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9月12日,蒙牛乳业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成为财经人士关注的焦点:半年营业收入首次超百亿、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业界瞩目的“乳业传奇”依然在延续。但是,当喜人的收入和利润数字吸引住投资者的眼球之时,有几个事实却不应被

2007年9月12日,蒙牛乳业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成为财经人士关注的焦点:半年营业收入首次超百亿、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业界瞩目的“乳业传奇”依然在延续。但是,当喜人的收入和利润数字吸引住投资者的眼球之时,有几个事实却不应被忽视:刚刚一个多月前,蒙牛启动世界上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和日处理鲜奶2000吨的高智能化生产基地,总计投资将达12亿元。其中包含了蒙牛与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莫纳士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全球顶级乳业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119项科技创新;在增长速度全行业最快的同时,蒙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也一直为中国乳业最高……。 成长冠军更是创新冠军 科技投入最大、创新成果最多、研发占比最高…,深入审视蒙牛这个“成长冠军”,人们不难发现,蒙牛同时也是一名中国乳业的“科技冠军”。联系这些数字和事实,也许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蒙牛能够在连续8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30%以上高增长。短短8年,从中国乳业第1119名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这一传奇历程,可以视为市场对蒙牛创新战略的最好回应。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乳业已经到了盛世思危的时候。一方面,全国年产奶量达33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全球乳业50%的增量在中国。另一方面,洋品牌大举杀入中国市场,而全国又有约40%奶牛养殖户存在不同程度亏损,加工企业则面临着原料短缺、成本过高、低价竞争的困境。 这不禁使人们回忆中国彩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先是起步阶段遭遇日本彩电的全面垄断,接着中国品牌异军突起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当我们进入平板电视时代时,中国彩电行业又落在了洋品牌的后面。究其原因,低水平竞争空前激烈,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中国乳业正处在一个重要转型期:从粗放成长转变为集约成长,从同质竞争转变为创新竞争,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乳业前20家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本已相当激烈的本土品牌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如不居安思危,中国乳业很可能重蹈彩电行业的覆辙。 那么,民族乳业当何去何从?“科学技术将是中国乳业赢得领先的优势之源。”在第一届国际乳业生物技术研讨会上,包括德国汉诺威大学R?H?F?Hunter教授在内的与会专家,对蒙牛等乳品企业引进尖端科技带动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表示认可。他们认为,中国乳品企业应抓住机遇,以创新带动产业健康升级。 民族乳业期待创新突围 从中国乳业现状来看,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新产品的生存空间似乎已经越来越小。但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牛奶推出仅仅两年,年销售额就高达十几亿元,创造了新品市场增长速度的又一项记录,根据AC尼尔森七月份的最新调研数据,特仑苏已占据中国高端牛奶市场71.2%的市场份额。作为产品差异性很小的液态奶产品,特仑苏为什么独独获得市场青睐?原因很简单,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安全、更环保、高品质的产品。这是就是创新的核心价值。而来自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依托蒙牛全球领先的研发中心、使用“洋人、洋草、洋牛、洋奶”,运用机器人挤奶等一整套动物福利理念来管理之下生产出来的蒙牛特仑苏,恰恰以其更卓越的品质征服了消费者的心。 继去年底特仑苏摘取IDF全球乳业创新大奖、赢得中国乳业104年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蒙牛又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陆续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常温果粒牛奶产品-------蒙牛真果粒、含“益菌因子”蒙牛酸酸乳、低脂特仑苏等创新产品,从功能性角度进一步细分市场;与此同时,低温奶创新产品的悄然上市以及与丹麦阿拉福兹联手推出高端奶粉产品,也让蒙牛的产品线更为丰富。 科技创新为蒙牛带来了丰硕的市场收获,国家统计局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人每喝三杯奶,其中就有一杯是蒙牛牛奶,蒙牛已成为中国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三冠王”。AC尼尔森的调研数据表明,蒙牛特仑苏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端牛奶市场71.2%的市场份额,蒙牛酸奶也已经连续几十个月高踞市场份额榜首。 经过几年来乳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乳品行业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基本确立了以蒙牛、伊利两大巨头并立,光明、三鹿成第二集团的行业格局。下一阶段,谁能保持霸主地位,谁又能脱颖而出,关键还是在于创新二字。
乳业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