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葡萄酒是用鲜葡萄酒酿造而成,含有丰富成分,是具保健作用的饮料酒。建国以后我国对酒类的发展提倡利用水果酿酒,在1953年全国税法会议上就提出:“限制高度酒,提倡低度酒,压缩粮食酒”的方针,为了有利于葡萄酒的发展,还规定葡萄酒可享受免税

葡萄酒是用鲜葡萄酒酿造而成,含有丰富成分,是具保健作用的饮料酒。建国以后我国对酒类的发展提倡利用水果酿酒,在1953年全国税法会议上就提出:“限制高度酒,提倡低度酒,压缩粮食酒”的方针,为了有利于葡萄酒的发展,还规定葡萄酒可享受免税待遇。葡萄酒业在初创时期以扩大生产为主,由轻工业部负责组织,陆续实施了葡萄酒行业的改、扩建工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的有北京东郊葡萄酒厂(现夜光杯葡萄酒厂),相继扩建的有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青岛葡萄酒厂、北京葡萄酒厂、吉林通化葡萄酒厂、陕西丹凤葡萄酒厂、山西清徐露酒厂、河北沙城葡萄酒厂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又进一步发挥地域优势,开发黄河故道,以其自然条件优势,引进前苏保加利亚品种建设葡萄基地,并新建了河南民权、兰考、郑州、安徽萧县、砀山、江苏连云港、丰县等10余个葡萄酒厂。葡萄酒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70年代以后全国一些地区如新疆吐鲁番、鄯善、宁夏玉泉、湖南宁乡、湖北枣阳、广西永福、云南开源等,也相继改建了一批葡萄酒厂。与此同时,农业部门积极配合,开展葡萄品种酿酒试验、葡萄品种改良试验,调查考核葡萄适宜栽培区,培育原料与扩大生产同步密切配合,使葡萄酒行业获得蓬勃的发展。全国县以上国营葡萄酒厂有100多家,葡萄酒的产量由1949年的200吨,发展为1978年的6.4万吨,到2000年已发展到年产25万吨左右。如今已形成干型葡萄酒占据中高档市场主流,甜型葡萄酒主要在广大小城镇及农村中低消费阶层流行。当然,由于我国没有一部完备的葡萄酒法规,《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直到2001年才出台,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的混乱,一些“三精一水”勾兑的冒牌葡萄酒和假山葡萄酒、冰葡萄酒混进市场,败坏了葡萄酒的名声。

  1998年全国酿酒工作会议对酒的发展提出4个转变,其中粮食向果酒类转变,为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第二次转机。此后,葡萄酒行业虽几经波折但终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葡萄酒行业进入鼎盛时期,仅县以上独立核算企业就有150多家,万吨以上规模的接近总量的10%,形成了一批具有生产规模、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大型企业和市场销售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

(一)产量增长
1949年全国估算葡萄酒产量约200吨,至1978年产量已达到6.4万吨,以含汁量50%的甜型酒为主,如以纯汁计算产量约为3万吨左右。1978年以后低含汁量甜型逐渐退出市场,纯汁高档干型葡萄酒的比例相应增加,葡萄酒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逐渐向国际水平接轨。改革开放20年来葡萄酒产量由6.4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25万吨左右。按商品量计增加2.9倍。如按纯汁量计算增加7.3。

(二)葡萄原料栽培及发展
  葡萄是我国传统果品,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还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发源地之一,东亚种群野生葡萄就起源于我国,但宝贵的资源并未得到重视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葡萄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明显上升,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葡萄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果树品种。

  1998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250万亩,较1978年扩大5.1倍,1998年葡萄产量225万吨,较1978年增加10.1倍。过去不适宜栽种葡萄的南方地区,也已突破了栽培技术,酿造品种的鲜食品种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葡萄产量迅速提高。

