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6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北京高调宣称,要把合肥市打造成与广东顺德、山东青岛齐名的家电制造基地,并计划利用8~10年时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 2008年1月18日,总投资12亿元的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压缩机生产

2007年6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北京高调宣称,要把合肥市打造成与广东顺德、山东青岛齐名的家电制造基地,并计划利用8~10年时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 2008年1月18日,总投资12亿元的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压缩机生产项目在南昌经济开发区奠基,仅压缩机一项的年产量就将突破600万台。 2007年6月,武汉家电产业链规划暨产品配套信息发布会上,首次发布《武汉家电产业链发展规划》,提出,至“十一五”期末,家电行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房间空调器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台,家电产品零配件的市内配套量超过40%,“十一五”将武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家电制造业基地。 2007年年底重庆市产业规划公布,将做大做强家电和电子芯片产业力争到2012年形成国虹、格力(重庆)公司、海尔(重庆)公司3个百亿级信息家电企业,以及年销售产值400亿元的信息家电工业集群。同时,形成年销售产值500亿元、产品梯次完备的电子芯片工业集群。 还有滁州、成都…… “中国家电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场从东向西的制造能力转移。”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正因为如此,将于2008年4月17日~20日举办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地点选在了上海。据组委会介绍,将原来两年一届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电展”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调整,一方面是为适应中国家电产业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上海承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的地缘优势,方便各主产区企业集体参展。 制造基地面临拓张瓶颈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东部已经形成了三大家电业制造基地,被行业称为中国家电制造的“三极”,一是珠江三角洲,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0%,主要产品为空调、微波炉和以出口为主的小家电占据重要地位(图1);二是长江三角洲,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30%,主要优势产品为洗衣机、空调和厨房电器(图2);三是环渤海经济圈,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0%,主要优势产品是空调、冷柜和冰箱(图3)。 这三大家电制造基地是中国家电行业整体实力的集中反映,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具竞争力的集群效应,这三大制造基地奠定了中国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地位,也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制造基地的首选地之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东部家电产区已基本达到产业链的饱和状态,土地资源更是稀缺。东部经济因为相对发达,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教育成本等也相对较高。同时,有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工人的工资,相对昂贵的生活费,和相对较低的收入已很难再吸引大批的内地劳动工人,以至于近年来沿海地区工厂出现产业工人缺乏而导致的开工不足。 另外,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家庭拥有量比较高,市场相对饱和,这就形成产区和市场的脱离,东部生产的家电产品要拉到中西部地区销售,物流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家电制造基地向中西部主动转移就成为必然。 相反,西部的成本相对较低,随着西部开发的快速推进,中国家电行业所要求的上下游供应、配套等环节在中西部地区也应该会越来越成熟,这也为家电制造向西部转移提供了条件。 溯江而上的制造转移 从近来发布要做大家电行业的城市或地区来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城市位于长江边上或是靠近长江。这一切是偶然还是必然?还是得长江者得天下? 先来看安徽合肥(如图4),随着“中部崛起”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铁路、公路、机场等多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合肥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对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城市。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CEO方洪波更是一语中的:“得合肥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合肥在战略部署的重要性,合肥周边有长三角和中部作为腹地,涵盖了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这个区域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武汉等城市,而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以青岛和顺德为代表的其他家电生产基地难以辐射到的。 安徽家电制造圈除合肥外,还包括滁州、芜湖两市,目前在安徽,先期已经有了美的空调基地、科龙空调基地、海尔彩电和洗衣机工业园、康佳彩电基地及西门子的冰箱基地。此外,还有荣事达洗衣机生产基地,三洋洗衣机和微波炉工厂,美的冰洗生产基地、美菱冰箱生产基地、日立生产基地,融入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家电制造基地成为各大家电品牌开拓中西部市场的重要选择。 湖北省武汉家电制造圈以武汉为中心,包括荆州、黄石(如图5),主要产品有空调、电热水器和冰箱压缩机。按照武汉市家电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到“十一五”末期,以武汉海尔、美的、TCL、苏泊尔、小天鹅等著名品牌为依托的家用电器产业将实现产值200亿元。武汉家电圈的薄弱环节是产业配套比较差,随着这些进驻家电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技改力度的加大、产品工艺的提升,本地配套不足已成为发展瓶颈,大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从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采购。 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家电制造圈(如图6)则包括成都、绵阳、贵州等产区。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在此建厂,可辐射西南、西北市场,在重庆建空调生产基地的企业已经有美的、海尔、格力。 另外,作为未来家电西南制造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成都地区,在家电制造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海信科龙在这里的50万台冰箱基地,小家电方面有成都彩虹,另外还有一些生产热水器和吸油烟机的小企业。据统计,市区加上郊县,成都地区全年家电销售额在65亿元左右。成都作为西部商贸中心,辐射西部10多个省区,拥有年销售额达200多亿元的市场。成都拥有巨大的家电市场空间,但产能相对不足,在目前沿海家电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背景下,落子成都应该是一步好棋。 在这几个基地中,南昌家电制造圈相对薄弱(如图7)。目前只有宁波奥克斯150万台空调产能,2008年将扩大到300万台,齐洛瓦50万台电冰箱和30万台冰柜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景德镇华意冰箱压缩机和部分冰箱产能。但从区位优势来看,以南昌为中心,可以辐射华中、华南近5亿人口的市场,从这点优势出发,家电产业在南昌的发展应该还有一定的空间。 此外,家电制造基地的转移也都得到了各地区政府的重视,打造“家电产业基地”为政府招商引资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战略。除了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地方政府积极办展也成为家电制造基地转移的一大表现。像由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和多部门主办的“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由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多部门共同主办的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国际家用电器及零部件展览会”等,均以当地产业集群为依托办展,扩大制造基地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注。 通过产业转移继续保持全球的 竞争优势 中国家电业西进路线,放在全球家电产业转移的背景上看,是积极的、主动的转移,其目的是继续保持中国家电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随着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际贸易壁垒的抬升,中国东部家电产区目前的生产成本已开始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行业正在被逐步增加的成本所困扰。 另外,2007年家电产品的贸易顺差约占全国总顺差额的10.6%,已经成为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政策预期来看,管理机构在未来可能会对家电产品出口关税进行调整,以润滑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这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出口业绩。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家电行业要继续保持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只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将制造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通过加强研发和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品质,在国际市场中扩大自有品牌的份额,提高中国家电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通过制造转移,原有的制造基地可以从原来单纯的制造角色升华到管理角色,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用于跨地区经营、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促进中国家电行业的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东部的制造转移,可以实现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也能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发展中西部的区域经济。比如2007年顺德政府就酝酿为“顺德制造”申请整体品牌称号,而2008年顺德、湛江、狮山、南头、东凤、南海等家电产区还将以产区为单位,参加“中国家电博览会”,继续强化和突出成熟产区的形象。据“中国家电博览会”组委会介绍,如果加上还在联系的其他新老产区,本届展会以产区为单位的参展团队总面积将达1000多平方米。
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