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来有关日本核心产业之一的家电产业(下文除部分特指外均泛指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IT通讯家电)整合淘汰的话题不断。可是,对于目前的日本家电产业而言,并不是家电企业的数量减少就意味着整合的完成;如果日本的家电产业整体经营方面没有质的
近来有关日本核心产业之一的家电产业(下文除部分特指外均泛指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IT通讯家电)整合淘汰的话题不断。可是,对于目前的日本家电产业而言,并不是家电企业的数量减少就意味着整合的完成;如果日本的家电产业整体经营方面没有质的提升和改变,那么行业整合的过程将伴随着着更多的流血和牺牲。日本家电行业整合的过于沉重的代价甚至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安全,因为受到美国房产次级贷危机影响的日本经济,就像一头临近极限不堪负重的骆驼,任何的产业波动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迟到10年的日本家电产业的整合浪潮 到目前为止家电产业也是日本具备世界性优势的产业之一。尽管如此,合纵连横,优胜劣汰的整合浪潮正在席卷着日本的家电业,而经济评论家桐原凉先生则甚至将这次整合的浪潮定义为:迟到了10年的“爱”。 我们认为日本家电业整合浪潮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海外(中国、韩国、台湾地区等)家电企业低价格冲击以及苹果、戴尔、NOKIA等全球领先企业出色的研发、设计、服务等对日本家电产业的“制空性”打击。一方面海外低价格家电企业、“制空性”优势企业产品进军日本市场,形成对日本家电业产品在价格和产品方面的双重冲击;另外一方面日本家电业在世界市场上,尤其是手机、电脑等尖端的信息化家电产品方面缺乏像苹果公司iPod一样的具备竞争力的代表性产品,以至于日本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2007年7月日本JVC和健伍选择了经营合并,从而提高应对竞争的能力。当月,三洋电机宣布出售京瓷手机业务。4月末,业内又传出三洋电机与松下合并的报道,虽然最后双双出面否认。但是,5月20日东芝与富士通对外宣布双方半导体业务资本、技术合作计划;同日,大金宣布与中国格力成立合资公司在委托生产、技术共享、市场拓展方面展开合作;5月22日三洋电机、夏普宣布液晶面板技术研发及生产采购领域紧密型合作计划。我们把日本家电企业间一连串的资本协作、业务联合,甚至针对中小型家电企业的M&A(收购合并)的整合现象,看做数字化时代日本家电业彻底整合的前兆。但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究竟哪些家电企业能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跨越整合风潮的“罗生门”,都将充满生死孰料,终极悬念的色彩。 姑且不论,金融界家电产业的观察家们,不厌其烦的发表日家电产业企业数量太多的观点到底隐藏了多少资本利益驱动的目的。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家电企业数量相对于海外家电企业的数量而言,显然少的多的多。同时,即便是权威们也认为日本家电企业的数量过多,需要进一步优胜劣汰;但也不一定表明日本家电企业数量的确多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因为我们无法排除,更多的时候那是一些一些企业或者代表们的“一家之言”。 但是,日本家电制造商收缩战线,回归“小而强”、“专而强”战略模式的观点也并非无懈可击,相反这极有可能是一种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中庸讨巧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带有某种程度上正确的意义。日本二三线家电企业正在进行着是独自前行还是协作联合,是自主经营还是“背靠大树”的抉择;而对一些综合电器巨头而言还要考虑是否坚持黑(音响映像信息家电)白(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烟灶热等生活家电)全产品经营、全方位发展战略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日本家电企业都将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毕竟,日本家电企业中能够像苹果公司那样不遗余力的投入资金进行iPod、iPhone、AppleTV等新产品研发、市场培育的企业凤毛麟角。另外一方面GE、美泰克、爱立信等巨头撤出终端消费家电产品领域与世界级规模非家电制造厂正式进入家电领域,参与家电制造的全球市场竞争。对于日本家电企业而言将不对不面对来自“前车之鉴”和“后起之秀”的双重压力。因此,认为笔者内忧与外患共生,规模与效益失衡,主业与副业冲突,成为日本家电业行业整合的三大“宿因”。规模追求整合的悖论 日本家电「为了生存必须拼命地追求规模」成为报章杂志、分析辩论中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有市场的观点。但是,通过完全或不完全、紧密或松散的合纵连横扩大规模,协同竞争对于日本家电巨头们共享国内市场,狙击外资企业、产品对日本家电行业市场和国民利益的掠夺还说的过去的话。但是,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如何打破消费者「手机=诺基亚」、「系统=微软」、「剃须刀=飞利浦」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那么日本家电业就必须重新审视产品线“选择与集中”发展战略问题,从而实现某一类或几类主力产品在全世界市场占有压倒性的份额,从而提升本品牌国际市场的号召力,形成日本家电的国际竞争力。