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啤酒产业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产业。中国的啤酒产业从1900年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一片空白。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啤酒市场需求量的几何级数的膨胀,中国啤酒企业雨后春笋般地
中国啤酒产业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产业。中国的啤酒产业从1900年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一片空白。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啤酒市场需求量的几何级数的膨胀,中国啤酒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最多时竟达800多家啤酒企业,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金星等几家大的啤酒集团迅速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支撑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中坚和脊梁。 随之陆续有60多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外资啤酒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这对中国啤酒产业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对中国啤酒市场发展速度的盲目乐观,产能过度膨胀导致了供需严重失衡,中国啤酒市场在10多年的时间内迅速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和激烈,市场竞争秩序长期混乱不堪,使中国啤酒产业的战略格局处于动荡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啤酒工业虽然击退了洋啤酒第一轮进攻,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洋啤酒实施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走强强联合之路的战略对中国啤酒市场开展了新一轮的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啤酒产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使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在对啤酒产业和啤酒企业发展的研究中,还普遍缺乏较为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对产业的发展趋势缺乏准确判断,对中国啤酒企业的发展对策缺乏指导。如何深刻认识和分析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准确的把握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方向,使产业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国啤酒企业正确规划、认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产业宏观政策的制订,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使中国啤酒企业在未来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中国民族啤酒工业健康快速发展正是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啤酒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啤酒产业竞争格局的研究,为我国啤酒产业未来发展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啤酒产业竞争格局发展历程的系统研究,为动态发展中的中国啤酒产业勾画出比较清晰的轮廓,为啤酒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啤酒产业是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及走向之相同点就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中国啤酒产业最终将发展到如同美国、日本那样比较成熟的啤酒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全国范围内只有为数极少的几家大型啤酒企业占据整个市场80%以上的份额,众多没有资金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逐渐失去市场,从而走向破产倒闭或被收购和兼并的结局。未来的中国啤酒产业竞争格局将会出现以下特征: 企业并购潮进一步高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从国外产业市场结构发展的历程看,企业兼并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形成的直接途径。正如施蒂格勒在《通往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一书中所说:“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中国啤酒产业正向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阶段发展,所以今后产业内的并购仍将继续,而且并购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并购潮的进一步高涨加速了中国啤酒产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青岛、燕京、华润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会持续增长。珠啤、金星、哈啤等二级集团也会迅速扩张,规模会快速增大。产业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2002年中国啤酒行业前十强总产量达到1245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52.22%,同比分别增长17%和13%。 行业寡头逐渐形成。从全国啤酒市场格局看,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青啤、华润、燕啤三大啤酒集团的第一梯队的地位已经奠定,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第二梯队鼎立之势已渐成。国内啤酒市场目前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东北有华润、哈啤,北方有燕京,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中部有金星,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已经形成短兵相接之势。尽管由于全行业有近40%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经常引发恶性的价格战和不公平的竞争,但是规模和品牌已经注定,这些啤酒巨头在最近一段时期内的位置将不会发生改变。今后国内主要大型啤酒企业将利用资本和规模的实力继续进行着合纵连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化、表面化。随着啤酒行业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各主要啤酒生产企业之间不但在产品价格、市场区域上展开直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发展。可以预期,在未来的10年之内进过进一步的规模整合后,将形成青啤、燕京、华润、珠啤、哈啤、金星等十家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国内啤酒市场的局面。 竞争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都将发生较大变化,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化,市场经济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将为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啤酒市场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国外资本将会运用其在管理和市场方面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啤酒产业方面的投资。如百威除了与青啤合作之外,还将进一步投资使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从目前的20多万吨提升到50万吨;华润及外资合作伙伴SAB公司将联手增资20亿元用于今后5年内在中国啤酒收购预算;英特布鲁入股珠啤后,又放言中国的二线啤酒企业都将可能是其下一步收购对象;麒麟、札幌啤酒也在加紧实施在中国的增产计划。随着青啤、燕啤等民族啤酒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步伐。一方面青啤、燕啤等著名品牌的出口量会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青啤、燕啤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青啤在东南亚、非洲、美国海外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会在进一步增加海外投资。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大多数啤酒企业集团开始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在把啤酒业做强的同时依靠自己优势进入其它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如青啤已经进入茶饮料业和葡萄酒业,燕啤进入生物制药业,蓝剑下属20多家其它产业等。 管理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啤酒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一方面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如青啤、珠啤、燕啤、哈啤投资数千万元上ERP系统,许多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沟通和利用。更多的企业成立信息中心,加强对外部商业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工艺技术现化化。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是啤酒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在纯生技术进步提高的同时,啤酒企业会在啤酒保鲜度延长保鲜期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产品多样化,结构合理化。传统的普通啤酒虽然依然会是主流,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会不断出现。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虽然在产业成长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力旺盛,众多的啤酒企业都非常热衷于产品档次系列化和产品品种多样化,大量新产品不断上市,同时由于许多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没有认真地研究市场的有效需求,部分产品上市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消费需求量,还有的企业是新瓶装旧酒,只在是做包装翻新的游戏,产品内在本质没有变化,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品种过杂、过滥使许多企业产品特色和品牌形象不突出,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但在产业成熟期环境下,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开始趋于合理。因为,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更加注重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新产品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开始不断地从产品系列中删除那些没有利润和市场需求低下的产品,努力使产品结构合理化。啤酒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