从50年代就开始了对葡萄栽培、育种等方面的试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东北农林科研所最早进行的是山葡萄与欧洲品种杂交试验,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代抗寒品种公酿一号、公酿二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野生的葡萄资源。经过开展地方资源调查,确认一批优良品种及珍稀鲜食品种。山东济南葡萄试验站、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在栽培技术、保鲜以及葡萄品种酿酒试验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酿酒葡萄优良品种选育列为1963年—1972年的10年科技发展规则,1979年、1981年继续列为主要研究课题,80年代以后,葡萄酒行业进入发展期,继续从世界著名产区引种植区种植成功。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酿造高档红葡萄酒的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梅鹿辄、酿造白葡萄酒的雷司令、白诗现,还有生产白兰地的鸽笼白、赛美容、白福尔均已在我国安家落户,生产良好,为发展高档葡萄奠定了优良的原料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根据自然条件及实践验证,全国已形成几大葡萄栽培区:
(1)渤海湾葡萄栽培区:包括辽东半岛、河北秦皇岛、北京市、胶东半岛等为主的酿造葡萄和优质鲜食葡
萄区。

(2)晋北、冀北(羊河流域)区:包括山西、河北涿鹿、怀来等地区,种植优质酿酒品种及优良鲜食品种。

(3)华中、华东巨峰系品种栽培区。

(4)黄土高原葡萄生产区:山西、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北部是优质酿造品种生产区。

(5)新疆及河西走廊区:优质葡萄产区,栽培面积大,也是我国最大的葡萄干生产基地。

只有优质葡萄才能酿出高档葡萄酒的原则,已取得行业及有关方面的共识。葡萄酒生产企业采取厂社挂勾、效益共享,保证收购,价格高于蔬菜及粮食作物的优惠条件,以多种形式,加快葡萄基地建设。现已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均建有较稳定的原料基地,以选种世界优良酿酒品种为主,并向规模化、品种区域化、区域良种化方向发展。

(三)科研成果的研究与应用成绩喜人。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开展向科学技术探索。轻工业部领导组织全国葡萄酒研究部门及企业进行多项科学研究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葡萄酒行业的发展。

(1)葡萄酒稳定性研究;
(2)优质白兰地与威士忌的研究;
(3)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
(4)葡萄酒生产新技术工业性试验等;

(四)产品结构向国际规范化发展。
  葡萄酒是国际通用饮品。世界上盛产葡萄酒的国家,以干型酒为主体产品,甜型酒的比例较小,而又多以特殊方法酿造而成。我国葡萄酒生产是从传统法开始,以甜型葡萄酒起步的,还一度生产过50%、30%低含汁量的葡萄酒,在产品质量、品种结构等方面均达不到国际要求,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也存在较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葡萄酒行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干型红、白葡萄酒研制成功,突破了我国多年的传统法甜型葡萄酒的格局,使我国葡萄酒工业跨入正规的发展阶段。目前,干型酒的生产原料选用名种葡萄品种,生产工艺的质量标准均按照国际水平要求,在产品结构上更有明显的改观。改革开放初期,干型酒的产量比例极低而市场还不能接受,90年代以后,干型酒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60%以上,市场销售形势良好,反映了消费水平的明显提高,也充分说明我国葡萄酒业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已进入健康规范的发展。

(五)创名牌,夺金奖,繁花似锦。
  建国后举行过4次全国性质量评比活动,评出了张裕红葡萄酒味美思等7种国家名酒,青岛白葡萄酒(甜型)、北京桂花陈酒等14种国家优质酒,其中一些产品始终保持优异的质量,良好的市场信誉,市场销势旺盛。这些产品除在国内市场占有优势外,还冲出国门参加国际上举行的评酒会,并相继获奖。以崭新的面貌走上国际领奖台,为国争光。

(六)营销机制灵活,葡萄酒进入消费主渠道。
  进入90年代后,全国兴起了葡萄酒热,国外葡萄酒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剧了葡萄酒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各企业都相应地建立了符合产品特点的营销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以适合国人的优良质量、适宜的价位来赢得消费的信任。从市场的实际销售,充分说明目前国产品牌的葡萄酒已占据了国内市场销售的主渠道。其中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天津中法合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河北长城葡萄酿酒公司所生产的干型葡萄酒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产销量占行业总量的20%左右。以绝对优势占有葡萄酒销售的半壁江山,并成为葡萄酒行业利税超亿元的支柱企业。行业中还有不少新兴品牌如云南红、威龙、香格里拉、新天、野力等也已逐渐显示品牌优势。
葡萄酒葡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