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2006年中国铜市场特点分析 从供求和价格行情方面分析,2006年是中国铜市场降温明显,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国内消费力度减弱 2006 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再次提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增长局面,但由于高

一、2006年中国铜市场特点分析
从供求和价格行情方面分析,2006年是中国铜市场降温明显,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国内消费力度减弱
2006 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再次提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增长局面,但由于高价格对消费的抑制,国内铜的消费力度减弱。从最主要的耗铜指标来看, 2006年前10个月累计,全国铜材产量457.6万吨,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6%,增幅比上年回落了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铜材产量550万吨左右,增长 6%左右,处于较低的历史水平。

(二)外贸出口急剧增加
2006年中国铜消费结构中,外贸出口急剧增加。据海关统计,2006年 1—10月累计,全国铜(含酮合金,下同)的出口量为23.9万吨,是去年同期的2.8倍。在国家出台抑制措施的效应下,预计后两个月铜出口量会有较多回落,但全年铜出口量仍会达到25万吨,比上年增长近5成。

中国铜出口的大量增加,并由于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导致了国际铜市场“中国因素” 向利空方向转化。据中商生产资料监测系统测算,2006年1—10月份中国铜的净进口量仅5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3.7%,月均进口量仅5万多吨,大大低于前些年10万吨的水平。中国铜进口的急剧减少和出口量迅速增多,一定会对全球供求关系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成为下半年以来国际买盘基金从铜市场领域大量撤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2006年中国铜的出口增长速度惊人,但在国内资源有限以及相关部门抑制措施的作用下,其出口量的迅速增加只是暂时的,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点。从长远来看,中国铜供应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三)新增资源呈现降势
近些年来,在旺盛需求和持续上涨价格的调节下,铜冶炼加工领域投资迅速增长,并引发了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在2005年国内铜产量增长23%的基础上,今年国内生产又创新高。据统计,2006年1—10月份累计,全国铜产量24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预计全年铜产量在290万吨左右,比上年大约增长15%,继续两位数增长局面。

同期进口量急剧下降。据海关统计,2006年1—10月累计,全国进口铜(含铜合金)77.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7.7%。预计全年进口量在95万吨左右,大约下降34%。

尽管国内铜产量大幅增长,但由于进口量更大幅度的滑落,使得新增资源呈现降势。据中商生产资料监测系统计算,2006年1—10月份累计,全国铜新增资源量为31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1%。预计全年铜新增资源量不足390万吨,比上年略有减少。如果加上国储局的出库资源,全年铜供应量则比上年有所增加。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测算,2006年全国铜供求关系大体平衡。

(四)市场价格盛极而衰
总体来看, 2006年中国铜市场行情经历了盛极而衰、剧烈震荡的过程。春节过后,在国际市场价格强劲上涨的刺激下,国内期、现货铜价急剧扬升,一度越过70000元关口。进入下半年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行情走势盛极而衰,震荡下行。到11月下旬,全国主要市场1#电解铜吨价普遍在65000元左右,比较上半年有较大幅度跌落。

二、2007年中国铜市供求关系展望
总体来看,新一年内中国铜供应量继续增加,消费增长水平回落,持续数年的价格上涨局面可能结束。多空因素并存和交替成为市场主导方面,将引发价格行情的较大幅度波动。

(一)新增产能继续释放,供应压力较大
2007年中国铜市供应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增产能继续释放。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近3年来,中国铜加工能力进入了大规模增长期和集中释放期,年均增幅在20%以上,远远超出以往的增长水平。进入2007年后,即使按照大大回落的10%的增幅计算,中国全年铜产量也会达到或接近320万吨。

二是出口水平大大回落。铜属于高耗能的资源性产品,其大量出口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有关方面出台了提高关税等抑制措施。这些措施效应将在新一年内继续显现,从而导致出口水平的较大回落。如今年10月份全国铜出口量环比与同比都下降了5成以上,已经显示了这个趋势。出口量的减少,势必使得继续释放的新增产能压力转向国内市场。

三是进口量会转降为升。经过2006年的大幅下降,目前中国铜的年进口量已经不足100万吨。因此,新一年铜进口量的下降空间明显缩小。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方面和企业补库的需要,预计2007年中国铜的进口量将超过100万吨,比上年有所增加。

四是上年结转库存量较大。按照“买涨不买落”市场法则和历史经验,价格强劲上涨之时,亦是社会库存最多之日,尤其是囤积居奇,等待涨价的中间需求最为膨胀的时期。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显性库存已经达到3万吨。这些隐性和显性库存都有可能成为新一年的供应货源。

综上所述,预计2007年中国铜的可供量将达到或超过450万吨,其中新增资源量将达到440万吨,比上年增长12%以上,完全扭转下降局面。

(二)需求增长格局不变,力度有所减弱
从新一年的宏观格局来看,尽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还没有结束、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时期、全球经济增长也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并且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因素涌现,因而铜的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格局,但其力度却有减弱,增速相应回落。一是目前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都会放缓。权威部门预测,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落1—2个百分点,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较多。甚至有观点认为,在美、欧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冲击下,2007全球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国内外经济的同步减速,将使得新一年内中国铜的消费量尽管还在增长,但其增长水平却会回落。二是由于调控部门对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抑制,2007年中国铜的出口量将有较多减少,预计全年铜的出口量不足上年的一半。这部分资源必然要求转向国内消化。三是汽车等耗铜产品的“井喷”增长难以再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幅在20%以上个别月份达到40%。2007年这种强劲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汽车等生产用铜的增长水平也随之回落。

受其影响,预计2007年中国的铜的消费量(含出口)将超过400万吨,比上年增长5%以上,小幅增长局面依旧。如果不发生意外情况,全年供求关系可以平衡。

(三)持续上涨局面结束,价格行情大幅波动
总体来看,中国铜价格多年持续上涨的局面将在2007年内结束,全年价格行情大幅波动。

结束铜价格水平持续数上涨局面的主要因素,除了市场关系由偏紧转向平衡外,从整体商品状况来看,还在于:

1.全球石油、煤炭、铜、橡胶等初级产品价格,普遍进入了高风险价位,长达数年的超级商品牛市已经结束,面临很大的行情逆转风险。有机构预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跌落到50美元/桶以下水平。如果这个预测真的实现,对于矿石,进而对铜产品行情都会产生很大的向下性拖累。

2.目前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急剧增多,明显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估计2007年人民币汇率还将保持上升态势,从而降低了铜及炉料的进口成本。
市场分析市场年中国展望增长进口水平回落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