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丝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素有“软黄金”的美誉。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汽车、金融和电信行业成为受冲击的主要行业,丝绸作为积淀了数千年文明的“国宝”,成为入世后我国能够垄断或主导国际市场的极少数优势产业之一。

生丝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素有“软黄金”的美誉。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汽车、金融和电信行业成为受冲击的主要行业,丝绸作为积淀了数千年文明的“国宝”,成为入世后我国能够垄断或主导国际市场的极少数优势产业之一。   一、我国生丝贸易现状   我国丝绸工业目前的从业人数为60多万人,产值在700亿元左右。从地理分布看,长江、珠江和黄河下游流域是我国生丝产品的主要产区,其中浙江、江苏、山东生产的生丝品级较高,主要出口欧、美、日本等市场,四川、广东、广西生产的生丝品级较低,主要出口印度、泰国等南亚市场。   由于蚕茧原料丰富、生产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我国生丝产业具有特别优势,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生丝出口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90%以上,绸缎出口占50%以上,丝绸服装出口也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生丝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有欧洲、印度、日本、韩国和香港。其中同是产丝大国的印度已成为我国蚕丝类产品的第一大市场。目前,我国丝类产品占印度进口量的95%、香港进口量的90%、韩国进口量的90%、意大利进口量的89%、日本进口量的70%。   二、中意生丝贸易概况   意大利拥有悠久的丝绸消费历史,中意两国的丝绸贸易源远流长。早在公元9世纪,中国的蚕丝业就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几经辗转传至意大利南部,为贵族所追捧,并迅速风靡欧洲,成为奢华昂贵的代名词。意大利曾于近代一度保有相当规模的缫丝产业,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种桑养蚕及缫丝才基本消失,意大利逐渐转变为生丝产品的纯进口国,而我国又成为其生丝产品主要供应国。其中2006年,意大利自中国进口的生丝占其生丝进口总量的82%,捻线丝占其进口总量的37%,绢纺丝占其进口总量的65%。 然而近年来意大利进口商多次反映从中国进口蚕丝类产品特别是生丝产品,其质量与早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意大利高级真丝面料的生产,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我生丝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导致我输意生丝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日本缫丝业的逐渐萎缩,我国生丝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的产品相比又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生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欧、日等高端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据以意、法为代表的欧洲主要市场的反映,中国的生丝产品质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导致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配套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大规模使用自动缫丝机,导致生丝质量大幅下降。   根据意大利科莫丝绸协会的分析和研究,中国生丝质量近10年来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盲目的、大规模使用自动缫丝机的影响。 高品质的生丝是生产高品质丝绸产品的保证。蚕茧的烘干、蒸煮以及缫丝是生丝生产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运作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生丝产品的质量。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广泛使用自动缫丝机,多头缫丝机的数量迅速减少。缫丝技术从传统模式成功的升级为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的自动型生产模式。然而在缫丝技术大幅提升的同时,蚕茧的烘干和蒸煮,两项对生丝质量同样有重要影响的前期准备工序却并没有实现显著的革新。这两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都相对较低,且能耗巨大。受这两个环节技术瓶颈的制约,使得加工出来的缫丝质量难以保障,可信度底。因此,新型的、可信度高的蚕茧烘干和蒸煮设备将是未来进一步提高生丝质量的重点,也将是中国生丝生产业技术革新的主攻方向。   (二)我国传统的生丝质量检测在技术方面存在缺陷,采用现代检测方法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生丝质量检测方法的客观性,是生丝业多年来讨论的问题,也是海外进口商最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以意、法为代表的从事高级丝绸产品加工的企业来说,生丝产品的质量对其后期生产的高级成品无论是在加工过程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其对生丝质量、生丝质量的检测以及产品分级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   我国目前采用的传统的黑板检验方式,属于感官式检测法,对产品清洁、洁净、均匀度等主要指标的检测都要通过人工目光黑板检验来完成。这不仅使检验的公正性受到影响,在效率、精确度方面也大打折扣。而欧洲和日本正在研究并使用的生丝电子检测方法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测试方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电子检测可以避免人为视觉误差及检测人员情绪变化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其次,随着缫丝技术的提高,生产规模逐渐加大,生丝检测的效率问题日益突出,而电子检测的效率将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人工检测精度已无法满足市场对生丝的精度要求,而电子检测能不断提高生丝检测精度,细化生丝等级。   因此我国也应根据市场要求,加大科研投入,争取早日全面实现生丝质量检测方式的电子化。   (三)我国现行生丝质量标准不适应产业要求,新的生丝电子检测标准仍存在漏洞。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生丝检测标准,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没有自己的生丝检测标准,而是采用国际丝绸协会1995年以USTER电子条干均匀度仪为检测设备制定的《生丝遍览1995》。