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调查目的及评价体系   中国棉纺织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自2000年以来一直快速发展。2007年棉纱产量达到2000万吨,年均增长17.16%;布产量660亿米,年均增长13.4%;棉纺细纱生产能力达9900万锭;气流纺(转杯纺、喷气纺、涡流

一、调查目的及评价体系   中国棉纺织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自2000年以来一直快速发展。2007年棉纱产量达到2000万吨,年均增长17.16%;布产量660亿米,年均增长13.4%;棉纺细纱生产能力达9900万锭;气流纺(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206万头;织布机达116.73万台。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然而,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发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2007年,棉纺织企业的经营遇到较大的困难。为了对棉纺织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棉纺协会在许多企业的支持下,于2007年年中、年未对企业的景气情况进行了调查。期间也对当前敏感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同时做出了分析研究。   被调查的企业主要是协会的理事单位,涉及到17个省市自治区,我们认为对全国大中型企业的总体情况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对小企业的分析力度略显薄弱。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企业景气情况并进行分析:即
  (1) 对棉纺织行业综合评价
  (2)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
  (3) 企业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
  (4) 内外部要素对企业影响程度
  (5) 企业原料及产成品情况   上面5个方面当中还包括1~5个分项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企业景气情况。调查对象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为主,其中的分析也利用了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同时还参考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简称企调系统,下同)的年度报告并与我们的调查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 对棉纺织行业综合分析评价   1、经营环境   被调查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基本平稳,但外部环境的压力越来越重。企业之间由于地域不同,所处的经营环境、自身条件有较大差异,有一些制约着企业发展的问题相当突出,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受访者认为对2007年底对形势的评价不如年中,2/3的企业认为2007年的棉纺织行业发展形势不如2006年,只有2.33%的企业认为比2006年好,可见2007年棉纺织行业经营环境严峻。

  2、地区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再利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东部地区各项份额所占比重较大,但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相对于中部地区较低一些,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企业正在较快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平均利润率只有1.39%,资产负债率上升,资金周转比较困难。   3、市场及盈利状况(2008年2月调查)
  我协会通过对理事以上企业(竞争力强势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27.3%的企业已无法承受目前的人民币汇率;44.4%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转内销状况,有的企业完全取消了出口,平均转移到内销比重为16.8%;造成内需市场压力增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出口受阻,造成的市场相对过剩。100%的企业认为出口受阻会严重影响内销产品的价格。   三、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分析
  1、企业经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表现在产销依然旺盛,不少企业投资热情不减,库存比较正常,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能耗降低,研发投入逐步增加,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基地。然而,随着各项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大幅升值,造成国内竞争激烈,产成品价格同比略有下降,甚至出现了产能相对过剩的现象。(见表3)
  从我们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调查情况看,近17%的被调查者认为2007年不如2006年,超过20%的企业认为下半年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如上半年。
  企调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纺织业在人民币升值及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下,企业的经营状况比上年度有明显下滑,认为经营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下降11.7%。(见表4)   2、行业总体经营状况(见表5)
  同时,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产销率97.67%,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应该说产销是正常的,但与2006年相比企业产成品压力有所加重。中低档产品生产相对过剩。2/3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其利润率低于全行业。而相对来说像鲁泰纺织、际华3542这样的1/3的企业都是典型创新型企业,有着较高的利润率,拉动了全行业利润率的增长。


3、地区总体经营状况(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各项指标平均值都较高。除了资产利润率这个指标以外,其他几项都是最高的。西部地区发展较差,人均利润这个指标尤为突出,不到东部地区的1/7。但资产利润率中部最高。

  4、投资状况   棉纺织行业投资趋向与企调系统的分析基本一致,即由于内需市场需求旺盛,拉动了投资持续上升,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出偏快。下图是2004~2007年投资轨迹,2005年投资同比增长幅度达到最高点。2005年以来,建厂用地紧张的程度也充分说明投资热情的高涨。2006与2007两年投资增幅逐步回归理性,但投资基数已相当大。   表7是企调系统的调查,从中可见,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及贸易摩擦等环境影响,企业经营人员将会减少在纺织产业的投资,预计会减少15.5%的投资额;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纺织行业转型意愿为所有制造业之首,49.2%的企业希望转投其他行业,说明纺织经营之困难,许多人都不再想投资棉纺织业。 从协会抽样调查显示,排名前50强的企业2007年非主营收入占全部收入的—%,同比上升 %,据了解主要投资房地产、股票、基金或其它产业。   四、 企业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   1、销售收入逐年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逐年大幅上升。(见表8)
从表8数据看,规模以上企业数的增长拉动了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家统计局将棉纺织企业归类1711编号,鉴于家用纺织品中生产装饰用布、床上用品等企业均归在1711类,这类企业因产业链较长,产品附加值高,综合效益好于生产本纱、坯布企业,因此客观分析棉纺织纱、布生产企业非常有必要。   2、销售形势严峻(见表9)
  表9中三项调查显示,有25%以上的受调企业认为销售收入差于上年,有40%的受调企业认为2007年利润率不如上年度,且年末比年中增加近6%。80%左右的受调者认为出口交货值与上年持平或差,为保证生产和职工就业,企业则加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力度。   3、销售利润不乐观(见表10)

  表10结果显示,71.4%的企业属持平及盈利状况,与国家统计局2007年1月~11月统计结果情况基本一致,反映出优势(较大盈利)企业数量少,是这些企业支撑着行业的效益。大部分企业经营艰难,被调查的企业亏损面达19.9%。

