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吸油烟机产品已经成为厨卫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扮演着我国厨房革命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众多家电企业和燃气具企业争相发展的产品之一。回顾我国吸油烟机行业的发展历史,展望其发展前景,应该是有益的。 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吸油烟机产品已经成为厨卫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扮演着我国厨房革命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众多家电企业和燃气具企业争相发展的产品之一。回顾我国吸油烟机行业的发展历史,展望其发展前景,应该是有益的。

一、我国吸油烟机发展的历史沿革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五金行业内的科技情报工作者根据掌握的国外信息就提出了在我国开发吸油烟机的建议。限于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国内无一厂家开发这种产品。直到1984年7月,上海桅灯厂根据掌握的实物情报(台湾产吸油烟机样机)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外排式吸油烟机,同年12月投入生产,当年产量为629台。上海成为我国最早开发和生产吸油烟机的地区。

杭州铰链厂也曾在1984年开始试制吸油烟机,但当年未投入生产,也是最早开发和生产吸油烟机的厂家之一。

1985年,深圳沙头角粤海家电五金总厂、上海航海仪器厂、哈尔滨不锈钢制品厂、哈尔滨市炬光制灯厂、广州五金工具厂、武汉日用五金研究所等单位也开始试制吸油烟,但只有哈尔滨不锈钢制品厂当年投产。这样,1985年正式投产的有上海桅灯厂、杭州铰链厂、哈尔滨不锈钢制品厂,共计生产15900台,应该说是我国吸油烟机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的第一年。

1986年,杭州余杭红星五金厂(即现在的老板牌吸油机的诞生地),北京厨房设备厂、大连电风扇厂、上海新峰家用五金厂、东海微电机厂、广州洗衣机厂、广东开平三埠家用电器一厂等厂家也争相加入到开发吸油烟机的行列,但当年未投入批量生产。实际上,1986年只有6家企业批量生产,总计年产量为10.26万台,但发展势头之猛可见一斑。

1987年,我国吸油烟机生产企业一跃发展到52家,年产量也增加到37.4万台。其中,广东省产量比1986年增长7倍,上海产量比1986年增长10.3倍,哈尔滨产量增长1.9倍。

1988年,我国吸油烟生产企业发展到76家,年产量达134.81万台。
1989年,仅上半年我国吸油烟机产量就达到86.1万台。但六月份之后,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吸油烟机的生产销售出现了突然下滑的局面。但是,吸油烟机的发展并未因此因而止步,重点生产企业转而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吸油烟机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1990年,据对31个主要生产吸油烟机厂家的统计,年产量为152.2万台,据称,全国吸油烟机在1990年的产量约为400万台。

1991年,仅据重点吸油烟机生产企业计划产量统计,为302万台,实际产量应该突破400万台大关。

二、我国吸油烟机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吸油烟机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质量也得到持续改进。

1、净化方式。早期开发的吸油烟机基本上是仿制进口样要,内循环吸附式吸油烟机和吸附外排式吸油烟机都有生产,但这类产品因不适合中国的厨房条件而自行淘汰,目前基本上均采用了外排式吸油烟机,少数厂家采用了铝孔板吸附式外排式结构。

2、风机型式。我国吸油烟机开发初期采用电风扇或换气扇用的轴流式风机型式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风机风量较大,但风压低,因而被离心式风机所取代。目前重点厂家的吸油烟厂的风机均达到高风量、高风压的要求,使用性能较开发初期大有提高。

3、电机。开发初期,基本采用单电机双风道结构,电机采用含油轴承的也较多。后来又发展为双电机双风道,并占据了吸油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单电机单风道深箱型从开发初期就始终占有一定比例,到目前,这种机型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含油轴承的使用寿命较短,于是一端为含油轴承、另一端为滚珠轴承的风行了较长时期,目前基本为滚珠轴承结构,重点厂家均采用了日本的滚珠轴承,其噪音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达到了低噪音的要求。

4、风叶结构。开发初期基本采用后向风叶,只有少数采用前向风叶,进入九十年代开始采用涡轮喷射风叶。前向风叶的风景、风压、油脂分离度均达到较好水平,而后向风叶风压和油脂分离度两项指标偏低,使用效果不佳。涡轮喷射风叶是引进国外的新结构,各项使用性能均较好。目前深箱型吸油烟机均采用千叶型风叶。

5、风叶材质。后向风叶和涡轮风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前向风叶多采用塑料,塑料风叶制作简单,且运转噪音较低。千叶风叶一般为钢板外表喷涂涂料制造,深箱型吸油烟机多采用这种结构,也能达到高风量、高风压、低噪音的要求,输入功率一般在120W至200W之间。

