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前,国家广电总局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改革的意见》,以免费发放机顶盒的部署,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00万。数字电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协调组组长杨知行教授此前对外透露,数字电视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改革的意见》,以免费发放机顶盒的部署,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00万。数字电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协调组组长杨知行教授此前对外透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联合方案近期将提交国家发改委,预计年内有望出台。至此,让业界苦等3年的数字电视标准终于有了眉目。国家有关部门曾宣布,"2003年为标准化年"、"2004年为产业化年",以确立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并推进产业化。但计划连连落空,延误了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已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外国数字电视标准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序幕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拉开,却因为旷日持久的"标准之争"陷入困境。就在LG、日立、松下、惠普、三星等跨国公司纷纷推出数字电视的时候,众多中国企业却在苦苦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期待在发令枪响起后的最后一搏。
最后的话语权
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有地面、有线、卫星3种方式。在卫星传输的行业标准方面,我国2000年就已确定使用欧洲DVB-S标准;在有线传输方面,由于当时我国未能开发出成熟的、可以产业化的技术,因此无力制定自己的标准。于是,国家广电总局将欧洲有线传输DVB-C确定为行业标准并开始试用。这意味着在卫星传输和有线传输标准领域,我国已完全失去话语权,仅剩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领域能有所作为。
在我国研制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之前,国际上已有美、日、欧三套数字电视标准。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我国采用别国研发的数字电视标准,意味着我国将给国外厂商付出不菲的专利费用,比如韩国数字电视采用了美国标准,韩国厂商每生产一套符合该标准的电视机集成电路芯片,都要向美方交纳近40美元的专利使用费。据测算,这笔专利使用费将高达300亿元,对于我国的电视机生产厂商来说,承受这样的负担是困难的。"得标准者得天下",近年国家大力发展闪联(IGRS )、TD-CDMA等标准,目前,数字电视标准又将成为中外企业争夺市场的焦点。
标准成发展瓶颈
据赛迪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数字电视终端市场的总规模为191.8亿元。到2008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为3373万,普及率将达到24%。有关部门预计,2005年至2015年,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600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2010年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将达到2050万台,其中蕴藏的市场商机将达到1万亿元。为此,欧洲、美国、日本电子信息领域的跨国公司不惜投巨资研发数字电视的标准、芯片和整机,瞄准庞大的中国市场。
我国拥有广阔的数字电视发展空间,但标准迟迟无法出台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陆建勋等专家对此深表忧虑。他们表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正面临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输掉标准意味着输掉产业、输掉市场。假如我国再不确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我国将丧失在数字电视标准领域的最后一块领地。不仅使已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付诸东流,而且我国数字电视将重蹈DVD产业的覆辙,受制于人,被迫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
与时间赛跑
目前,国内电视台更倾向于采用已经通过多重测试的国际标准,而不是等待国内标准的出台。事实上,受市场需求的驱动,国内已有10多个省市在测试欧洲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DVB-T。"压力最大的时候是2003年。"杨知行表示,当时上海用欧洲标准试运行数字电视,一下上了2000套,2003年就宣布赚了钱。随后北京、南京、长沙、杭州等地也都决定自己上马试运行。如果不是国家出面干预,欧洲标准就会很快蔓延到全国,成为既定事实。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内电视台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数字播出,有关技术及相关标准必须在2006年之前进行试运行,以便在向观众正式提供奥运会数字电视节目前积累相关经验。也就是说,今年将是数字电视标准出台的最后时机。迫于时间和竞争压力,广电部门以免费发放机顶盒形式力图加快整体转换。
根据广电总局"十五"计划,2005年底,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中的1/3要转换为数字电视用户。但目前转换的用户数量却仅为200万户左右。"很多人把眼睛盯在数字电视发展的用户数量上,这是片面的。"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认为,2005年,也许是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分水岭。
数字电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