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50多年来,经过风雨坎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我国金属包装容器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仅在北京、天津、广州几大城市有少数半机械化的工厂。6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70年代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
50多年来,经过风雨坎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我国金属包装容器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仅在北京、天津、广州几大城市有少数半机械化的工厂。6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70年代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属容器行业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八五”期间是金属包装发展的鼎盛时期。改革开放以前的1979年全国仅有168家工厂,到2005年已达1500家左右,增长8倍。
从1991年~1994年的四年间,大批外商蜂拥而至,促成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发展过快,加之宏观失调,从1996年开始行业出现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全行业步入低谷。有些企业半停产或全停产,亏损面增大,有些企业运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互相杀价,无序竞争,造成人为的市场混乱局面。到2000年下半年,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的成功以及相关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金属包装容器市场终于出现了新的生机。1996年金属包装容器总产量完成161万吨,2001年完成200万吨,总产值1996年完成148亿元,2001年完成190亿元,五年间分别增长24.22%和28.38%,尽管增长速度缓慢,但基本上已经走出低谷。
“十五”期间,随着技术发展和行业管理的加强,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并逐步进入稳定有序的良性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金属包装容器行业2005年耗材210万吨,实现产值250亿元,约占总包装产值的10%,其中产值列居前5位的品种有:三片饮料和食品罐65亿元(26%)、两片铝质饮料罐55亿元(22%)、各种钢桶50亿元(23%)、各类瓶盖和易拉盖31亿元(12%)、各种出口内销杂罐20亿元(8%)。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国金属包装容器制造行业展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上半年,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利润总额5.3亿元。
目前我国金属包装容器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在内的泛珠江三角洲(约占总量42%),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约占总量30%)和京津唐环渤海三角洲(约占总量16%)三个金属包装产业聚集区和福建、山东、四川三个热点,其中沿海三地占总量的85%以上。
我国金属包装容器制造行业的发展还呈现出新的格局,涌现了一批以中粮包装、上海紫泉、北京奥瑞金等为首的跨地区、规模化、专业化的龙头企业;金属包装行业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研发,追求技术进步,又结出了一批新的技术成果,如中粮包装杭州美特容器有限公司研制的350线七色高清晰高保真高密度印铁及支持网络远程的高保真数码打样系统;上海宝钢CTcP系统及六色UV高速印铁生产线;北京奥瑞金0.15mm马口铁减薄番茄酱容器;无锡伙伴公司复膜铁和留空复膜异形喷雾罐研发等均填补了国内的多项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金属容器行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门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及出口包装不断变化和升级的要求相比,在质量品种、新产品技术含量、包装出口能力、技术开发水平及规模布局、人才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建成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金属容器工业,使我国从目前金属包装容器大国迈向金属包装强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们消费增长,上游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金属包装容器制造行业发展。当前饮料行业发展迅猛,品牌辈出,虽然采用塑料瓶、玻璃瓶、复合纸包装、塑料桶等包装占有一定份额,但二片罐、三片罐、钢桶仍占优势,如金属罐包装的啤酒市场份额不断增长,油脂化工、石油制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对金属桶罐的需求将成倍增长。中国金属包装容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早在“八五”期间,外资企业就已经进入我国金属包装市场,且以二片罐、三片罐、喷雾罐为主,占我国金属容器包装工业较大部分市场份额。入世后,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内资企业应转换竞争战略,改以市场为向导、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和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以规模化、现代化和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市场。
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