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全国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37.1%,延续着近年来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然而葡萄酒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仅同比增长22.7%,是饮料酒制造业各子行业中产值增幅唯一低于产量增幅的行业。 从指标增长对比看,葡萄酒行业产值增长明显滞后于产

2007年全国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37.1%,延续着近年来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然而葡萄酒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仅同比增长22.7%,是饮料酒制造业各子行业中产值增幅唯一低于产量增幅的行业。
从指标增长对比看,葡萄酒行业产值增长明显滞后于产量增长,似乎折射出一种产品价值整体缩水的发展现象。从市场价格观察,近年来葡萄酒价格出现回落,在饮料酒产品主流市场白酒价格居高不下、啤酒价格全线上涨的映衬下,葡萄酒价格增长迟缓,甚至相应下降,对关注葡萄酒市场的人来说,是有目共睹的。
葡萄酒行业前些年出现过“热点”,但这个所谓的“热点”随着葡萄酒市场的迅速衰退、葡萄酒产业的骤然降温,而成为昙花一现。如今,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对葡萄酒产品标准的不断完善,葡萄酒行业已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发展阶段,但2007年全国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幅度仍达到37.1%,在饮料酒各主要品种中增幅最高,也就是说,葡萄酒行业生产仍在延续着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态势。然而葡萄酒行业全年工业总产值和前11个月主营业务同比增长幅度,均是各行业中最低,分别增长18.2%和22.3%。从表面对比看,葡萄酒产品的总体价值(具体表现在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我们可以理解为前些年葡萄酒市场出现的急剧升温,造成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即使这个增长带有很大的盲从性。而在当时,国内葡萄酒产业的现有能量,对这突如其来的市场急剧增长一时难以应对,特别是葡萄原料的供应突然出现短缺,形成这样一个连锁矛盾:行业生产满足不了市场供应,原料供应满足不了行业生产。由于当初的“红酒热”是在一种极具感性化思维的指导思想下出笼的,对当时中国是否具备全面提升该产业的时机和条件,缺乏科学而理性的判断与论证,简单说是导向上出了问题,导致该产业在“理论上”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生产规模瞬息激增,原材料供应严重短缺,价格上涨自然而然。为缓解国内原材料短缺的矛盾,许多生产企业转而把原材料来源瞄准国外,加上部分企业的投机心理,国外葡萄酒原浆及大包装散酒被大量进口,造成该类原料进口价格的攀升,再算上关税、运费等成本,靠这类原料生产葡萄酒的企业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上述因素造成的后果,导致当年的“红酒热”时期,葡萄酒总体价格出现明显上升。同时这种盲目性也造成该行业投资超前增长后的过剩局面,这也是该行业目前约10%的资产增幅度(各酿酒行业的最低资产增长),仍能带动30%以上产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
近几年,国内葡萄酒消费趋于理性,市场供求趋于平衡,而与此同时,全国葡萄酒产量仍保持较高幅度的持续增长,市场投放量仍在加大,这是促使葡萄酒价格回落的首要因素。同时,随着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趋于理性,国家通过完善行业和产品标准提高葡萄酒生产的准入门坎,葡萄酒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日益产生积极效应,一些骨干企业、名优企业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柱,而以往那种众多中小企业及“杂牌军”同它们争原料、争市场的不利局面,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一方面使这些支柱企业生产环节上的原材料来源趋于稳定,淡化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上,理性的消费和优化后的市场,使一些名优产品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随着过去那些杂牌产品、低质低价产品大面积退出主流市场,国内葡萄酒市场得以净化,这类产品对市场形成的非健康性的冲击日趋缓解,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市场氛围里,对葡萄酒市场的主导作用相应加大,为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归和科学掌控,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空间。
今后一个时期,葡萄酒价格有可能继续出现下降,但这种下降是有限度的。首先,目前延续的葡萄酒价格下降态势,是前些年一度出现的葡萄酒价格急剧增长后的回落,这样的回落应该是有限度的;其次,近期出现的国内农产品价格暴涨,势必会起到连锁反应,波及葡萄原料价格及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第三,从2008年年初的气候条件看,全国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大面积、高强度降雪冰冻天气,这就为今年的气象走势,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这场灾害并没对我国葡萄主产区造成什么影响,但由于波及地域较广,今后是否对全国气候的总体格局产生影响,是否对葡萄产区发生连锁效应,进而造成葡萄酒生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还是个未知数。第四,葡萄酒原浆和大包装葡萄酒的进口价格也在上涨,以容量2升以上的鲜葡萄酒为例,2006年进口量同比增长121.1%,进口额仅增长71.6%,前者比后者多增长49.5个百分点;2007年一季度进口量同比增长100.9%,进口额同比增长90.2%,二者差距缩小到10.7个百分点;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增长60.9%,进口额同比增长58.6%,前者仍高于后者,但差距缩小到2.3个百分点;而这个差距在三季度结束后,终于出现逆转,前三季度进口量同比增长35.6%,进口额同比增长37.6%。
然而即使存在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葡萄酒产品的价格定位仍是生产企业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我们说过,葡萄酒价格无论是目前的持续下降,还是有可能继续下去的“有限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前些年较高的价格定位而言,葡萄酒在中国本身就是比较高档的酒类消费品,这个市场回归理性后,已经淘汰掉一大批盲从的消费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低收入群体,即使目前仍坚守这个消费阵地的消费群体,也包括相当一部分不确定因素,这个因素主要受消费传统和消费水平的制约。如果葡萄酒价格近期出现反弹,短期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受这方面因素制约的群体,随着近期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直线窜升,大众消费成本明显加大,而酒类商品作为生活辅助品,甚至说“奢侈品”的消费,随着占社会绝对比重的中低收入者对社会活必需品消费负担的加重,很可能在消费取向上做出一定的取舍,这种取舍有可能让这部分消费者在葡萄酒消费阵营中本不很坚定的立场,产生动摇。毕竟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看,葡萄酒同白酒、啤酒相比属于新兴产品,或者说还处于以探索和尝试为主的“初级阶段”,民间亲和力本不牢固,如果价格上做不到“说得过去”,有可能将一大批中低收入消费者重新推向价格更能接受、口味更加习惯的中低档白酒市场和大众化的啤酒市场。(作者为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孙杰)
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