6、涡壳形状。开发初期,涡壳形状较简单,也不尽科学。如有的采用分体焊接风道,有的采用风道上部与上壳以泡沫塑料密封,结构简陋,普遍存在漏油现象。后来逐步改进,采用了双曲线风道,有的采用独立双风道,整体封闭。现在的深箱型单电机涡壳密封性均较好,也利于油烟的排除,重点厂家的涡壳已解决了漏油问题。

7、集油装置。开发初期的集油装置均较简单,集油效果不好。目前吸油烟机的导油、集油结构基本均较科学合理,基本上解决了导油、集油效果不良的问题。

8、外形结构。开发初期,有的吸油烟机集流罩(捕集面)采用平面型式,捕集油烟的效果较差。改进为槽型集流罩,前部没有集流挡板,目前大部分吸油烟机均采用深箱型集流罩,捕集油烟的效果大为改善。其间也曾流行过超薄型、风帘型等结构的吸油烟机,但均因吸油烟效果不佳而淡出市场。近年来欧式吸油烟机在市场上较为流行,适应了新房装修的潮流。

三、我国吸油烟机质量检测概况
1986年至1987年,为了编制吸油机产品标准的验证要求,对早期开发吸油烟机的厂家的产品进行了集中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个时期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普遍较低,尤其是主要性能指标合格率低。如噪声合格率为53%,风压合格率为80%;普遍存在漏油、甩油现象。

1989年进行全国吸油烟机质量检测显示,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改进,风压合格率为93%,风量、噪声和电气安全性能均达到100%合格。

1991年进行的全国吸油烟质量检测是按照原轻工部组织制订的“吸油烟机分级规定”进行的。全国51家吸油烟机厂家的60组产品参加了检测。当时分级规定中风压指标为A级≥180Pa,B级≥160Pa,C级≥120Pa;风量指标(双电机)A级≥10m3/min;B级≥8m3/min;C级≥6m3/min;单电机A级≥7m3/min;B级≥6m3/min;C级≥5m3/min。

检测结果显示,安全性100%合格,风压达到A级的有35组,占受检总数的58.3%;达到B级的24组,占受检总数的40%;只有一组为C级水平。风量达到A级的有32组,B级的24组,C级的4组;噪声达到A级的31组,B级的17组,C级的12组。

1992年检测了全国的46组92台吸油烟机。风压达到A级的21台,B级的52台,达到C级的15台,还有4台未达标;风量达到A级的45台,B级的37台,C级的10名;噪声达到A级的32台,B级的47名,C级的13台。

1993年以后的检测基本上是电气安全性能的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很少。据掌握的情况分析,一段时期开发的超薄型或风帘型吸油烟机,其风压、风量均是偏低的,甚至达不到标准要求,有的风压仅70Pa左右,就是吸力较低,吸油烟效果较差。目前流行的深箱型吸油烟机大多达到高风压、高风量、低噪音的水平,风压高200Pa以上,风量最高可达14m3/min,噪音基本在70dB(A)以下。效率普遍在20%以上,较开发初期的产品提高了很多。

这里顺便提一下,我国曾于1997年在某厂家引进意大利Elica吸油烟机样机16台,并按我国标准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其做工精细,折卸方便,安全性能可靠,且均设有双重过滤装置,属于环保型产品。这是我国同类产品中所没有的。但其空气动力性能分析,风量、风压、效率三项全部合格的只有三种型号,风量、风压两项达标的有四种型号,即有50%以上的型号未达到我国标准要求。这种结果是国情不同而导致的,并说明Elica吸油烟机质量不好。

四、我国吸油烟机产品标准的发展情况
早在1986年,原轻工部有关部门就专门召开了最早生产吸油烟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参加的吸油烟机标准草案研讨会,并形成了标准草案第一稿,并以此稿为依据对当时国产14种吸油烟机进行了检测验证。

1987年原轻工部又在大连召开了吸油烟机国际草案研讨和审定会,进行必要的修订。当时的吸油烟机国际草案参照台湾地区排油烟机而制定的。

1989年2月,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1989~1990调整后的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由北京家用电器研究所负责起草了《吸油烟机》报批稿,1990年报批稿转交给中国五金协会所隶属的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并于1991年召集5家吸油烟机生产企业讨论通过了《吸油烟机》标准报批稿,这就是QB/T1816-93《吸油烟机》标准;
1999年又发布了GB/T17713-1999《吸油烟机》,在QB/T1816-93标准的基础又作了修订。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4906.28-9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吸油烟机的特殊要求》,1999年又发布了GB4706.28-199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吸油烟机的特殊要求》,对1992年标准的有关条款进行了修订。

回顾我国吸油烟机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我国吸油烟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仿制、研制、成熟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成为吸油烟机生产的大国。吸油烟机已成为我国城镇家庭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厨卫产品成员之一。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吸油烟机行业也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款式众多,环保节能、功能可靠、控制方便、质量更优的吸油烟机产品将不断推出市场,吸油烟机行业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