  4、出口下降(见表11)

2007年选择产品出口下降的企业数比2006年多了12.4%,可看出纺织企业受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纺织生产企业被迫出口转内销,以减少损失。据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棉纺织产品出口18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增幅下降6.13个百分点。

  5、销售形势变差(见表12)   表12可见,约30%的企业反映主要纱、布产品的销售形势同比差于上年,销售利润越来越困难,到2007年末对销售更不乐观的企业上升5%左右,2007年原材料不断上涨,各项成本不断增加,但纱、布产品的销售价格并没有上升,许多经营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产,才能保证职工的生活。   五、 内外要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分析   (一)外部环境要素分析   1、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国家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于棉纺织产业发展来说,无疑增加了一个重大的障碍,从2008年2月份,我行业对理事以上单位调查结果发现,70%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贷款紧张现象,企业的融资困难重重。企调系统报告2006年数据显示,全国样本中有高达43.1%的被调查企业将贷款难列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人民币升值影响已显,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行业影响较大   近两年来,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已逐渐成为宏观调控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两年前推出汇率体制改革之后,2007年又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这对企业的产品出口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据企调系统报告2007年调查结果显示51.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价格将会下降,22.6%的企业认为价格持平;不管人民币升值还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纺织、服装等制造业都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大或很大,而这个比重是所有制造业当中最大的一个。(见表13)   (二)内部生产要素分析   1、产能利用情况   据企调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与2006年情况类似,不同行业之间产能过剩情况明显,认为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包括:纺织、医药等行业。选择比重分别为37.6%和43.4%。这与我协会2008年2月调查企业结果基本一致,被调查企业半数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造成了出口受阻,由此转为内销,竞争激烈,造成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见表14)
产能过剩的程度也可以从产能利用率上得到反映,企调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8.5%。我协会2008年2月调查企业开机率平均为80%,其中布机的开台率更低。
  2、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据企调系统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销售比重逐年增加,民营企业创新热情相对较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被调查企业53.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7年的研发投入增加,7.5%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5.6个百分点。看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所有制造业的企业都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3、人力资源情况
  (1)企调系统调查发现,人力资源供应短缺构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严重瓶颈。各地企业对当地的人力资源供应情况普遍不满意,给出的评分很低。无论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熟练工人,都普遍存在供应短缺的情况。相比较而言,企业在当地找到所需要的技术人员的难度更要大于找到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的难度。从企业规模上看,越是大型的企业,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占的比例越高。在不同行业的比较中,纺织业居中间偏下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行业协会还是企业都应该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   (2)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企业用工的试用期缩短,固定劳动期限,增加试用期工人工资,中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等一系列条款。由此带来的是用工成本的大幅上扬,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来说,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别很大,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会出现不必要的负面效应。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操作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制定实施细则,给一些地区和民生能力较低的企业一个合理的过渡期。   六、企业原料及产成品情况   1、原料成本普遍上升,单位产出能耗降低
  2007年关于所有制造业企业目前的原料采购价格情况,企调系统调查结果显示,87.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价格“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8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高10个百分点以上。据我协会2008年2月份的对棉纺织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下半年与2006年下半年相比原料成本平均上升7.9%,有的企业以粘胶短纤为主要原料,其成本上升了40%。 2007年关于所有制造业单位产出能耗情况,2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能源消耗“下降”与认为“上升”的基本持平,而2006年则是能耗“上升”的比能耗“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表示国家的节能降耗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产成品库存增加   尽管生产产品的所有要素成本都在增加,但由于下游影响,棉纺织产品的价格却稳坐钓鱼台。从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棉纺织行业2007年全行业产销率略为下降,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见表15)   从表15可以看出,全国来看,行业的产成品积压所占费用同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东西两部增幅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西部上扬了3.6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有所改善,销售相对较好。据我协会2月的调查显示,产成品积压比去年同期高出50%以上的占比重11.4%,高出30%以上的22.7%,从品种来看,布的积压要比纱严重一些,我们也曾给部分企业打过电话,询问原因,企业表示主要是市场竞争机激烈,产品无力涨价。   七、 预计及政策建议   (一)2008年是更为困难的一年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企调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纺织、服装等行业对下期走势的判断比较谨慎,认为“好转”的仅比认为“恶化”的多十几个百分点。(见表16 ) 另据企调系统报告显示,纺织、服装、化纤行业未来预期订货情况则不甚乐观,预期订货“增加”的比“减少”的仅多不到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消费需求中的食品和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增长可期,投资品需求可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受纺织品出口受限的影响,纺织品需求趋缓。   我协会的观点与企调系统结果一致,认为2008年是企业比较困难的一年,这一年纱布产品增幅将会进一步回落,行业开始走向平稳期。  (二)综合以上内容,提出几点重要意见如下:
  1、企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创新的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行业要重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自觉地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我们呼吁所有企业不宜再新增常规纺纱锭,要把粗放的、以规模数量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型转变。   2、行业协会要一如既往做好桥梁作用,除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为行业培训、搭建技术,信息,市场交流平台等工作,还要及时地向政府反映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做出努力。目前的滑准税政策及取消“两机”进口免税的优惠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极大,我协会已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以期有一定的改善。

  3、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金融领域改革。   资金融通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就必然转向民间融资。但是民间金融市场未能发展,这方面的筹资渠道还不畅通,相关法律还不完善。这就意味着需要有相关的政策考虑来加快金融领域改革的步伐。



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