我国目前采用GB1797-2001《生丝》国家标准,由于检测方法与国际上的不同,因此与国际丝协的《生丝便览1995》相比,在纤度偏差,清洁、洁净、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度,等级评定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推动生丝检测技术革新,我国各有关检验及丝绸研究机构经过几年来对检测仪器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大量的实样实验,于2006年推出《生丝电子检测标准草案》。   对于中国新推出的《生丝检测标准草案》海内外业界人士十分关注,但意大利业界专家在研究了该草案后特别提出两点建议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意业界有关专家认为,中方设计的对生丝均匀度的检测装置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其次,草案中提到的电容式生丝电子分析仪由于缺乏光学感应器和CV感应器,因此还不够完善,也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此外,在样品准备环节(浸湿)、检测速度和络纱机的一些特性方面也存在不足。   (四)强制性的检测机制存在垄断现象。   意大利的生丝进口商认为,中国对生丝产品所作的统一强制性的CIQ认证,由于是为生丝的出口设置的,因此自身缺乏创新和提高的动力。此外一些省级CIQ认证机构极易因争取客户而放宽检测标准,甚至在检测报告中造假,致使检测的可信度降低。意方进口商建议,可由进口商在中国国内选择认证机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四、对维护我生丝出口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丝绸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由于劳动成本低,制作工艺高,因此出口量一直保持在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上针对我国丝绸产业的各种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逐渐增多。以2002年我国与印度的生丝贸易摩擦为例,印度对我生丝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极大地影响了我四川等地的生丝出口,给当地生丝产业造成巨大损失。此外随着印度生丝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生丝产业的绝对优势也在逐渐转弱,如何继续稳定我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保持世界生丝大国的地位,也将成为我国生丝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此,我们结合意大利行业专家和进口商对我国生丝产业的几点看法,就如何维护我国生丝出口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三点建议:   (一)加快生产环节技术革新,提高生丝产品质量。
 
  尽管中国生丝生产长期以来凭借历史、自然气候以及劳动力等原因,在规模和品质方面都在世界上保持着较大优势,然而近年来这些优势在逐渐减弱。一方面印度的生丝业迅速崛起,据印度丝绸认证组织提供的数据,印度今年的生丝产量将达到20000吨,仅次于中国列世界第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产丝区仍沿用早期的自动缫丝设备,尽管效率与传统缫丝机相比提高很多,但由于很多配套的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因此生产的生丝与使用传统缫丝机生产的生丝相比,在质量方面明显下降。   那么如何能在当前状况下继续保持我国生丝的市场优势呢?从规模上看,由于其受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影响,进一步扩展空间有限,因此我们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建议我国生丝业能加大对技术、设备的科研投入,与欧洲、日本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探讨目前自动缫丝设备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发设计适应自动缫丝机技术要求的、配套的蚕茧烘干、蒸煮设备,加紧实现生丝生产流程的全部自动化,减少因原材料准备环节与缫丝环节技术不匹配而给生丝质量带来的影响。此外,总结近两年来欧盟与中国在纺织服装上的贸易战经验,我们认为,面临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印度生丝行业,我国生丝生产商应及早考虑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我们应突出我国生丝产品的质量优势,逐渐增大高质量产品份额,进一步扩大高端市场,从而减少与印度生丝产品间的贸易摩擦。   (二)实现等级高品位化,巩固和发展欧洲市场。   以意大利、法国为代表的欧洲高级绸缎和丝绸服饰生产国,对我国丝绸类商品尤其是生丝和坯绸等初级加工品的进口需求旺盛。巩固与开发这一市场对我国丝绸行业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生丝业除应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外,还应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积极与进口商交流,了解其需求。以意大利为例,其生产的高级丝绸布料和成衣因创新的设计和高超的加工后处理技术闻名于世。这也使其对进口的生丝质量要求更高,甚至会根据不同布料的设计特点对生丝的某些性能提出特殊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谋求生丝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应开始在生丝的差别化、个性化上下功夫。为此可从细化生丝产品的等级开始,通过设立特殊等级,引导发展适应消费者特殊要求的特色生丝。   (三)通过国际合作加紧制定建立在现代检测方法基础上的国际生丝检测统一标准。   由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关于生丝产品检测的统一标准,因此,生丝主要贸易国各自使用的检测标准间的差异成为形成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以2002年的中印生丝贸易摩擦为例,为阻碍中国质高价低的生丝产品进入市场,印度政府提出对我出口的生丝产品执行复检措施,这样由于两国检测标准不统一,我方测定的高级别产品被印方定为低级别,列入反倾销范围。因此为减少因标准差异造成的贸易摩擦,方便国际生丝贸易,建立统一的国际生丝检测标准势在必行。然而建立该标准需要国际丝绸业共同努力,需要生产商和进口商共同协商讨论。中国作为生丝生产第一大国,应积极争取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争取推出一个以我国标准为主要框架的国际标准,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生丝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权,减少因质量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保证我国生丝出口的健康发展。
丝绸