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需求增长VS产能扩张 长远来看,一方面中国啤酒行业的需求强劲增长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行业前景一片光明;另一方面国内各大啤酒集团或并购或新建来努力增加产能,国外啤酒巨头也四处跑马圈地,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整合有加快的趋势。

需求增长VS产能扩张 长远来看,一方面中国啤酒行业的需求强劲增长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行业前景一片光明;另一方面国内各大啤酒集团或并购或新建来努力增加产能,国外啤酒巨头也四处跑马圈地,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整合有加快的趋势。在行业的整合中龙头企业孕育着机会。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和燕京啤酒将最有可能从此轮的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性的啤酒寡头企业,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啤酒涨价VS原料涨价 目前原料价格全面上扬,同时啤酒价格也涨声一片。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在自己的强势区域通过提价的方式来转移成本的压力。随着行业整合的不断深入和原料价格的回落,龙头啤酒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奥运将成为啤酒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奥运短期内能够提升啤酒销量,长期能够提升品牌价值,所以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作为北京奥运的主要赞助商,理应可以充分享受奥运带来的商机。 关注拥有多个强势市场且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国内外投资者给予中国啤酒行业高估值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而作为大众化的消费品,啤酒能够更好地与这个巨大市场相融合。鉴于当前原料成本上涨对啤酒企业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暂时给啤酒行业"持有"的投资评级。展望未来,啤酒行业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前景光明,我们长期看好啤酒行业。 我们对啤酒行业选股思路主要是关注拥有多个强势区域市场且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这里我们首推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风险和行业过度竞争的风险 综观当前的啤酒行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众多矛盾同时集中于这个行业之中。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中国啤酒行业的需求强劲增长和消费持续升级,行业前景一片光明;另一方面国内各大啤酒集团或并购或扩产来努力增加产能,国外啤酒巨头也四处跑马圈地,竞争日趋白热化。从当前情况来看,原料价格全面上扬,同时啤酒价格也涨声一片。这些矛盾现象的同时存在,无不困扰着人们对啤酒行业的估值判断,行业需求的增长是否能够平抑激烈竞争带来的影响,啤酒价格上涨是否能够抵消原料涨价带来的冲击? 本文将对上述这些矛盾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从众多的矛盾中寻找啤酒行业的投资机会。 一、需求增长VS产能扩张 (一)行业容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虽然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成熟啤酒市场,我国啤酒市场的容量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啤酒产量逐年递增,年均增幅为10.8%。2007年我国啤酒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啤酒产量达到了3931万吨,同比增长11.8%。 从1991年至2007年,我国啤酒产量增长了391%,年均增速为10.7%,目前已经连续第五年成为世界啤酒第一生产大国,占世界啤酒产量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13.1%上升到了2006年的20.5%。据2006/2007年度世界酒花报告统计,06年全球啤酒产量比上年增长6%,达1.7亿千升,增长部分的近50%是在中国实现的。预计未来5-6年内国内啤酒的销量复合增长率还能维持在10%左右。 人均啤酒消费量和人均收入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比人均啤酒消费量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些地区的啤酒消费量将有望得到提升,我国啤酒行业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和农村务工人口的增加,农村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市场。 (二)消费升级带来中高档酒需求量的增大 1.啤酒的分类根据啤酒的档次划分,可以分为三种:中高档啤酒、中档啤酒和中低档啤酒。这三类酒有其不同的适用区域和定价水平。 2.消费结构升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啤酒价格的敏感性有下降的趋势。饮料调查机构Canadean的报告显示,将中国市场称为"高端与超高端啤酒最具消费潜力的市场"。Canadean公司的报告称,近5年来,全球高端和超高端啤酒的销量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超过主流啤酒增长速度的1倍。这是近年来全球啤酒市场上一次最有意义的突破。报告将这一增长归因于消费者日渐变化的口味、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饮用少量烈性啤酒。 同时,小瓶化、低度化也是啤酒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各种容量的啤酒瓶型的出现,640ml装玻璃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改变,600ml、490ml、496ml、428ml等不规则容量已经不断涌现。由于市场的需求,目前啤酒低度化趋势也愈演愈烈,11°的基准麦芽度逐渐被颠覆,7°、8°的产品在某些地区也成为消费主流。这些趋势反应了啤酒行业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档次的提高,也反映了市场的需求。 从当前来看,啤酒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还比较高,因此对啤酒销售影响最大的还是价格因素。但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悄然进行中,中高档酒是啤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青岛啤酒的易拉罐、小包装市场增长很快,目前国内的中高档啤酒市场主要被青岛啤酒和百威啤酒瓜分。其他啤酒企业也在积极介入这个领域,燕京啤酒的小瓶装啤酒、冰啤酒和清爽2008等产品也相继投入市场,中高端酒的比例已从02年的40多万上升到了07年的118万。 (三)优势企业产能扩张引发了激烈的竞争 当前的啤酒行业的竞争程度可以用"硝烟弥漫"四个字来概括。很多啤酒企业以几万元到几百元不等的金额买断酒店、排档、窗口店、地摊店等,以限制其他品牌啤酒销售。有的厂家对酒店服务员实行瓶盖兑换钱物等方式以鼓励他们诱使顾客消费自己的产品,进行间接性排他销售。等等。 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一线、二线的优势啤酒企业纷纷扩充产能,抢占国内市场。 国外啤酒巨头也对中国巨大的啤酒市场垂涎三尺,希望能够在这一轮的啤酒行业整合中分一杯羹。
90年度中国的啤酒业就已经开始了兼并重组,青岛啤酒所搞的并购基本在山东区域,而燕京啤酒在湖南湖北等地略有动作。2000年来,为了追求规模效应,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已成为啤酒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的啤酒行业品牌众多,即使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公司除主品牌之外下属的品牌也不少。以青啤为例,由于大量收购地方性啤酒,青岛啤酒旗下的品牌曾一度达到了40多个。2005年之后,由于高昂的内部整合成本,国内各个啤酒巨头收购兼并步伐有所减缓,开始以扩充自身产能为主。纵观近几年的情况,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均以每年50-100万吨的速度在扩充产能。 (四)行业整合中孕育着机会 我国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龙头企业掌握的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啤酒行业正在出现大范围的整合,行业的集中度不断增加。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最终难逃被兼并或倒闭的命运。 上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规模决定了效益,啤酒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但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龙头能够生存下来。如果参考美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二战后美国啤酒业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46-1960年前几大啤酒企业在全美范围内并购或新建生产厂,以并购为主快速抢占市场,并伴随着激烈的价格战;②各集团开始以扩建新生产厂为主,局面相互交错,价格战异常惨烈,很难实现价格同盟,到1985年,只剩下了十几个大集团垄断了2000万吨的市场,前五大集团占据了总产量的93%;③价格战平息,行业生产能力明显地向大型生产厂集中,大型啤酒集团的规模增大,数量减少。三大啤酒集团占据了美国啤酒产量的97%。
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