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已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一个洗牌年。据业内权威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仅靠低成本劳动力赚取利润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纯外向型企业将遭遇销售困难和利润下滑,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利润率将会明显下降。预计在2008年末或2009年初,
2008年已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一个洗牌年。据业内权威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仅靠低成本劳动力赚取利润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纯外向型企业将遭遇销售困难和利润下滑,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利润率将会明显下降。预计在2008年末或2009年初,将有一部分缺乏实质性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而那些拥有深厚品牌内涵、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把握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将度过这一困难期,在磨练中提升,成为行业变局的胜者。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也将在严峻的考验中完成自身的产业升级,向纺织强国的目标迈进。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而言,这是一个凤凰涅的过程。乐观地看,这个过程是好事而非坏事。今天的企业都不会否认一个事实:没有品牌就很难拥有话语权。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企业不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遭遇逆境,培育自主品牌都应该是经营者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企业存在战略机制缺陷 目前,行业内1/3的骨干企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和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其中一些企业已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市场,一些OEM出口企业也在国际著名品牌跨国供应链中占据了相应的位置。这些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和人性化管理,重视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在这些方面,多数企业感到较难适应,而这些优势企业较早就做到了,而且他们现在已经瞄准更高的目标,加快创新和生产方式的调整,有的已经或正在走向国际化,抓住市场配置各种要素的机会,提升国际竞争力,如雅戈尔、鲁泰、波司登等。在这些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纺织产业提升的希望。 从深层次分析,这是企业战略机制缺陷的体现。首先,企业品牌形象弱化。全球化推动品牌形象国际化,即通过品牌形象的"国际语言"传达其个性化理念,以获取国际公众的认同与支持。而我们众多出口型企业对这样的语言理解不透。其次,企业制度安排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不仅反映了全球化制度创新的主流形态,而且能反映符合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特色和未来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而我们很多企业因制度安排上的弱化而造成了自身竞争力的劣势。再有,就是企业技术能力弱化。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中,国产品牌自己的核心技术相对匮乏,国产品牌基本上缺乏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持,使品牌核心竞争力难以实现。 产业尚缺乏集群品牌带这些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集群效应为产业创造竞争优势,打造符合产业链和价值链规律的、能实现大规模定制的产业集群品牌带,从而把握并跟进全球化趋势。 应该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已有一定规模,如江苏环太湖地区的面料、印染,福建石狮的男装,浙江余杭的家纺、嵊州的领带、马桥的经编,山东魏桥的棉纺,广东中山沙溪的休闲装、大朗的毛衫、虎门的服装、深圳的女装等等,这些集群地都涌现出若干国内知名品牌。但是,因集群效应而推动的区域品牌带还未真正形成。只有形成了这种品牌带,才能构成集群内产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引领并主导区域市场,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事实上,全球区域分工体系已经出现并且正在快速推进,企业应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纳入到相应区域的分工之中。近些年来,行业协会始终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地方政府整合品牌的区域优势,进而提升以产业集群为特征、区域特色鲜明的强势品牌群。例如,由于受区域发展的历史及传统经济因素的影响,浙江宁波的西服业曾占踞国内市场的很大份额,形成以杉杉、雅戈尔这样的领军品牌构成区域品牌群的强势阵容。另一方面,利用区位及资源环境的综合优势,构建有时尚因素支持的区域优势品牌群,如“深圳女装”。由于毗邻香港,深圳企业对世界服装流行信息吸收较快,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新颖,工艺水平较高,在国内中、高档服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歌力思”、“艺之卉”、“影儿”、“梁子”、“玛丝菲尔”等几十家知名品牌,构成了深圳服装整体形象,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根据产业配套的需要,未来几年,深圳将建成一至两个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或加工基地;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高中档面辅料专业市场,一个服装批发交易专业市场,一个兼具研发、推广、培训、示范、信息功能的服装研发中心,一个服装文化广场和一条名牌服装商业街,其区域特色品牌群渐成气候。 而这些终端品牌企业对其上游产品在各领域的技术研发相当关注,只要产品对路将不惜重金订购,这为上游纺织企业在相应的区域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无限的可操作空间。 毋庸置疑,面对当前困难我们更应该牢记:品牌是资产,品牌是竞争力,品牌是利润的保证,品牌是价格提升的增长点,品牌是持续经营的基础。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