电容量12026万千伏安。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760亿元,同比增长43%;跨区电网建设共计投产交直流线路4110千米、变电容量450万千伏安。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阳城输电系统加强、三万线加装串补、陕北神木电厂送出等跨区工程按期投运;三沪直流工程提前投产。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实施提高现有电网输送能力工程,加大对现有电网技术改造的力度,到2006年年底,已累计提高各电压等级电网输送能力8500万千瓦,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供需形势
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电力供需矛盾明显缓解。尽管2006年仍有部分地区出现拉电或限电,但持续的时间短暂,多为高峰负荷时段短时拉限电,拉电条次及拉电损失电量均不足上年的4%。随着近年来电源的大规模集中投产,供需形势紧张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高温干旱或来水特枯)以及电网输配电能力不足等。
局部地区电力供需仍然偏紧。分大区来看,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总体电力供需平衡。华中地区水电比重大,受来水偏枯和电煤、天然气供应紧张影响,存在季节性供电紧张;南方地区由于装机不足、来水偏枯等原因,电力供应仍然偏紧。
分省来看,山西、辽宁、四川、重庆、湖北、西藏、广东、云南等地区供需偏紧。山西主要因装机不足导致供电紧张;辽宁由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装机不足、局部电网“卡脖子”、东北主网来水偏枯等原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有所加剧;四川、重庆、湖北、云南等地区主要因来水不足、电煤紧张而导致供电比较紧张;广东电网由于装机不足、贵州电力送出网络受阻等原因导致电力供需形势依然偏紧;西藏因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在装机不足和来水偏枯的影响下,冬季供需较为紧张。黑龙江供电能力仍然富余,安徽、江苏、福建、河南、江西、甘肃、贵州开始出现电力富余。
发挥大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缓解部分地区供需紧张。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和跨省、跨区电力调度,灵活调整电网运行方式,进一步发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2006年,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完成1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省间电量交换完成14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针对四川、重庆等地区夏季严重干旱高温、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及时减少川电外送计划,组织华中主网、西北电网向川渝电网送电;针对辽宁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及时组织华北向东北送电40万千瓦;针对南方电网一、四季度供需紧张情况,组织100万千瓦电力支援南方。
2007年形势分析预测
运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供需实验室研究成果,预计2007年全国GDP增速将低于2006年水平,增长9.5~10.3%,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12.5%,达到31300亿~31800亿千瓦时。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24930亿~25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12.2%。
预计2007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达9500万千瓦左右,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新增装机约8000万千瓦。2007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亿千瓦。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
2007年,通过跨区跨省电能调剂,全国各区域电网均可实现平衡。其中,华中、西北总体电力富余,东北、华北、华东、南方基本平衡。局部地区受来水、电煤供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仍可能出现短时供需紧张。预计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降至4900~5000小时,下降约220~320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降至5200~5300小时,下降约330~430小时。
各区域电网电力供需形势:
华北区域电网
2007年,华北电网总体供需平衡。统调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约为5000小时。其中,山西电网一季度供需仍然偏紧;京津唐、河北南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蒙西、山东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东北区域电网
2007年,东北电网总体供需平衡,二、三季度略有富余。统调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约为5600小时。其中,辽宁上半年供需较为紧张,下半年将趋于平衡,吉林、黑龙江供大于求。
华东区域电网
2007年,华东电网总体供需平衡,一、二、四季度略有富余,三季度供需基本平衡。统调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约为5300小时。其中,上海、浙江供需基本平衡;江苏、安徽和福建供应能力富余。
华中区域电网
2007年,华中电网总体供需平衡有余,各季度富余电力均超过1000万千瓦。统调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约为4200小时。其中,河南、江西电力富余;湖北、四川等地区受电煤供应和来水的影响,枯水期仍然有少量缺口;重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西北区域电网
2007年,西北电网总体供需平衡有余,各月电力富余容量在500万~700万千瓦,全年富余电量330亿千瓦时。统调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约为5500小时。其中,陕西、甘肃、宁夏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青海富余容量较多;新疆有少量缺口。
另外,西藏地区枯水期电力供需仍然紧张,丰水期供需基本平衡。
南方区域电网
2007年,南方电网电力装机不足的局面将得到扭转,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一季度仍偏紧张,二季度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三季度开始略有富余。统调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约为5400小时。其中,广东、广西一季度电力供应仍然紧张,二季度后可基本平衡;云南、海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贵州富余容量较多。
2008年形势展望
预计200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47万亿千瓦时,增长10%左右。初步统计表明,2008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约8000万千瓦。
2008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其中,华中电网富余容量较多;华北、西北、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平衡略有富余;东北、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降至4750小时左右,下降150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降至5000小时左右,下降约200小时。
主要建议
优化“十一五”后三年的电源开工项目,加快电源结构调整
2005年和2006年,全国新投产机组容量分别达到7500万千瓦和1亿千瓦,初步统计,2007年新投产机组容量将达9500万千瓦左右。三年投产2.7亿千瓦,全国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7%,电源项目大规模投产,电力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
但是,在电源结构中、小火电机组所占比重仍然较高。2006年年底,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不足7万千瓦,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接近30%。关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对于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建议国家抓住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强对电源项目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一方面加大关停小火电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十一五”后三年的电源开工项目优选工作,加大高效、清洁发电机组的建设力度;同时,适度控制东部地区煤电建设规模,降低东部地区环保压力及环境成本,加大西部地区水电、煤电基地的建设力度,促进西电东送,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电网建设,促进电网电源协调发展
近期,大量新机组的集中投运,以及新机组投运初期运行的不稳定性等问题,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风险,电网建设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加快电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核准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国家颁布了新的土地政策以后,电网工程项目核准难度增大;二是征地拆迁困难、赔偿标准逐年大幅度攀升、施工受阻严重,影响了部分电网建设进度,甚至造成局部电网“窝电”或“受阻”。
建议国家针对电网项目特点,研究出台电网项目核准细则,合理简化电网项目环评、用地等支持性文件内容要求和核准程序,加快电网项目核准进度;将电网规划纳入当地发展总体规划中,在征地、拆迁等环节对线路走廊、站址占地予以优先安排;同时,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的协调,对电源项目与配套电网工程采用同时核准的方式,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高度关注电煤和燃气供应情况,避免燃料供应总量不足和质量下降造成出力受阻;继续发挥大电网调剂余缺的作用,缓解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供需紧张局面
受部分地区装机不足、枯水季水电发电能力不足、局部电网受限、电煤和燃气供应以及气候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今年仍将有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
建议国家继续密切关注电煤等发电能源供应问题,加强协调,研究应对措施,做好应急预案,努力把燃料供应对供电能力的制约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辽宁、四川、湖北、广东等地区可能出现的供需紧张局面,要充分发挥大电网调剂余缺的作用,加大跨区、跨省电力互济的力度;针对西藏缺电局面,进一步做好需求侧管理,并加快直孔水电站的建设进度。
继续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节能降耗
节能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随着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明显下降、电网负荷率下降、峰谷差加大,客观上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用户侧实现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发电侧则避免了频繁调整机组出力和启停机,可以提高发电机组运行效率,对促进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需求侧管理必须从过去单纯控制负荷增长、应对供需紧张,尽快转为优化用电方式、提高负荷率、提高电能转换和利用效率。建议国家在积极采取其他多种节能降耗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节能降耗。
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