没有产品线的“选择与集中”,缺乏相应的市场份额,那么规模的追究就无从谈起。即便通过资本的驱动“嫁接”出“恐龙型”家电企业集团,但也无法掩饰其虚弱且无法长久的体质,无法避免“昙花一现”的悲剧。 可是,对于日本家电业而言并不是不能出现像诺基亚一样在特定领域的占据着压倒性份额的企业,但是,却并非易事。例如,把半导体市场「世界三强」作为目标的东芝,把研发费用和设备投入每年超过6000亿日元MPU霸主英特尔作为“标杆”对手。为了这一目标东芝将本公司的一些部门合并整合并与其他公司(富士通等)展开了深度合作,从而缩小了与西门子、摩托罗拉、飞利浦以及收到国家支持的韩国三星等领先企业的在核心领域差距。但是,其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代价都是难以想象的。 索尼接盘东芝所出售的CELL半导体设备业务,但随后双方便共同出资成立了旨在共同运用此设备的合资公司,以保持对其主要客户的影响力。一般认为共同这个出资公司目的,是借鉴了前期日立制作所和NEC的DRAM业务合并的组建了「ElpidaMemory」项目,以及日立制作所的DRAM半导体业务和三菱电机的同业务合并的「RenesasTechnology」公司成功经验。由于半导体业务生产、研发的设备资产投资比率巨大,因此,技术合作成为日本家电业保持产品竞争优势战略选择之一。 因此,我们认为以上才是此次日本家电业整合浪潮的显著特点。因为日本家电企业从原有的综合电器领域中分离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特定产品的“选择与集中”同样是日本家电业整合浪潮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同时,相关产品的垂直性合并也并不是简单的“吸收和放弃”,更多的时候产品的垂直性合并是基于核心零部件的共同研发生产、技术开发设备的共同运用,从而形成联合研发、协同竞争的产业格局。这是与单纯的企业M&A(收购与合并:MergersandAcquisitions),传统的整合重组有着截然不同区别的关键所在。相反,这样的联盟结构更有利于企业间S&I(分离与独立:Separations&Independences),从而保持各自的企业主权。 正如,日本JVCVS健伍和夏普VS先锋的合并,与索尼VS东芝业务合并有着本质的差别一样,故而日本家电业的整合浪潮也并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鱼吃小鱼”的生死之战。
适者生存的整合之道 目前日本家电业在半导体(消费电子)和液晶(等离子等)显示器产品方面,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但是在中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显示器制造企业低成本优势和韩国、美国等技术优势企业的双重“夹击”下,如何提供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形成日本家电的压倒性群体竞争优势,仍将是日本家电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至少,目前的日本家电业已经失去了昔日那种“风景这边独好”自信和实力。 但是,并不是说来一场日本综合家电的巨头们大合并,通过市场份额的简单累加就可以重振日本家电业的雄风。因为,资本携作式的美式合并必将伴随着人员裁减、成本削减、业务收缩甚至公司注销等毁灭性的企业再造,对于家电企业个体而言这是一种“此增彼减”的增减“游戏”,但对于日本家电业而言则是绝对的“减法”数量型发展模式,根本不足以提高日本家电业的整体竞争力,反而有可能消减日本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而通过技术研发、设备公用等产品、核心部件革新的保持独立、协同竞争的日本式整合模式,则守住了企业继续生存的底线。那么,这种日本综合家电制造厂们的合纵连横模式,能够产生真正行业革新吗?能够最终达成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质量型发展目标吗? 毕竟,短期内来看,对于日本家电业而言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大化,从而形成垄断性成本竞争优势,虽然带有很浓重的“急功近利”色彩,但却是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见效最快的方式。这是作为上市公司的日本家电巨头们的经营管理层所不得不面临的诱惑和选择,否则,将无法对投资者做出合理的交代,他们也将不得不承受来自证券市场投资机构和股民的更大压力。 但是,缺乏国际竞争领先优势的日本家电企业,通过M&A的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国内市场规模。由于日本国土面积下,人口数量少、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能源短缺、资源匮乏;以及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的证券、汇兑市场波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工资收入削减、消费者信心不足的经济不景气问题的诸多不利因素,即便日本家电业成功狙击外资企业的“入侵”,实现了日本家电的份额独占。但是由于日本家电业的生产规模对市场容量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日本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因此,对于缺乏国际领先竞争优势的日本家电企业而言并非规模越大,效率越高,效益越好。 