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些天在电视上看了一个“20%左右的温州中小企业关门”的专题节目,看后我几乎彻夜难眠。这方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中国民企磅礴崛起的热土,如今所发生的重重危机其实深刻地折射了中国制造的危机,温州制造危机的缩影正是中国制造危机的真
前些天在电视上看了一个“20%左右的温州中小企业关门”的专题节目,看后我几乎彻夜难眠。这方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中国民企磅礴崛起的热土,如今所发生的重重危机其实深刻地折射了中国制造的危机,温州制造危机的缩影正是中国制造危机的真相端倪。 温州曾经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应该说温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全球化竞争的纵深,不仅仅是温州制造开始步入调整期,回头看青岛制造、宁波制造、顺德制造等无不显现出整个制造业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局。一方面,它反映了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加大对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些区域产业结构的落伍,智力转型迫在眉睫。实际上,后者才是真正导致中国制造发生危机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很多企业仍沉浸在产能比拼、重复性低层次投资建设、大打价格战、牺牲和透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中而不能自拔,这些日积月累的短期利益战术最终导致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升反降,甚至部分行业发生严重危机。更为致命的是,内耗的增加、效率的降低、技术创新投入的缺失、盲目效仿和拿来主义、缺乏品牌长期战精神等也最终殃及企业自身。 要真正解决中国制造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危机,最根本的,我认为还是企业自身的觉醒,能够拯救中国制造危机的不是从根本上去依靠政策拯救,寻找靠山,而是每一个企业应该深刻反思30年来我们获得发展的原因,理性面对眼前的危机以及思考如何实施转型、改变竞争策略、追求企业发展的可持续。 我一直认为,制造业在中国并不是无路可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价值链而走出困境。如果说前三十年中国企业依靠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计划转市场的空白获得了生存和发展,那么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怎么办?我们绝对不能再亲手导演这些悲剧,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危机了。温州制造所发生的危机,中国制造现阶段所面临群体性的经营困境,我认为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它至少让我们真正认清自己,学会如何眼睛向内向外同时看、如何寻找创新路径、如何破冰带领企业实施价值化生存,它既是冰凉的当头冷水,更是我们生存的曙光。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