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尽管善于全球气候的科学问题还不完全清楚,但是,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人们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 和别的问题

尽管善于全球气候的科学问题还不完全清楚,但是,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人们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
和别的问题一样,人类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行动经过了一个历史过程。19世纪末科学家就认识到存在温室效应,认识到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增加。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进行了很多测量工作,也发展了一些理论模型。在60-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与气候变化相关问题,并引起了政治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并着手考虑与政策有关的行动。80年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的增加,国际社会和公众日益关注此问题,参见表1人类引起的几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发展特征。到90年代,人们开始采取行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与别的问题不同的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影响的广泛性和不可逆性。全球气候变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对于农牧业,林业有影响,也对于水资源,能源使用,经济活动水平等有影响,是涉及到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人的大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又是不可逆的。因此,各个国家和不同的人群对于这个问题都给予很大的关注。

二、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于我国的挑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但是,我国的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又使得我国不能与世界隔离。因此,我们应该密切观察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在很早就面临明显的压力。1998年京都会议之后,这种压力更加明显化,也更加强大。

1998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京都宣言"中,欧共体、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承诺了到2010年左右的温室气体限控指标,其中欧共体、美国、日本到2008-2012年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减少8%、7%和6%,发达国家(包括东欧)整体上将减少5.2%从而使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京都宣言"表明,在人类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不得不率先承担减排义务。但是,会议其间我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

除了发达国家国家利用国际环境问题向我国施加政治压力之外,我国C02排放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不能不充分认识到的。

首先,我国C02排放的总量占全世界C02排放量的比重已经比较高,并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国家研究报告的估计,我国1990年的C02排放量约为560Mt-c,占全球人类活动引起的C02排放量的l0%,居全世界的第二位,如图1所示。根据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国民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到2010年我国GDP按不变价格计将达1990年的5倍,即使采取比80年代更大的节能力度,能源消费弹性低于0.5,到201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要超过20亿吨标煤。根据我们的估计,到2010年,我国C02 排放量将达1300Mt-c左右,为1990年C02排放量的2.3倍。在2010-2020年期间我国C02排放量将可能超过美国1990年的C02排放量,成为世界上第-个C02排放大国。

另一方面,1990年西欧、美国、日本的C02排放量分别为1306、883和272Mt-C,按其减排承诺,2010年与1990年相比,其减排量分别为53.0Mt-C,91.4Mt-C和16.3Mt-C,总计160.7Mt-C;而中国2010年将比1990年增加740Mt-C,中国增加的排放量将是上述三者减排量的4.6倍,也就是说,其减排的效果将为我国的增长所湮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控制排放和承担减排温室气体义务的呼声和压力,将使我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其次,如果按照世界的平均水平来估计,我国C02 排放的增长余地也已经不大。在C02排放限额指标问题上,我国坚持人均的原则。我国1990年人均C02排放量为504kg-C,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美国的l/l0,日本的l/4,如图2所示。到20l0年我国的人均C02排放将接近l000kg-c/人,虽然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己和届时的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因此,即使按人均原则进行碳排放权分配,我国届时的增长余地也己不大。

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人均原则相对应,发达国家则提出效率原则,以GDP的C02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松分配的另一个基难。我国是世界上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90年GDP的C02排放强度为1.56kg-C/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0.24kg-C/美元的6.5倍,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6倍,如图3所示。尽管我国单位GDP的C02排放强度高有多种原因,能源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也远没有象上述数字反映的那样大。但在未来国际补会考虑不同类型国家承担限控义务时,效率的观点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反映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会带来相当大的限制。

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因此,基于我国C02排放的上述两个方面的基本国情,我国必须尽早考虑减缓C02排放增长的国家战略,对未来可能要承担减排C02的义务早作难备。

我们建议采取两类行动:第-:从现在开始采用一些"不后悔的策略"。"不后悔的策略"的提出是由丁气候变化问题至今仍然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现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所谓"不后悔的策略"指的是,即使末来人们发现气候变化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或者说人类活动不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那时我们也不会对于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行动后悔。第二,加强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问题和科学问题的研究。

这两方面的行动都与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
首先,在我国,C02排放的主要来源足能源系统,如图4所示。根据现在科学水平,减排能源活动引起的C02排放的技术对策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其二是以非化石燃料和含碳低的燃料(例如天然气)代替煤炭,改善能源品种构成。

提高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是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也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另一方面,发展节能将可能是一种新的商业机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78年到1994年的16年内,能源消费弹性为0.49,年节能率高达4.425%,以世界上最高的年节能率水平,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化肥、造纸、发电等主要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仍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30%一100%,风机、锅炉等通用耗能设备的效率,也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一30%,节能尚有潜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也将会促进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但是无论如何,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势必有合理的增长。前述的预测中己考虑了较大力度的节能措施,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其工业化阶段(人均GDP为400-3500美元),能源消费弹性一般都比较高,大都大于1.0,即使OECD国家,在80年代经济增长比较缓慢,而且大力推行节能政策的条件下,能源消费弹性仍平均为0.4以上。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弹性如欲控制在0.4以下,则需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引进。无论如何,直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实现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经济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如欲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得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尽量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工作,同时,也要意识到进一步的能源增长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大力推动能源替代是减排C02的另一类重要措施。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C02排放强度高。在众多的能源替代技术中,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可能不会太高,但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力用途的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这几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未来的可再生能源有比较乐观的设想。可再生能源将有较大的可能是一种新的商业机会。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可再生能源的新增的市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第二,我国的有些技术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如沼气,小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还没有形成绝对的技术优势。核能也是有可能成为另一种新的商业机会。核能是一种平均风险较低,而局部风险较大的一种能源技术。在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中,这种技术的发展会遇到很大的障碍,而在我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民众对于局部风险的反映会比较缓和,这使得核能在我国的发展有可能会走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另外,我国是国际上掌握核能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当然,在制定我国的核能发展战略时应该充分地考虑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不要重复别人已经犯的错误。

第二,为什么要加强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问题和科学问题的研究呢?主要的理由是,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研究,我们将会在国际谈判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此引起的成本将会是巨大的。

如何开展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问题和科学问题的研究呢?我们认为,这一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管理问题,它同时涉及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这类管理问题的参与者很多,有企业,政府,研究者,教育者,媒体,受益者等等;项目(如减少排放项目等)有多种效益,除了产能或节能的能源效益之外,还有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效益,环境保护效益问题,以及促进低收入人口提高生活水平问题等;各个子系统的关联性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时间跨度大,具有动态特点。用系统的观点来看,这类问题所抽象出的系统是一个由自然,人,和人造物所组成的系统。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所有相关的侧面是相互联系的,很难只研究和解决其中的一个侧面而不涉及到其他侧面,也就是说,很难把它分解为若干个问题来分别解决。我们认为,我们正在发展的综合资源管理理论是-种合适的分忻工具。综合资源管理理论是针对激烈竞争和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环境,在系统观点的指导下,采用综合管理的方法,来研究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人类资源、人造资源等多种资源的途径和实现机制的理论。

总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的形势下,我国面临日益明显的对于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我国的策略是加紧进行综合的应对策略研究,大力促进能源节约,发展低碳和无碳的替代能源。同时,由于21世纪的新增的能源需要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个大的能源市场,因此,如果我国能源能够利用环境的压力发展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技术,那么我国就能够把挑战和压力变为商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