因此,对于夏普和先锋的合作的前景,我们的一文是这种美式资本业务协作的方式对于双方而言究竟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夏普&先锋资本合作案的“总导演”,夏普的片山干雄社长对于合并的评价则是:「家电行业(假设行业没有收购整合的事情发生)将随着时间的变化竞争将更加残酷无序」。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出:通过收购与合并就能够真正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吗?或者是,通过单纯的加法减法就能够确立绝对竞争优势吗?类似的疑问。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韩日家电“产业战”&行业融合潮流 2008年5月15日韩国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三星-LG与敌共眠》(三星-LG敵との同床)的报道,指出韩国两大家电(电子)代表性企业保持敌对的同时,联手开发北美移动电视制式产品。 这也是在手机、家电、LCD等产品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两家宿敌之间的首次围绕技术标准的合作。并进一步指出促成双方合作的根本原因则是为了形成韩系家电(电子)对美日家电(电子)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各自的国际竞争优势,最终目的则是夺取美日韩家电(电子)标准战的最终胜利。 2008年5月22日,日本读卖新闻《读卖PC》专刊,发表了《昔日的敌人,近日的盟友夏普&索尼液晶面板合作动机揭秘》一文。指出“日本国家电产业振兴”正是双方合作的根本原因。就日本国内而言,日立、松下、东芝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针对IPTV下一代电视制式标准的「IPSAlpha技术」研发合资公司;对于松下公司而言等离子面板研发生产虽然其强项,但是随着液晶电视时代的来临,液晶面板全球第一的宝座却被三星占据着。东日松三公司的合资正是基于下一代电视制式标准的未雨绸缪式的联合,以形成日本电视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优势。5月份以来,韩国的国家报纸《中央日报》则连续刊发《日本:IPTV不想输给韩国?!》、《日本的IPTV元年宣言》、《质疑只是为了IPTV的IPTV法》等三篇文章;而日本日经新闻、日经TC、ZDNET等权威或专业媒体则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关下一代电视“IPTV”标准之战的专稿评论。韩日两国家电业巨头间的“IPTV”的明日之战一触即发。同时,也是在5月份,日本最权威的泛家电媒体《ImpressWatch》的《PCWatch》频道发表了著名家电观察家大河原克行《PCdeTV运动将给PC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一文。给我们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由微软总裁比尔盖兹亲自出席发起成立的WDLC(WindowsDegitalLifestyleConsortium)销售促进联盟体的由来。以及WDLC为什么能够吸引NEC、东芝、富士通、松下等PC、家电制造巨头、淀桥相机(YodobashiCamera)、比酷相机(BICCamera)等日本家电连锁企业、日本TV局等巨头们参加近来的深层次原因。在IPTV、iPhone、Win-Mobile、W-Web时代的孕育阶段,通讯(信)、IT、TV行业大融合的背景下,PCdeTV运动具有妊娠反应的象征性意义。 另外,韩日家电业巨头的标准之战延伸到竞合领域,则表现为荷兰飞利浦降低LG显示器合资公司出资比例之后,公司名称则直接变更为LG显示器。索尼与三星的液晶面板合资项目在索尼&夏普液晶面板合资项目之后,虽然索尼方面发表了继续推进该项目合作声明,但是韩国的媒体还是发表了《索尼抛弃三星》评论性文章;并被日本的媒体广泛的报道和转载。液晶电视市场份额之争成为现阶段日韩家电产业竞争的焦点,而不再是单纯的1对1企业个体间的竞争与合作了。因为韩国、台湾地区液晶面板低价格优势对日系液晶面板家电企业的冲击,“单打独斗”式的个体英雄主义将注定损失惨重甚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放大整个泛家电领域,也是如此。这正好是中国著名的企业经营理论家苏宁电器孙为民的著名论断:“(企业间竞争)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的有力注脚。同时,这也进一步说明日本家电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不再是企业之战、产品之战、技术之战,而是一国产业对另一国产业的“国家之战”。 另外,美泰克卖身于人,IBM出售电脑制造业务,GE宣布出售家电业务,摩托罗拉宣布上市公司剥离手机业务。美系家电行业整合的步伐也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但是,美系家电行业整合的过去,也许并不是日本家电业的未来!韩国家电业的联合,也许并不是日本家电业未来的全部!中国家电业的崛起,也许并不是日本家电业未来的威胁动力! 所以,日本家电业的未来,绝不能重复别人或再重复自己过往的轨迹。日本式家电整合浪潮必将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家电家电业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