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从设备简陋的大棚式集贸市场发展到设施基本完备的商厦式市场与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型市场,因发展阶段成因不同,市场形态各异,经营类别呈多元化特点,专业市场在我国行业的流通领域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从设备简陋的大棚式集贸市场发展到设施基本完备的商厦式市场与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型市场,因发展阶段成因不同,市场形态各异,经营类别呈多元化特点,专业市场在我国行业的流通领域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逐步进行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提高经营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专业市场仍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亟待改善。 一、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萌芽、发展、提升三个阶段,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和商品交易市场共同成长,经历着这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社会商品相对匮乏,流通渠道较单一,纺织服装产品销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这一阶段早期,商品销售渠道主要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为主,商品交易市场开始萌芽。一些农民将一些家庭副业产出的产品,拿到马路边上叫卖;沿海地区部分居民从国外亲属那里购买一些进口商品,摆在街道两边叫卖……等等。最早时如石狮的“估衣摊”,镇上的居民筹集一点资金向侨眷购买一些进口的服装、布料等商品,准备两条凳子、几条床板,支起来当货架,摆在街道两旁经营。零散经营个体规模逐渐变大后,形成了集市。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和乡镇中初步建立起封闭式商品交易市场,露天、马路经营的个体进入大棚内经营,交易场所趋于稳定,并出现了一些专业户。家庭作坊式生产的小商品和专业化生产的多余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丰富了市场交易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此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要经营方式转变为大棚式。同时在国家提倡和鼓励集体经济及个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个体商业多种业态开始交叉经营,我国早期专业市场发展的雏形基本形成。 2、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贸易体制改革,部分服装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始发挥主导性作用。由路边的摊档大棚式转为商厦式经营,政府有针对性地将服装个体经营户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引导。在沿海地区,作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新投资主体的个体投资商开始出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商品逐渐丰富,对流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全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成交额都飞速提升。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开始渐趋规模化、专业化。在产业集群地与流通枢纽地区,出现了以广州白马、东莞虎门富民、武汉汉正街、沈阳五爱、江苏常熟招商城、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等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它们在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通八达的庞大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城乡市场,不仅有力的拉动了当地的产业经济,同时也推动了纺织服装业的高速发展。自此,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改善自身问题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 3、提升阶段 迈入21世纪,由于商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发展等因素,消费者消费需求与消费诉求同时发生了变化,使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同时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物流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我国商品交易市场通过优势资源整合,优胜劣汰,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单个市场的影响不断提升,2006年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到3876家(纺织服装类有480家),成交额超过3.7万亿元。事实证明,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我国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加快了商品流转,促进了市场繁荣。 纺织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型营销渠道的不断渗透、品牌意识的觉醒,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营开始重新定位:注重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市场特色;纺织服装的多样化流通、个性化消费也推动了特许经营形式的推广;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经营观念,挖掘了新的经销渠道。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我国部分传统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纷纷开始升级改造,新建市场的硬件档次越来越高,服务功能越发完善。同时各纺织服装产业及市场发达地区纷纷制定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地引导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现状 据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不完全统计,2007年所调查采集的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市场经营面积已超过440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34.9%;店面/铺位数量超过70万个,比2005年增加了32.4%;经营业户数达到55万户以上,比2005年增长了60%;2006年市场年交易额超过8500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45.7%。 同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还具有以下发展特征:(一)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服务进入新阶段。 在全国多数地区,过去“建市场,收租金,无经营”的管理方式已逐渐被淘汰。面对激烈的竞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从“物业管理者”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变。品牌孵化、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手段成为市场的服务特色,成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硬件设施水平大幅提升。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市场硬件设施也取得了大幅提升。市场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商铺产品陈列更加美观;过道、楼梯等公共区域更加整洁。计算机入户,局域网建设为信息化打下基础。客梯与货梯分离,使货物流转更加通畅,购物更加便捷。标识系统、问讯台配备完善。消防设施摆放醒目。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硬件水平不断向大型商城的水平靠近。
(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销售的产品正逐步向中高档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带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销售产品向品牌化发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正逐步摆脱产品低档的形象,商家纷纷创建自己的品牌。商家从单纯贸易型态发展到委托加工、自己加工,再到创建品牌阶段。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品牌提升上变化十分明显。 (四)、专业市场投资快速增长,东部沿海地区投资过旺,中西部有待开发。
据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统计,截止12月份,2007年新建未开业和在建市场数量已达到36个,新增市场项目投资额已超过253亿,经营面积达到736.7万平方米。投资区域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新增市场有21家,占新增市场总数的58%;新建面积417万,占新增市场总建筑面积的56.6%;新增投资额150.8亿元,占新增市场投资额的59.6%。而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则较少,江西、安徽分别有2家,辽宁只有1家。新增市场的投资额、建筑面积规模也都相对较小。 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市场设施陈旧,升级提升迫在眉睫 部分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硬件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设施老化严重,货品陈列、仓储杂乱无章;商铺/摊位面积狭小,功能单一;消防设施形同虚设,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亟需解决。市场升级改造应纳入市场发展规划,高度重视。 (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差异化定位需要提高 目前,同质化竞争现象在不少地区仍普遍存在。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的前期,市场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使区域内的市场共同受益。但由于早期专业市场缺乏规划,加之新市场迅速增加,市场定位不清晰,造成后期区域与区域间,区域内市场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对客户、产品、渠道、人力等多种资源以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呈日益加剧趋势,阻碍市场长远发展。 (三)部分地区发展过快过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缺少前瞻性、科学的论证和规划。
专业市场对地区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5年以来商业地产的高收益,以及地方优惠招商政策的吸引,促使部分地区忽视前期的调研论证和科学规划,盲目投资,新市场缺乏前瞻性,重复建设,商户经营难以为继,造成资源浪费。据了解,江苏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一些纺织服装市场招商严重不足,经营惨淡的局面,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双重浪费。 (四)专业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健全 人力资源问题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多年来一直面临的普遍而重要的问题。市场中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提升缓慢。市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需要迫切提高。同时,提高商铺销售人员的素质,也是专业市场提升形象的重要方面。
纺织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